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素周期表揭示宇宙生命的起源,我們曾經都是恆星的一部分!
一位美國天文學家創造了最新版本元素周期表引起轟動,新版幾乎說明了萬物的起源,元素周期表圖解了元素如何從宇宙不同的事件中產生,譬如像合并的中子星,元素【鈁】(Fr)如何形成的,經由大質量恆星爆炸事件,【氖】(Ne)如何被精密產生以及讓低質量恆星死亡,從而形成其它的元素像是【鍶】(Sr)。
天文學家珍妮弗強森(JenniferA Johnson)將元素周期表提升到一個全新領域,她將原本的周期表做了創意性的改造,完全改觀了我們對周遭事物的視野。
如表所示,平均一半的人類大約是七千的九次方的原子所組成,是的,像這樣的數字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然後大部份元素是【氫】。
強森解釋了【氫】其實是我們宇宙中最普徧的元素,據稱是在大約134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
根據強森女士的看法,其它的元素是宇宙不同事件過程當中所產生,像是合并的中子星,元素【鈁】(Fr)如何形成的,經由大質量恆星爆炸事件,【氖】如何被精密產生以及讓低質量恆星死亡,從而形成其它的元素像是【鍶】。
不過強森說新版元素周期表創新且吸引人,然而誕生過桯令人感到挫折。
強森在部落格里為了史隆數位化巡天(SloanDigitalSky Survey,SDSS)計劃撰文寫道,「當你讓兩位天文學家不斷提醒每個人元素周期表裡哪個元素對應哪項事件過程,弄出一套記號,以及什麼時候得必須傾聽各項說法,其實會厭煩的。
有趣的是,在周期表底部區塊,有幾個元素被放棄了。
強森說:「(Tc),【鉕】 (Pm),以及超過【鈾】(U)沒有永續存在或者無穩定同位素。」
「我將表格中鈾後面的元素忽視,但不包含和鉕看起來有點怪,所以我把它們用灰色區塊表示。」
古怪的是,一個相似的元素周期表甚至已被上傳到維基百科,強森說那邊的表有些地方並不正確。
強森提到:「當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崩塌後就走向死亡,低質量的恆星通常會終結生命變成白矮星(white dwarfs),然而有時候白矮星有時和另外一個恆星一起組成變得不穩定後大爆炸形成所謂的Ia型超新星(Type Iasupernova)。」
「維基百科提到的超新星並不清楚,【鋰】(Li)的資訊不正確,同位素鋰確實是由宇宙射線碰撞其它原子核而分裂的。」
強森補充:「然而大部份比較不常見的鋰同位素亳無欵問的是由低質量的恆星所形成,恆星死亡後射出到宇宙中,有些鋰也會在大爆炸中產生,少部份是經由宇宙射線分裂後形成。」

※月球是45億年前建造的地球觀測站嗎?
※科學家在地球表面下方1000公里發現海量的水
※細菌在太空中會變得更危險強大!
TAG:宇宙之家 |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
※據說孕期熬的不是夜,是你的生命!
※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生命中一個新的開始
※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餘下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我們都是來自恆星:科學家揭示生命元素如何在宇宙蔓延
※這才是最真實的晚清:人的生命如同螻蟻,尤其是最後一張太震驚!
※秋天不只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新生命的起點線
※朱光潛:生命是一個說故事的人
※出生在這三天的生肖人,天生命好,不富也貴
※新研究成果:我們也許是宇宙中最早的生命
※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餘下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宇宙中生命的起源,也許只是一具屍體
※生命的美麗,也許就是源於每一天盼望和遇見
※蔣介石生命最後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是巧合,還是上天註定
※每一天的時光里,只要有你就好,感謝生命對我如此的恩寵
※每一天都是生命的開始
※他们是祖国一束光,也是家里一片天 不要让他们的生命过早燃尽
※孕期你熬的不是夜,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