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幾百年來


藝術家的創作為何離不開自然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Jan van Kessel the Elder, Study of Insects, circa 1650-1674


幾個世紀以來,自然一直都是藝術家所關注的重要主題,不論是丟勒在1515年憑藉他人描述繪製的犀牛,還是達明恩·赫斯特在近五百年後用成千上萬隻蝴蝶翅膀拼貼出的圖畫,關於自然的想像和思考一直激發著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們的創作。


2017年春天,紐約Paul Kasmin畫廊和蘇富比西洋古典油畫部聯合舉辦了一次特別的展覽——「取法自然」(Naturalia)在展覽中,觀眾將有機會看到跨越6個世紀與自然相關的藝術傑作。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Jan Brueghel the Younger and Studio, An Owl Fighting Other Birds, circa 1630-1678, oil on copper, 18.5 x 25.5 cm


從15、16世紀開始,地理障礙消除後新物種發現的狂潮曾一度為藝術家們帶來大量靈感素材;現在,自然所具有的生命力、神秘感甚至是未知危險,仍激發著人們對它的尊敬、嚮往和想像。


自然科學的發展如何影響了藝術家的創作?藝術是否可以教會我們如何面對自然?怎樣將超過50位不同年代大師關於自然的創作共置一室?我們有機會聯繫到了「取法自然」的策展人Danny Moynihan先生,他將向我們講述作品背後的有趣故事,並分享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Matthias Withoos, Landscape with Birds and Flowers in the Underbrush of a Wood, 1660


146.7 x 154.9 cm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Jacob Marrel, Still Life of Flowers in a Glass Vase within a Niche, with Cherries, Shells and a Lizard, circa 1630-1681,42.4 x 34.2 cm


YT藝術雲圖獨家對話Danny Moynihan


YT:出於怎樣的原因,讓你決定策劃這樣一次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展覽? 展覽中的作品不僅包括了「老大師」(Old Masters),還有當代最重要藝術家們的創作。

DM:我一直很想策劃一個展覽,它和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如何表現相同的主題有關。對我來說,幾個世紀以來自然本身幾乎沒變,但描繪自然的方式卻已發生了明顯改變。我想這或許能引發許多很好的討論。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Naturalia展覽現場


Photo by: Christopher Stach / Paul Kasmin Gallery


Paul Kasmin Gallery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Naturalia展覽現場


Photo by: Christopher Stach / Paul Kasmin Gallery


Paul Kasmin Gallery


YT:將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作品共置,最大的價值或者說意義在哪裡?以Walton Ford的Loss of the Lisbon Rhinoceros和Albrecht Duerer的The Rhinocerus為例,兩位藝術家雖然是以同一事件為出發點,但進行的表達和選取的角度已經很不同了。


DM:我很高興你可以提及這個例子。Fords描繪的犀牛從一定程度上來自丟勒的犀牛。1515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得到一隻遠道而來的印度犀牛,他打算將犀牛作為禮物送給教皇利奧十世。教皇對珍奇的動物十分感興趣,並且在梵蒂岡擁有一間珍奇動物園。然而,運載犀牛的船在前往梵蒂岡的途中遭遇海難,犀牛也不幸溺亡。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Albrecht Dürer, The Rhinocerus (B. 136; M. HOLL. 273)


circa 1620, woodcut made in 1515


期待犀牛的人們沒能見到它,但它的故事卻廣為流傳。丟勒從未能親眼見過這隻動物,卻根據人們的描述完成了這幅作品。在重現犀牛的過程中,他將自己熟識的其他動物的部分加入到了犀牛當中。


在之後的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里,沒見過犀牛的人們都將丟勒的畫看作犀牛的真實模樣。而Walton Fords的敘事,就建立在這個歷史故事之上。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Walton Ford, Loss of the Lisbon Rhinoceros, 2008


Paul Kasmin Gallery


YT:當我們脫離了當時的語境,怎樣才能更好的觀看、解讀這些作品?


DM:我認為改變了的是,人們對自然的理解不再建立於發現新動植物物種時的驚訝和激動之上。以前,人們搜集不同的標本並把它們放在「珍奇櫃」里(Cabinet of Curiosities, 博物館的原型),但現在很多標本都變得容易搜集,而它們所代表的物種要麼很普遍、要麼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標本」這個概念本身成為了一個創作主題,在Mark Dion或者Mat Collishaw的作品中我們就能看到相關的討論。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丹麥人Ole Worm的「珍奇櫃」被認為是博物館的雛形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Mat Collishaw,Insecticide 18, 2009,c-type photographic print,182 x 182 cm


YT:你怎樣看待科學發展和藝術之間的關係?更多的了解自然是否會從某種程度上縮減人們的想像空間?


DM:科學領域揭示的越多,探索其含義和新技術的可能性就越多,Michael Joo的作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新技術能夠幫助藝術家以不同的方式探索某些主題。藝術的一個重要基礎是觀察,而技術的發展可以改變、提升觀察的方式,藝術也將從中獲益。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Michael Joo, Knot, 1996-1997


YT:你怎樣看待不同文化背景對藝術家描繪自然時所帶來的影響?比如Damien Hirst和Rafael Gomezbarros?


DM: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寫本書了,在此我們簡單說下。以Gomezbarros為例,他的「螞蟻」由人的頭骨製成,蟻腿則來自一種哥倫比亞的茉莉。這種茉莉之所以被種植是為了來掩蓋當地40多年內戰大屠殺所造成的死亡的惡臭。這些都是和文化相關的。而Damien Hirst的作品更多關注的則是從脆弱和死亡中創造美。


如今這些主題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它們彼此之間的交織作用就好像異花授粉一樣,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是環境作用的產物,我們認為尖銳心酸或是美麗的事物都建立在我們童年、成長和日後的經歷之上。這就是藝術之美,之於美,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感知。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用蝴蝶標本拼貼而成的畫作是Damien Hirst最著名的系列之一


(圖片來自藝術家個人網站)


YT:你如何看待自然、生命的消逝和美之間的關係?


DM:我們之所以要對抗死亡和消逝,是因為它們令我們感到恐懼。實際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值得被擁抱的,而消逝也有其內在美。如果沒有死亡和消逝,我們也無法生存。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Rafael Gomezbarros的「大螞蟻」


(圖片來自藝術家個人網站)


YT:除了策展人、你同時也是一位畫家、作家,你是否也曾以自然為主題進行過文字或視覺上的創作?


DM:幾年前我做了一件作品,將400塊岩石畫成魚的樣子。整個作品被安排成一個長方形,一端是體積較大的「吞拿魚」,另一端是很小的小魚。它被放置在了一個禪意庭院的碎石上。 作品佔據了院子的大部分空間,但人可以繞著它行走。作品的名字來自於一艘意外被美國核動力潛艇撞沉的日本漁船,名作「愛媛丸」(Ehieme Maru)。此外,東京的魚市也為這件作品帶來靈感,在魚市你看到有那麼多死去的魚在等待被售賣。


YT:作為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我們應如何維持與自然的關係?


DM:我們需要更多地保護森林和植物。當然,還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從一個地球居民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對這世界帶來的影響和它的脆弱性,並且為它負起責任,儘可能地去帶來一些幫助…種一棵樹、使用電能或者成為一名佛教徒(雖然我並不是但我很願意成為一名佛教徒)。我總能從中國和日本的長卷中獲得啟發。畫中風景所傳遞出的平和,于山水間流露的優雅的人文痕迹,正是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對待自然的方式。藝術家劉丹就很了解這些,他的作品也出現在了展覽里。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Liu Dan, Untitled, 2016, ink on paper


image: 76.2 x 101.6 cm


paper: 94 x 1.9 x 121.9 cm


Liu Dan


關於Danny Moynihan


策展人、藝術家、作家。最為人熟知的創作是以英國藝術圈為原型的小說《搖擺畫廊》(Boogie-Woogie)。同時,他也是倫敦攝影節(Photo London)和馬拉喀什雙年展的創始人(Marrakech Biennale)。


關於展覽


取法自然 Naturalia


紐約Paul Kasmin畫廊


2017年1月19日 - 2017年3月4日

一隻溺水的犀牛,為何500年來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



Jacques Le Moyne de Morgues, A Linnet on a Spray of Barberry, circa 1560-1580


編輯吳小霜


圖由紐約Paul Kasmin畫廊授權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10個瞬間,記錄Riccardo Tisci時代的「黑化」紀梵希
離婚後,德國現代藝術大師畫了一座價值千萬的心碎「冰山」
走進喬治·奎唐斯筆下的「同性戀人理想國」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備受關注的2017年青年千人,哪些高校給的待遇高?
過去的2016年,這些最受關注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除了三個艾瑪,這幾位90後年輕女星才是值得關注的吧
055下水僅僅是海軍的一個小目標!未來海軍該關注的都在這裡了
一杯打翻的咖啡,竟改變了她的人生,引來72000人關注,這背後的真相是……
35年的老房子,因塗鴉而倍受關注,升到900多萬
都是航母的錯?20000噸的071下餃子式的下水,竟都沒人關注了!
紅人館|除了三個艾瑪,這幾位90後年輕女星才是值得關注的吧
2017年最有潛力的寶玉石黑馬,你都關注了嗎?
這個雲南姑娘一心只想做無用之人,在山廟做陶喝茶10年,卻引來20多萬人關注……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002型航母,那麼遼寧艦去哪了呢?好像挺神秘的
2017年最火的公眾號,有幾個你關注的!
10年後的中國,都在關注這些圈子!
她把一杯咖啡打翻,卻引來7.2萬人關注
818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年拿日本永住」,到底難不難?
馬雲微博2000多萬粉絲,而他關注的只有一人!
殲20和殲31之後,這又是一款什麼隱身戰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2017年最火的公眾號,有幾個你關注的
90後短髮少女一次吃50個大蒜,希望有人關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