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爾哈赤) 在位時間:1616~1626 年號:天命


發行錢幣及備註:天命漢錢、天命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天命漢錢


帝王:太宗(皇太極) 在位時間:1626~1643 年號:天聰、崇德

發行錢幣及備註:天聰漢錢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帝王:世祖(福臨) 在位時間:1644~1661 年號:順治


發行錢幣及備註:順治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順治通寶


帝王:聖祖(玄燁) 在位時間:1661~1722 年號:康熙


發行錢幣及備註:康熙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康熙通寶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時間:1723~1735 年號:雍正

發行錢幣及備註:雍正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雍正通寶


帝王:高宗(弘曆) 在位時間:1736~1795 年號:乾隆


發行錢幣及備註:乾隆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乾隆通寶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時間:1796~1820 年號:嘉慶


發行錢幣及備註:嘉慶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嘉慶通寶


帝王:宣宗(旻寧) 在位時間:1821~1850 年號:道光


發行錢幣及備註:道光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道光通寶


帝王:文宗 在位時間:1851~1861 年號:咸豐


發行錢幣及備註: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咸豐通寶


帝王:穆宗(載淳) 在位時間:1862~1874 年號:同治


發行錢幣及備註:同治通寶、重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同治通寶


帝王:德宗(載?) 在位時間:1875~1908 年號:光緒


發行錢幣及備註:光緒通寶、重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光緒通寶


發行錢幣及備註:宣統通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努爾哈赤是明末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傑出首領。1616年他建立金國,史稱後金,與明政權抗衡。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清滅明,建立了清朝。 清代幣制是銀錢平行末位,大數用錢,但白銀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銅錢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襲兩千多年來的方孔圓錢,用范模鑄幣。到了清末,才採取了機器鑄幣,鑄造新式銅錢和銅元。  滿洲人在入關以前就開始鑄幣了。努爾哈赤天命元年鑄天命漢錢,滿文,四字,沒有加圈點;天命通寶是鑄的漢文。太宗天聰元年鑄天聰江錢,背面穿左右滿文十 字,穿右有滿文一兩字樣。順治元年鑄順治通寶。順治錢有五種;光背、背面有一個漢字、一厘錢、背面有兩個滿字、滿漢文錢。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仿順治五式滿 漢文錢,後鑄造小錢。雍正以後,制錢都仿順治錢五式,除正面的年號外,背面都是兩個滿文字。寶福局所鑄的錢,局名有時也用漢字。乾隆年間鑄乾隆通寶,乾隆 通寶紅錢中,還有庫車地名的,分普通和當十兩種,當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當十"兩個漢字。乾隆錢的成色先後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鑄錢不加 錫,稱為黃錢,加錫後叫做青錢。嘉慶道光錢名有十九種,計泉、源、直、晉、蘇、昌、福、浙、武、南、陝、川、廣、桂、雲等,錢背為寶東,滿文即用康熙錢的 東字。咸豐時鑄局大增,咸豐錢也特別多,特別複雜。在計值方面,咸豐錢可以分為十五級,從一文到當錢,錢上有鑄局名稱,所以各局所鑄,文字不同,而且福建 所鑄,除了計值上,還有計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錢都要注意收集,說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間的當十錢較多,小制錢在咸豐就已停止鑄造,而當十 以上的大錢,因民間不用而停鑄。光緒年間鑄造當十錢光緒重寶,光緒通寶小制錢,現在所見小錢較多。宣統年正式用舊法鑄錢的。大概有寶泉局,另外有寶廣和寶 福兩種機器錢,以及一種有圓孔的大清錢幣。光緒時廣東的機器鑄幣最為通行。廣東鑄的機器錢,有制錢、當五、當十,當五、當十是樣錢。制錢中又有大小兩種。 大制錢又有兩種,一種背面穿左為一滿文"廣"字,穿右為一漢文"廣"字,穿上橫寫"庫平"二字,穿下有"一錢"兩個字。另一種是順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滿 文"寶廣"二字。光緒二十六年,廣東開始鑄造銅元,正面為"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沒有方孔,而有"寶廣"兩個滿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廣東省造,每百枚換 一圓"字樣,背面是蟠龍花紋,下面近處廓有英文字樣。後改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為"每元當制錢十文"。清代錢幣仍多為偽品出現。


太平天國


帝王:洪秀全


發行錢幣及備註:天國通寶、天國聖寶、太平天國、太平聖寶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洪秀全於咸豐三年定都南京,並正式鑄行太平天國錢,幣材金,銀,鉛鐵俱有,然以銅幣為主,形制分小平錢徑1.9厘米,重2.2克,折五錢徑 2.85厘米,當十徑3.8---4.2厘米,當五十徑4.8--5.2厘米,錢文多為宋體字,次為楷書,國字方框內從王,名稱不一,公元 1851年(咸豐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期間持續十六年,縱橫十五省。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後,遂頒發《天朝田畝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辦法。力圖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 這一土地綱領雖未徹底實施,但對農民奪回土地,不繳或少繳地租的行動加以保護,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賦稅,減輕人民負擔,還是有力的「武器」。同時,太平天國 還允許自由貿易,不準囤積居奇。財政上鼓鑄錢幣,實行經稅政策。太平天國開始鑄錢是在咸豐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宮開爐鑄造,設有專司其 事的人,職同指揮。試製多時,終於在次年六月鑄造成功,開始發行。不久,在蘇州、杭州、紹興、嘉興、徽州、衡陽等地,也開始鑄行。太平天國錢幣材多種,主要為銅鐵,也有金銀,但很罕見,所有鑄幣,均不記值。面背文多變,有面為「天國」背「通寶」的;有面為「天國」背「聖寶」的;有面為「太平天國」背「聖 寶」的;有面為「天國聖寶」背「太平」的,等等。


太平天國的金銀幣較長時間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太平天國曾實行白銀為主的貨幣政策和嚴格的金銀管理制度。到了後期,貨幣政策管理日益鬆弛。金幣僅作為賞賜和饋 贈之用,並非流通貨幣,鑄量很少,故十分罕見。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簡又文先生就曾盛讚太平天國「金幣銀幣之鑄造是中國史無前例之創舉,雖非通行之貨幣,故 大為太平天國文化生色者。」筆者有幸在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一睹太平天國金銀幣風采。均為宋體小平錢,鑄工精優。正面面文「太平天國」,背書「聖寶」。銀幣 因氧化而微發黑色,金幣則燦燦奪目,令人賞心悅目。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五、鎮庫錢、大花錢


太平天國仿照歷代形制,也鑄有鎮庫錢(上海博物館藏),用黃銅精鑄而成,上書楷書「太平天國」字樣,背直書「聖寶」二字。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均有此類珍貴錢幣。太平天國博物館所藏鎮庫錢重815g,厚1.3cm,堪稱鎮庫錢之最。


太平天國龍鳳大花錢(珍藏於上海博物館藏)是一種罕見的具有紀念或者開爐性質的「禮錢」。據載,天國官吏給英國人的禮賜信函中言:「敝國聖錢,今已辦上大花 錢,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說明花錢是太平天國政府重要的外交媒介。大花錢分特大、大、中、小四種,面文「太平天國」,背「聖寶」,宋體,雙重緣,中間有兩條五爪龍戲珠和立水紋,背後中央是飛鳳。邊緣有八寶—寶蓋、**、金魚、寶傘、妙蓮、寶瓶、法螺、盤腸傳統吉祥紋樣。布局精巧,工藝精湛,以其藝術 價值和歷史價值成為太平天國錢幣中的頂級珍品。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藏鎏金特大花錢,直徑33.5cm,厚0.8cm,重2170g。雖然只剩殘片,但是精 美異常,彌足珍貴,堪稱鎮館之寶。


太平天國鎮庫錢和大花錢,均是太平天國錢幣中的頂級珍貴錢幣。歷史上所鑄數量本已極少,加上清政府的大肆銷毀和 百餘年的風雨歷程,目前市場上所見幾乎沒有真品,而且以粗糙低仿品居多。海內少數真品都是作為一級文物珍藏在博物館中,即使有藏家一擲數十萬金也是有價無 市,可遇而不可求之。所以筆者建議藏家切忌按圖索驥。


關於這段已逝去150多年的歷史,也許只是滄海桑田中的一粟,但作為錢幣收藏新亮點的農民起義軍錢幣,太平天國錢幣雖甚是年輕,卻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時也就決定了其可以左右市場的潛力與能力。而在理性收藏佔據主流的今天,這種效果只會更加凸顯。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歲寒三友 的精彩文章:

近代機制幣十大珍之一「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TAG:歲寒三友 |

您可能感興趣

明代稀有古錢幣圖片鑒賞
宋代古錢幣交流鑒賞大全
清代古錢幣之中精品鑒賞
古錢幣最新交易價格及古錢幣圖片賞析
清代古錢幣價格一覽表 清代古錢幣獨佔鰲頭
歷代「古錢幣大全」 之鑒賞
古錢幣——賞析圖
民國古錢幣及稀缺清代古錢幣
古代錢幣博物館:學習古錢幣知識
清代古錢幣中華文物之寶!
遼代契丹文錢幣賞析 古錢幣鑒定拍賣估價
北宋古錢幣景德元寶的價格圖片鑒賞
祖傳清代古錢幣價值
古錢幣鑒定術語
近代機制古錢幣鑒賞,錢幣價目表
清代古錢幣:乾隆通寶
清代古錢幣最新行情
清代錢幣之王 光緒元寶拉動古錢幣行業
清代古錢幣之光緒元寶——精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