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宋太宗李皇后陵考古經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國帝王陵墓中,最遭罪的是宋陵。

當年,金人佔領東京後,位於河南鞏義的北宋皇陵區不久即被盜掘了。而在南宋滅亡,位於臨安等地的南宋皇陵也很快被盜掘了。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

兩宋皇陵最初都是官盜,其破壞程度遠不是民盜那樣偷偷摸摸的,是毀滅性的,沒人性的。曹操設置了專門負責盜墓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劉豫為盜墓,搞了更專業的「淘沙官」。


《宋史·劉豫傳》記載:劉豫之子劉麟,「籍鄉兵十餘萬為皇子府十三軍。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後有南宋使臣北上,路過鞏義陵區時,看到不少屍體被拖出地宮「曬屍」。


此後,又經過歷代民間多次盜掘,宋陵如今只剩下了墳頭,地宮中的隨葬品可以說被盜得乾乾淨淨。


雖然宋朝皇陵多災多難,卻沒有一座帝陵經過專業的科學的發掘,惟一一座經過正規考古的,是宋太宗趙光義皇后——元德李皇后陵。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神道兩邊的石人石馬(控馬官)


這篇文章,就來說說李皇后陵的考古發掘。


李皇后是宋太宗的第三位皇后,生於公元944年,病逝於公元977年,她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系時乾州防禦使李英之女。 『


李皇后人長得特別漂亮,有「德容皆備,品貌出眾」的說法,由宋太祖趙匡胤作主,她嫁給時為隴西郡主的趙光義。趙光義當了皇后之後,進封她為隴西郡夫人,李皇后在不少時候又被稱為「李夫人」,就是這麼個原因。

李皇后一生共生了4個孩子,兩男兩女。兩個女兒早夭,兩個兒子成人,其中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元侃),另一個楚王趙元佐。


俗話說,紅顏薄命,李皇后也應驗了。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正月十二日病逝,年僅34歲。


李皇后死後並沒有及時下葬,暫殯在當時開封的普安禪院內。兒子趙恆繼大位後,先追封她為「賢妃」,後又追尊為「皇太后」,謚號「元德」,「元德李皇后」稱謂就是這麼來的。成平三年(公元1000年)四月,趙恆將母親的棺槨遷葬於永熙陵區。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北宋皇后形象,現代影視再現。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宋徽宗鄭皇后畫像


1985年10月,河南官方對元德李皇后陵地宮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為什麼是搶救性發掘?原來,李皇后陵早就被盜了,三四十年前陵台前就有一個直徑達7米的大盜坑。盜坑下,有一個盜洞,可以直達墓室(見本文後面配圖)。


有意的是,1959年10月,時為南京工學院副教授的古建專家郭湖生與戚德耀、李容淦等,曾從盜洞進入李皇后的墓室考察過,在1964年第11期《考古》雜誌上,他們發表了題為《河南鞏縣宋陵調查》的調查報告。專家鑽盜洞,這也算中國考古史上的趣談了。


1981年秋天,由於連降暴雨,李皇后陵的陵台南面再度塌陷。塌陷坑東西長10米、南北寬8米,最深處達4.8米,將墓室頂部完全暴露於外。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鞏縣文物保管所聯合對該陵地宮進行了搶救性清理。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元德李皇后陵剖面圖


清理工作自1984年10月15日開始,至1985年8月20日方結束,前後歷時逾10個月。在清理結束後,1986年原鞏縣文物保管所對該陵地宮進行了加固保護。


據已公開的考古報告,李皇后的陵墓系磚砌單室,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位於陵台南部正中,開口上距地表0.4-1米,南北水平長34米,分南、北兩段:南段呈斜坡式,南寬北窄,在墓道中部自上而下挖有土台階。


墓道北段與甬道底部相平,長4.3、寬2.5-2.6、上距地表15米。墓道填土經過夯築,夯層表面堅實。填土分作三大層:第一層,墓口至地表下3米,用紅褐土夯築,每小層厚0.1-0.2米;第二層距地表3-5米間,又可分若干小層,每小層的下部為厚0.05-0.1米的青石片,上部為厚0.2-0.25米的紅褐土,即先填一層青石片,再填一層土後夯築而成.。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元德李皇后陵平面圖


第三層距地表5米以下直至底部,也可分為若干小層,每小層的結構為:下為厚0.3-0.5米的碎磚層,上為厚0.2-0.3米的紅褐土層。在近底部的磚層內還雜有河卵石和帶有修整痕的青色殘石塊。


注意,我為什麼要把墓道的考古資料說得這麼詳細?這是為了讓讀者了解古代陵墓反盜墓的手段。這種先填一層青石片或碎磚,而後再用土夯築的回填墓道的方法十分科學,不只可以增加強度,還大大增加了盜墓的難度。所以,在考古清理髮掘過程中,這一段未見盜洞痕迹,盜墓者繞過去了。


最可能被盜墓者利用的墓門,位於甬道中部稍偏南,南距甬道口3.6米。墓門由門砌、門挾、直額、越額、門砧、門扉和X鎖柱等組成,皆青石質,表面磨光。門砌三石,露出地坪0.25米。兩端的兩石較大,長1.7-1.9、寬0.6、厚0.55米;中間一石長0.42、寬0.6、厚0.55米。門挾二石,呈方柱狀,立置於門砌之上兩側,間距2.66米。二石皆高3.75、寬0.51、厚0.6米。東門挾距東壁0.38、西門挾距西壁0.3米,空檔處磚封堵。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墓門示意圖


從發掘情況來看,建陵時,陵工充分考慮到了盜墓者破門而入的情況,所以墓門的設計也是很講究的。但與已考古發掘的北京明定陵的石質封門相比,李皇后陵的防盜手段並不咋厲害。


明清皇家陵墓的封門後有能力頂千斤的「自來石」,從裡面封堵,如果不是用特別的「拐釘鑰匙」,從外面很難打開。當初孫殿英盜清東陵時,在撞不開封門的情況下,只得使用炸藥,將封門給炸了開來。


清理時,越額已倒於門後積土內,兩門扉向後倒於甬道北部。東門扉已斷成兩段,門軸發現於墓室東南隅,遠離門扉2.6米——如此遠,應該是盜墓者所為。兩門扉的中部偏內側皆鑿有一個小圓孔,直徑6-7厘米,可能用於安裝門環。


有時在封閉墓門時,會從外面上大鐵鎖,鎖上後,便將鑰匙扔進墓室內。這意思有兩個,一是永遠不再打開,二是防鑰匙落後盜墓者手中。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墓門線刻畫,兩武士守門


李皇后的墓門設計很用心,門扉也講究,正面磨光,線刻有武士畫像(見上圖),背面雕有仿木構門撐裝飾。武士高大威武,畫面寬1.54米、高3.8米,幾乎佔有整個門扉表面的面積。武士方臉闊額,濃眉環目,披甲執器,威風凜凜。如果是盜墓者膽小,很可被嚇著。


墓室中後部設置棺床,也相當精美,南面須彌座上飾以花紋圖案;方澀上線刻二方連續纏枝花卉,束腰上飾以剔地卷草紋,合蓮上線刻小瓣覆蓮。以上單組連續花卉,組成一橫長幅畫面。


整個墓室平面近圓形.直徑7.95米,高12.26米;墓頂作穹窿狀。


據郭湖生調查報告,墓室上面斗拱也特別講究:「耍頭鋒面刻人首、人身、兩手合掌、鳥腹、鳥腳、背有翅的迦陵頻迦一。拱眼壁有墨線勾勒的盆花圖案」。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出土龍紋方磚


墓室穹窿頂上彩繪有雲煙繚繞的樓閣圖和星象圖。這星象圖繪在塗了一層青灰的表面上,有很多直徑5-8厘米的白粉圓點,象徵星辰;「銀河」寬0.25-0.4米,呈帶狀自東南至西北斜貫於穹窿頂,以寓意天空,系用白粉繪製。李皇后陵這星象圖是「星星」密布,但看不出諸星座的準確位置,似乎僅是一種表意。


發掘時,墓室內積土厚達7米,清除了積土後,才看到棺床、室底。哪來這麼多土?墓頂有兩個張著大嘴的盜洞,東部和北部各有一個,這些土就從盜洞落下來的。清理時,從積土中發現了大量的宋代磚塊和近現代瓷片,這說明,從古到今,李皇后墓都有盜墓者進入。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地宮盜洞分布示意,東邊的盜洞大到可以走進墓室


發掘時,北邊的盜洞已經填實,洞口略呈圓形,徑0.64-0.8米,下距棺床6.1米。東盜洞上口已堵塞,洞內呈斜坡狀,寬約1、高1.5米;下口略呈長方形,寬0.35-0.5、高1.3米。據當地村民反映,東邊的盜洞為民國時期的1940年代初所挖,盜掘者曾將砌棺床的石塊取走,弄回家砌水井了。


幸運的是,這些積土反而保護了殘留文物。在近墓室底部2米厚的積土內,發現了散碎玉冊、瓷片和石函蓋等遺物;墓室西南隅平置一件石蠟燭座,其位置似未經擾動。加上墓道等處發掘出來的文物,1985年的考古清理出文物共計181件,經修復後成形器物可分為玉、瓷、石、銅、鐵和木器等。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出土嬪伽頭像


這些文物中,以玉冊片最珍貴。玉冊為珉玉質,白中微閃青色。冊片呈長條狀,表面磨光。冊文系陰刻的楷書,並填金粉。根據冊文字體和內容的不同,分為謚冊和哀冊兩副。謚冊出土36簡片,其中有三簡完整,每簡長30.8、寬3.3、厚1.3厘米。雖然冊片不全,但與史料記載的冊文對照,兩者是吻合的。


行文至此,可能有讀者會問,李皇后的屍骨呢?沒了!試想,那麼多古今盜墓者光顧,還能有完整的屍骨?清理時,僅在棺床南約1米處,發現了人的肋骨及肢骨數段,應該是李皇后的。



宋太宗皇后陵被盜,棺床石塊弄回家砌井,考古只發現皇后肋骨數段



圖:李皇后陵出土玉哀冊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皇帝不能親自為皇后送葬,為什麼?風水師對族人說出了一個真相
工人在荒地上挖出一古棺,劈開後發現年輕女屍未腐,下體有貞操帶
入洞房後老規矩為何不讓新人直接上床共枕眠?必須先做一件事
漢墓里挖出一盞曾在浴室里用過的古燈,專家一看樂壞了,太值錢了
皇后死後隋文帝很放縱,病重還讓寵妃陪侍,給太子楊廣提供了機會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考古隊發掘光緒陵,棺木下找到一口井,裡面暗藏鎮墓之寶
被盜漢墓出土珍貴放大鏡,考古學家更看重的卻是三塊破玻璃片!
考古队发掘光绪陵,棺木下找到一口井,里面暗藏镇墓之宝
一座女人墓太堅固,考古隊叫來鑽井機械將墓大卸八塊,才挖掘成功
考古學家發掘千年古墓,屍骨上鑲滿鑽石,珍寶讓公眾瘋狂
考古學家被一古墓棺材嚇呆,棺木中驚現抓痕,難道屍變了
光緒墓被盜墓賊洗劫,唯獨沒動棺材,卻被考古隊打開發現天價文物
最懶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棺木被發現後,考古學家解釋原因
考古專家發現一個隋朝墓穴,開棺時卻被棺材上的四個字嚇得不敢動
小孩玩耍撕毀國寶龍袍,考古專家趕來一看,竟發現開國皇帝墓
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墓水銀海之謎被揭開
考古隊挖掘光緒陵墓,發現其屍骨蹊蹺,沒想到雙手藏著絕世大密!
這是考古還是盜墓?天字輩的老祖宗墳被人挖了!
登山客發現崖壁上的六具石像,考古學家指出石像大有來頭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地宮,考古學家最想打開也打不開
鏡頭下:千古一帝隋煬帝和蕭皇后墓地考古發掘現場,墓地寒酸簡陋
被盜過的漢墓出土了很多文物,考古學家卻更看重三塊破玻璃片!
親身經歷:考古隊進入香妃陵墓地宮,爛泥中摸出頭骨,如獲至寶
在河北鄉村的豬圈下,考古隊員發現一座帝陵,墓主竟是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