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我在打坐時,我在「想」什麼——記十日內觀歷程

當我在打坐時,我在「想」什麼——記十日內觀歷程

來自作者

書房摘

投稿,作者個人公號:書房摘(ID:shufunzhai)





痛苦和快樂包括自我都在變化中,


上一刻的實相在下一刻轉化。








註:標題中的「想」,我加了引號,因在打坐時是不允許有任何雜念的,這裡是指我在十天內觀課程中的感悟。文章

只是個人經驗,盡量減少對內觀方法的闡述,降低對未參加過人的影響。




2017年1月14日—1月25日,我參加了春節前最後一期廈門十日內觀課。




這個活動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沒有宗教色彩、全程免費、能滿足我對寺院生活的好奇外,更重要的是

我認同

它所倡導的理念:

一切不

外求,只是向內看,通過觀察來了解自我。




畢竟我們有太多的手段向外拓展:如讀書、旅遊、與人溝通,但是向內呢?除了醫學、心理學,我覺得內觀是一個挺好的方式,人人可操作,又相對客觀。結束了十日課程,我想做個梳理,或許很多感悟很幼稚,但這就是我所感知的。






1

天:雜念




我於14日下午抵達真寂寺,這裡綠樹環繞、風景宜人,想著正好趁機擺脫霧霾天,呼吸下新鮮空氣,但當時還未想到,未來幾天就真的一直在和呼吸打交道,反覆的觀察呼吸、感受呼吸,簡直被逼瘋的節奏~





這就是我們禪坐的大殿




那天下午打破了我兩個猜想。




一個是

我本以為來參加的人可能年紀都很大、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結果年輕人佔了多數,而且大家有說有笑的海侃,讓我不禁擔心禁語這項是否能堅持下來~~




另一個是我沒料到寺院的齋菜會這麼好吃,而且豐盛到

早餐

還有堅果和水果,於是在課程結束後,當我滿懷期待的站上體重秤時,沮喪的發現還是沒啥變化.....




當天晚上我們開始了第一次打坐,坐在空敞肅穆的大殿里

,彷彿

穿越到古代,腦中不自覺迴響起楊冪唱的「讓我在菩提樹下靜靜的觀想」~




結果第二天就是整整十個小時的打坐,從早上四點半開始到晚上九點結束。我有點吃不消的感覺,坐不住,雜念太多。







△早晨太陽升起




老師要求我們關注鼻孔的呼吸,我本以為這很簡單。結果頭腦中湧現出各種念頭來干擾注意力,我必須不斷和它們做鬥爭。




為什麼只是靜靜坐著還會想這麼多呢?我開始梳理這些念頭。




晚上的開示說道,我們的妄念只有兩種——

過去和將來,而專註呼吸的一個好處就把我們從胡思亂想中拉回當下。




同時我發現自己很喜歡

過度發散和無中生有。




我會由一個呼吸、一個感受,聯想到其他東西,如同演電視劇一般演下去,演到我都信以為真了,然後突然驚醒發現我在「做夢」。




或許這對於培養創意思維是好的,但另一方面,我也確實容易在生活中對客觀事實做過度聯想和解讀,造成誤判。




而如何對待這些妄想,在第二天漸漸有了答案。





2

天:專註




第二天依舊是雜念不斷,而且還開始有了睡意,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坐著睡著過,總覺得至少要倚著什麼才能睡下,現在我發現那是因為還不夠困!




早晨4:30到6:30的打坐真是耗盡了我的洪荒之力,和妄想反覆鬥爭、反覆敗下陣來。於是我在晚上答疑時間詢問了老師,如何消除頭腦中的雜念呢?




「你不要想著去消除它,你越是在意越想擺脫,它反而越纏著你。把它當成背景音樂吧,就像你在逛商場時播放的音樂,並不會妨礙你購物。




我接受了這個理念,接下來的幾天每次很困,我不會特意趕它,結果打盹幾次後,就會突然清醒過來,而且是非常清醒的狀態。這讓我想起誰曾說過一句話:

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證明這不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感悟就是,

專註其實最輕鬆




有一次我真的很煩,打算這一個小時我不要用功打坐,我就開始想些有的沒的,我想家人朋友此刻在幹嘛呢?娛樂圈有沒發生什麼大事啊?佟麗婭和陳思成的事有沒個下文啊?....




結果想了一圈,想的頭都大了時間才只過去一點點。




而當我專註打坐,時間就過得很快,我也很輕鬆。




由此我想到,那些看上去消遣懶散的活動,實際上並不會讓你真正放鬆。




第二天開始思考如何與妄念鬥爭了,這讓枯燥的生活變得好玩。我也對十日內觀有了目標:

從單純體驗變成我一定要好好學會這個方法。







3

天:痛苦




第三天開始,被要求一小時打坐不動、加強平等心,具體概念我就不解釋了。




反正我不一會腳就麻了,而且大約三十分鐘後就會有抽筋一樣的疼痛感,後來課程結束我問大家才發現,我這點痛和別人比根本算不上什麼。




我卻還曾蠢蠢的問老師,這腿麻了還不讓動,會不會對我的腿產生什麼損害啊?老師笑著說,放心吧,你見過有誰打坐把腿給打斷的嗎.....額




另一種痛苦來自沒有手機,我不是多渴望要了解外界,而是已經習慣了機不離身。




每次摸到口袋裡空空無物時就會被嚇到:完蛋,我手機掉了!




而每次看到美景也會嘆息,如果有手機就好了,可以拍下來發朋友圈了。




更難過的是我沒有手錶,每次打坐時總覺得特別漫長,甚至懷疑是不是老師忘了說下課......




我一度以為內觀培養的是忍耐力,其實不是,

它只是讓我們看到痛苦

、觀察痛苦並

它呆在一起。




畢竟生活中的我們一碰到痛苦就會想要離開和逃避,很少有機會靜靜觀察它是如何升起和消亡的。




根據開示和自己的經驗,我總結了四種以後面對痛苦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1、覺知到疼痛所帶來的感受。


這也是內觀最基本的練習,增強你的覺知力。


2、耐心的觀察。


不要著急趕走它,只有給與時間才能看清它的變化。


3、客觀的觀察。


不要貼標籤。不要說因為是我不好或是怎麼樣所以我感到痛苦。


4、不起習性反應。


我現在常會反問自己,事情真的是你以為的那樣嗎?我感覺很多問題一問就會被解開,就不易起習慣性反應。當然,有時候也還是避免不了~




4

天:尊重




第四天開始真正學習內觀發,從觀察呼吸到觀察全身,我仍舊覺得無聊。




前三天起碼還有新鮮勁撐著,到第四天意志力開始薄弱,覺得所做的沒啥意義。




不過想到來之前和一個朋友打了賭,他說我最多堅持三天,我想我為了面子和贏一頓飯也得堅持下去.....




晚上的開示我記得講到了人生追求。(PS:畢竟內觀方法來自於佛陀,勢必會講到一些理念,我覺得來參與者應有自己的主見,無需盲信,只接受你認同的部分就好




我認同他講到的一個「

」,他說很多人把道德把經驗、作為法,可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對這些概念的評判標準都不同,那什麼才是一個恆定的標準呢?




就是你是否尊重了他人意願。




他認為不好的,你覺得再好也不要強迫他接受。他不喜歡的行為,你覺得再合理也不要對他採取。




你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但不要以愛或道德的名義綁架他人。所以我認同不做侵犯他人的事情,多做成全和發展的事。







5

天:我執




第五天依舊精進內觀法,從觀察身體粗重的感受到細微的感受,我有時能感到身體細微的震動,但更強烈的感覺就是腿部的麻和痛。




疼痛難忍的我開始發揮研究精神,執意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開始分析坐姿哪裡不對,試驗在某個部位墊個東西是否會緩解,最終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姿勢。




可其實到第7天我才意識到,我這樣做的錯誤性。




所以回想當天的感悟就是要放下「我執




放下我執,我主要體會到三個方面:


1、接受變化


如同感受是一直在變化的,沒有任何人事物是恆久不變的。


2、解開自我


開示中說到「我」這個概念是人類的產物,我的家人朋友、我的財產、我的思想、我的價值觀等等,這些「我的我的」已成為一個障礙,成為我執。因此和尚化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連飯菜都是別人施捨的,這表明他們身無外物,完全放下了自我。當然這對於身處現世的我們很難做到,但我覺得可取其中道,讓自我具有堅實的支柱也具有一定的彈性。


3、不要比較


不要和他人比較,甚至不要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他人和自己過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種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就像之前看到很受用的一句話:積極思考、悲觀計劃、樂觀執行。保持自信的心態,但不強求一定會怎樣。




6

天:外部




我覺得從第四天到第六天是最難熬的,時間已過半但好像沒什麼進展,結束的日子也遙遙無期。




休息時,有人蹲在院子欣賞那只可以自由說話的大肥鵝,有人對著盆栽里的花草蟲蟻發獃,更多人默默的在廣場來回散步。




如果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這副場景,會覺得這和精神病院的病號放風沒啥區別。所不同的是,看似靜默的

每張

面孔下或許都在想著萬千心事。





這隻朝夕相處的大肥鵝




下午,

一直坐在我右側的學員

選擇了退出,身邊有個空位的感覺讓人不太舒服,好像少了一位並肩的戰友。




但我也提醒自己:不要被外部環境干擾,一定堅持到底,好好利用這裡的環境和條件,專心做好當下的事。




在當晚的開示中就講到四個特別容易影響我們的外部因素:


1、飲食


2、環境(我理解為包括個人著裝、居住環境、與誰相處等等)


3、過去的經歷


4、當下的感受


盡量妥善處理好這四個外部因素,不過還有50%的內在因素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外部並不是決定因素。




7

天:目標




第7天是很挫敗的一天。




本來我都可以打坐到40分鐘了,但第7天,剛沒一會就疼了起來,而且比以前更痛、頻率更快,我只能一直變換姿勢,前幾天建立的良好感覺瞬間全無。




這時我才逐漸意識到,快樂和痛苦真的只是一種感受,一切都處在變化著,

如果你所追求的快樂只是為了擺脫當下的痛苦,那你得到的只會是更大的失落。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自己的例子,從小到大一路追求學習成績,追求班級排名,追求在別人面前塑造好的形象,追求考上讓人羨慕的大學......




可是為什麼在我得到後,這些喜悅卻瞬間化為不安。




而相反的,我做考研電台、做公眾號、去錄歌去畫畫,這些快樂卻是穩定而充滿能量的。




我覺得內觀或者說佛家吧,並不是讓你無欲無求,而是讓你意識到很多時候,你只是在玩一個用快樂來填補內心空洞的遊戲。




內觀的過程中,我又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者說努力方向,和大家共勉吧:


1、認識自我

,看到內在不同的空洞和需求


2、挖掘自我

,通過不同的生命體驗來挖掘內在潛力,擴寬容納空間


3、發展自我

,找到優勢並給與養分,培養其成長


4、奉獻自我

:我想這種內心充盈的狀態我仍需慢慢修習,因為時常會掉進「我能力好強啊」、「我其實是要求回報」,「我怎麼可能犧牲個人利益」的陷阱中。




8

天:苦樂




第8天,突然就從昨日的失落中振奮起來,因為我不再執著於「打坐不動」這個目標了,我不斷暗示自己,所有的感受都接受。




於是漸漸的,不去在乎坐姿,不去要求自己忍耐,我就重回到了穩穩打坐的狀態。




我曾經因為盤腿坐痛來的很快,而選擇了兩腿並排放的坐姿,結果,這樣坐雖然一開始酸痛來的較晚,但到後面幾天痛苦就越來越強,而當我重新回到盤腿坐姿時,我才發現相比之下這痛根本不算什麼啊~~




由此我豐富了自己對於痛苦、快樂兩種狀況的認知。




就像開示中說的,

痛苦中蘊含智慧。




以打坐為例,之前盤腿坐算是「小痛」,並排放算是「大痛」的話,

那麼積極面對「小痛」,其實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大痛的出現

,比如你因感冒而耽誤了工作,很不開心,但真實際上這是一種身體預警,治好感冒並關愛身體則減少了更大疾病的出現。




而「大痛」也有益處,那就是增強了你和痛苦相處的能力

,當你再面對「小痛」時,你會覺得這沒什麼,你的容納空間被拓展了。由此,痛苦並不完全是苦。




當然快樂也不完全是樂。如果追求的快樂只是為了減少痛苦,那麼這個痛苦的坑會越來越大,你只能靠更大的刺激來滿足自己,然後對這種刺激上癮。




突然理解我爸說過一句看似矛盾的話:

要滿足也不要滿足




前一個「滿足

是指對自己抱持肯定的態度,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才是第二個」滿足

,就是希望變的更好,挖掘更大潛力。




開示中說,當我們懷著慈悲的發心時就可以擯除舊有習性帶來的困擾,因此對快樂的追求應當是更大層面更廣意義的,當然這需要真正消化成自我認知,我覺得即便我知道了也不一定做的到,需要慢慢實踐。




9

天:總結




第9天到來,才真的感覺即將要結束了,內心既有興奮衝動,也有不舍。不過我已經認識到這都是一種會升起也會滅去的感受,坦然了許多。




第9天我也開始重新審視內觀所強調的關鍵理念,以及對我生活的幫助。




內觀主要有三個重點:


1

、覺知


以往我們的感受和行為是混雜在一起的,比如升起怒氣就馬上化為暴力。


而內觀打坐就是增強對感受的覺知力,減弱習性反應。另一個顯著幫助就是提升專註力,不過這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


2

、平等心


平等心不是忍耐力,而是指觀察到痛苦和快樂都只是一種感受,都會逐漸消去,因此能一視同仁的面對這些感受,不貪愛不嗔恨。


3

、習性反應


過去一痛就還擊,一樂就狂喜,隨著對自我感受的觀察,會降低慣性反應的產生。




總之,這三點是練習內觀過程中一直強調的。我覺得總結為一點就是:接納無常。





10

天:回歸




第十天上午到10點之後,禁語解除,也把手機發給了我們。




我猜想這幾天世界會不會發生很多變化?會不會有很多未接來電?朋友圈有很多趣聞?




結果並非如此,沒有什麼太大改變,我也沒有強烈的興趣去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




我才發現原來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昨天的熱點在今天變成舊聞,我們不斷滿足又不斷製造新的需求。




這不就是十天來我所學習的」無常「嗎?痛苦和快樂包括自我都在變化中,上一刻的實相在下一刻轉化。




給爸媽打完電話後,就和相處十天的學員交談起來。




發現大家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職業,彼此分享對於內觀

、佛學

、中醫等領域的見解,收穫很多。




這十天的相處是一種緣分,但相聚終有散,就像最後我問老師的,我總是很難接受與朋友分散,老師說,人生就是與不同的人玩才有趣啊。




我想起《山河故人》里的一句話: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回歸生活,我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適,只是覺得心境更加平穩了,做事情時也更加警覺,一切還需堅持。




其實這篇文章所寫的感悟,有一些是實踐得到的,它會融入我的生活,有些是認知上的,過段時間就會遺忘。所謂「知行合一」,只有親身去經歷去實踐所得到的,才會知道是否適合自己,也才會真正成為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你也對內觀感興趣,我建議你清空頭腦里的想法,給自己十天時間去體驗一下,或好或壞的感受,都是自己的。




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請直接聯絡作者。





一生那麼短,


為何碌碌度過




好報



做自己的生活大師!


長按二維碼關注


↓↓↓↓↓↓






2017年,動起筆來,讓生活發生改變!


每天500字,文字的心靈禪修




好報30天寫作群


連續服務

4000+

寫作愛好者


第13期

現在開始報名,

2

月10日

正式開群



報名請滑至文末點擊「閱讀原文」




好報30天寫作群第13期報名入口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報 的精彩文章:

90後北漂女孩阿爛:白天是殯葬業員工,晚上是插畫師
他救了669個孩子的命卻不宣揚,直到50年後他妻子才發現
他被關在精神病院38年間,為人類最偉大知識工程提供智慧支持
任何人都可以畫畫。和一群人一起開始畫畫吧|好報畫畫群第八期喊你報名~

TAG:好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故事:我愛上了她,同時,也開始了我在官場中的奮鬥歷程……四
兩年相親心路歷程:心我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你在哪裡
他見證了太和四十五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將要向我們告別……
每個人都能在《春風十里不如你》看到影子,從青春到成熟的歷程
回顧薛之謙的情感歷程:我低谷時願你自由,我榮耀後願你回歸
一次掃墓意外,體悟到的心路歷程,我們只是做著平凡的詮釋
幾張圖帶你了解到底什麼是情懷,十五年諾基亞歷程你參與了多少
狗狗臨死時的心路歷程,「我走了,你不要難過」
張傑揭秘謝娜刻苦練歌歷程:我每天這樣都受不了
新家裝修歷程,保潔花了好幾天,這幾天準備入住呢,忍不住拿出來晒晒
一個日本跟蹤狂2年跟蹤生活的心路歷程:後來我和她結婚了……
今天都在刷薛之謙與高磊鑫複合,卻沒人在意薛之謙一路走來的辛苦歷程
她有像樊勝美這樣的家庭,一直是她星路歷程的痛點
我不想做別人,做自己就夠了!天之驕子艾弗森的心路歷程!
一位產後失眠抑鬱媽媽的自述:2年後走出來的我來說說痊癒的歷程
在日本,年輕人為追求夢想背後的心酸歷程
瓊瑤再次打臉自己,出書講訴陪伴丈夫病床歷程,網友:一個月沒去看一次,好意思?
我想陪您慢慢變老,記錄陪母親抗癌3年的真實歷程
終於拿到心臟,凱撒喜極而泣,這歷程絕不想經歷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