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突厥是中國古代的民族,先世源出於丁零、鐵勒。南北朝時鐵勒原住在葉尼塞河上游,後南遷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達山),突厥人也在此安家,從此屢屢進犯中原。隋朝未統一中土時,北方多次遭到突厥的進犯。

隋滅陳完成南北統一後,與突厥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隋利用軍事和政治手段開始全力打擊突厥。而突厥汗國也因為內部不和而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


突厥的分裂,使其喪失了攻佔中土的良機,而隋帝也利用這層關係而牢牢控制了突厥勢力。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但是,自從隋二世楊廣登基之後,大隋國力漸漸衰退,群雄並起,竟有多數人攀附北方突厥,其中包括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等人,就連在晉陽(太原)起事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也曾臣服突厥。


根據《舊唐書》記載,在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時,突厥軍隊趁機襲擊晉陽,大肆驚奪,令李氏父子領教了突厥的實力。為了保證能在太原立足,李氏父子決定忍辱負重,先依仗突厥,年年朝貢割地,與突厥可汗修好。


之後,李氏父子的勢力逐漸壯大,儼然有一統北方的趨勢。此時,突厥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常以各種借口要求李家增加朝貢。李淵天性保守,在軍事上並非激進之人,一直隱忍。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但到了大唐統一天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而登基之後,依然對突厥表示臣服,這就叫人難以理解了。


憑藉李唐的軍事實力,足可與突厥分庭抗禮,為什麼李世民卻要低頭呢?這一切還要從「渭水之盟」說起。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東突厥的頡利、突利二可汗便率兵十餘 萬人直逼長安。在此之前,二可汗就率15萬兵馬攻佔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 蒙古部分地區)大肆劫掠,而這一次則是出動20萬兵馬,距長安城僅四十里的渭水 之北駐紮軍隊,威懾長安城。此事致使長安人心大動,朝野驚慌。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太宗李世民甚至 與二可汗直接衝突必然要遭受重擊,便採用了緩兵之計,以大批量的金帛財物賄賂 二可汗,並與突厥結盟,表示臣服。「渭水之盟」簽訂之後,突厥果然撤兵。其實 若是突厥不依不饒,就此南下,中國的歷史將會就此改變。


但突厥人短淺的目光使 他們最後招致萬劫不復的境地。自受到「渭水之盟」的屈辱,李世民一直隱忍不發,雖然暗中咬牙,卻沒有作 任何反抗突厥的事情,而是加緊訓練兵士,增強軍事勢力。


貞觀三年(629年),李 世民分析當時形勢,做好充分軍事準備後,12年隱忍在此一舉,勢必要永絕突厥禍 患。他派出李靖率領唐軍主動攻打突厥,連消帶打之下,大敗突厥軍,活捉了頡利 可汗。突厥大勢已去,只好向唐室表示臣服。



唐太宗向突厥稱臣十二年的歷史真相


此後李世民清掃北方諸國,北方各國 均向唐朝俯首稱臣。欲取之,先予之。大唐天子李世民將這一兵法之道運用得神乎其神。


作為中國 歷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不僅懂得知人善用,同時也憑藉其文治武功創造 出中土百年安穩的盛世奇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學堂 的精彩文章:

慈禧與醇親王的特殊關係
韓信衣錦還鄉,首先做了哪三件事
康熙與蘇麻喇姑有著怎樣的眷眷深情

TAG:問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真相:李世民父子曾像突厥稱臣十二年
唐太宗登基三年後為啥能改變向突厥稱臣納貢的歷史?
唐太宗登基三年後為何能終結向突厥稱臣納貢的歷史
李世民千方百計想抹去的黑歷史:向突厥稱臣納貢十二年
揭秘:李世民為何會向突厥稱臣納貢十二年?
李世民那麼英雄神武,為何屈身向突厥稱臣納貢十二年?
讓冰與火之歌都俯首稱臣的神作,二十世紀殿堂級史詩奇幻經典巨著!
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無漢唐和親,無兩宋稱臣
隋朝末年,各路諸侯均向突厥「稱臣」,有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強大的李唐王朝 曾經居然向突厥稱臣納貢
玉皇大帝憑啥讓如來稱臣、號令萬仙,成三界至尊?
為何強大的李唐王朝要向突厥稱臣達12年之久?
史上最牛的一次閱兵,讓幾十個國家俯首稱臣,連日本也甘當小弟
野史揭秘:李世民為何向突厥稱臣納貢12年
向突厥俯首稱臣:一代梟雄竟也有如此尷尬的時刻
韓國「抗中神劇」,一箭射瞎唐太宗眼睛,還向高麗國王俯首稱臣
向突厥俯首稱臣:梟雄竟也有如此尷尬的時刻
張居正不戰而屈人之兵,讓韃靼稱臣上百年
中國一次閱兵,數十萬人參與,二十多個國家使臣磕頭下跪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