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在过生日时的那些习俗,如今还有几人知道?

古人在过生日时的那些习俗,如今还有几人知道?


古人在过生日时的那些习俗,如今还有几人知道?



今天是作者的生日,所以就想写一些跟过生日有关的话题。

现代人过生日,大部分是吃蛋糕、吹蜡烛外加唱生日快乐歌,而其实这些习俗,都充满了西方的影子。


关于过生日吃蛋糕,有这么一段传说。在公元前的欧洲,人们坚信生日时,灵魂会被邪魔入侵,所以在这一天会邀请亲朋好友吃饭聚餐,而这个时候会拿出蛋糕来招待客人。在那个时候,蛋糕还属于奢侈品,比较名贵的,只有在这种大型的聚会上才会享有,而大多也是皇室贵族才会有这个资本。



古人在过生日时的那些习俗,如今还有几人知道?


施洗者约翰牺牲场景的油画,画面中央是希律王正在和他的家人、大臣庆祝生日。


点蜡烛,也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传说。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一到她的生日庆典,人们都会在祭坛上供放很多蜂蜜饼,并点亮蜡烛,用蜡烛的光来代表月亮的光辉,营造一种神圣的氛围,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的崇敬。而这种习俗逐渐传到了过生日时点上蜡烛,将美好的愿望赋予孩子的身上。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在生日蛋糕上要点上与岁数相同的蜡烛,然后再由寿星一口气吹灭蜡烛,据说,这是因为古时的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够升入天堂的,许愿后一口气吹灭蜡烛,那么自己的愿望就随着烟一同升到了天堂,这样愿望便可实现了。


至于生日快乐的歌曲也是起源于一首原本与生日无关的乐曲里。有这样姐妹俩,一个叫玛德里德·希尔,是路易思维尔市的一名幼儿园教师,一个叫柏蒂·希尔,是该校的校长。姐妹俩曾经一起写过一首歌,歌名为「大家早上好」。这首歌由于其欢快的旋律,迅速在儿童中间流传开来。


1893年,两姐妹发表了一部歌曲集,题名为「幼儿园的故事」。31年后,一个名叫罗伯特·H.科尔曼的男士未经姐妹俩的允许,私自出版了这首歌。更糟糕的是,他在这首歌后又加上了一段,即大家熟悉的「祝你生日快乐」,科尔曼先生增加的第二段歌词使这首歌很快就十分流行。最终,姐妹俩的第一段歌词消失了。「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惟一的生日歌完全取代了姐妹俩原来的歌曲。

玛德里德于1916年逝世后,柏蒂与其另一个妹妹杰西卡出面将科尔曼先生告上了法庭。最终这首歌被赋予了版税。


好像感觉今天我们在进行的生日礼节,基本都脱不开西方的影响。那么,我们中国的古人在过寿时,又有哪些习俗呢?恐怕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吧。


在我国古代,生日即诞辰、诞生日,老人的生日叫寿诞。古代生男孩要在门左边悬上一张弓,所以男子的生日又称「悬弧日」、「悬弧之辰」。


南北朝以前没有过生日和祝寿的风俗。《诗·小雅·蓼莪》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日那天,要思念父母生养的艰辛,作哀戚状,是不能宴乐庆贺的。


不过,先秦两汉盛行随时随地向人献酒、献金上寿的礼俗。《诗经》中有许多上寿的记载。如在《诗·大雅·江汉》中:「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又《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豳风一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里是分别向天子、贵族、主人上寿。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为了刺杀秦始皇,请荆轲喝酒,「酒酣,太子起寿」。鸿门宴上,范增为刺杀刘邦,召项庄「人前为寿」。


祝寿时,往往会伴随着送寿礼。战国严仲子请聂政刺杀侠累,「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战国时期齐国人鲁仲连帮助赵国解邯郸之围,赵国平原君「以千金为鲁连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随时献酒祝寿的习俗。祝寿、献酒和献金上寿,虽有祝愿健康长寿之意,但都不是在生日这天进行,只是单纯地上寿,而不是庆祝寿诞。


《四仙拱寿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

生日这天就不庆祝了吗?也不是,但一般给孩子在儿童时期居多。《汉书·卢绾传》记载了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同住一里,交情极深。俩人的妻子在同一天分别生下了卢绾和刘邦,里中父老备羊酒为他们祝贺,文曰:「及高祖(刘邦)、绾壮,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羊酒。」这「复贺」的时间也就是指的两个孩子的出生纪念日。


南北朝的江南地区,有着「试儿」的风俗,应该算是过生日的雏形。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篇》有这样的记载: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抓周」。唐宋时,这种「试儿」风俗传到北方。北宋初大将曹彬周岁时,父母把各种玩具、器物、干戈、弓矢、纸笔等放到他面前,任他自己抓取。曹彬左手执干戈,右手提一祭祀用的俎豆,一会儿,又拿了一枚做官的大印,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颜氏家训·风操》记载周岁试儿后,接着说:


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尔。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当时过生日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亲在世,生日那天设酒庆贺,父母去世后,就不再过生日了。另一种是所谓的「无教之徒」,亦即民间,父母去世后仍置酒乐,庆祝生日。所以,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讲:「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间,乃行此礼。」


《隋书·高祖记》记载隋文帝曾下诏:「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哀戚如此,燕乐更无从谈起。


把生日搞成庆贺活动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地区,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地区对这种习俗是相当排斥的。此外,据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坚持不搞生日庆贺,他提倡「感伤」反思,这说明即使是在隋唐大一统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生日祝贺的习俗礼仪已从江南传遍全国,但依然有许多人维护传统,不搞生日庆典。


而唐太宗的后人们则不这么认为。据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9考证,封建帝王确定在生日举行大型祝寿活动始于唐代中期。729年农历八月,唐玄宗置酒宴招待群臣,庆祝自己的生日。宴会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有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


此后,唐代皇帝不但在生日祝寿,而且除唐德宗外,都为生日取了专用的名称。如唐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唐武宗生日叫「庆阳节」,唐宣宗生日叫「寿昌节」,唐昭宗生日叫「嘉会节」等等。


郭子仪祝寿图


唐代自唐玄宗始,每逢皇帝生日全国都休假3日举行庆祝活动,「朝野同欢」。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寿,献上甘露、醇酎和「万岁寿酒」。各道节度使为博得皇帝欢心,则献上大量珍物宝玩。京城以外的官吏百姓也要做寿酒宴,来庆贺皇帝生日。


由于封建帝王的倡导,上行下效,各级官僚借送生日贺礼之机拉关系、交权贵,在宋代成为普遍的风气。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在奸臣秦桧擅权时,「四方皆以其生日致馈。其后州郡监司率受此礼,极其僭侈」。以至于1156年,为刹僭侈之风,宋高宗还曾下诏,禁止在职官吏过生日收贺礼。但从各种文献记载看,这道禁令并没有起太大作用,其后送生日贺礼之风仍然盛行。


宋代除生日送财物外,还有生日献诗词的风气:大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中就有多首祝贺生日的诗,如《表弟程德孺生日诗》等。南宋朱熹在母亲60岁生日时,为母亲写了一首祝寿诗《寿母生朝》,民间的祝寿活动自此盛行起来。


寿诞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之类的联语。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东汉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年似十八九岁.说近日蓬莱海水又变浅了。


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汤饼即面条,生日面条叫长寿面。生日吃面条的风俗盛行于唐朝。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进士张盥诗》讲:「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筋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前录》讲,生日「必食汤饼者,世所谓长寿面者也。」所以,唐朝去庆贺生日的人,还自称「汤饼客」。生日汤饼有长寿之意,寿诞上自然不可缺少。


桃是长寿果,传说,汉武帝好长生之道,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他,汉武帝食后欲留核种之。西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实,中土地薄,种之不生。」西王母还向汉武帝传授了长生之道和修炼长生的符书。《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说法,更加强了人们对寿桃的重视。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红色。


现代人一听做寿,以为都是给老人的,实际上在古代,做寿就等于过生日。一些地区小孩10岁的生日由外婆家给做,称「爱子寿」;青年20岁的生日由岳父家做。民间还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即逢整十时在虚岁数九的那年做寿。有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十」、「九」和当地方言「贼」、「鸠」谐音,故不做。40岁不做,因「四」与「死」谐音。


还有做冥寿的,也叫作阴寿,指祖先亡故以后,每逢整十,子孙就设神像或神位于堂中,对之行礼,设坛延僧,诵经礼忏,以此表示后人的孝念。冥寿亲戚朋友有送纸扎锭者,也有登堂拜祝的。


古人相信行善积德延年益寿,扶贫济弱、修桥补路都可以积德。不过,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就产生了可以积寿、增寿的象征性行为,诸如诵经礼忏、焚香祷告、庙观施舍、放生动物、抄写经卷等。


我国民间习惯以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从60岁开始,各地风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


《红楼梦》中贾母过寿的剧照


按照旧俗,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可以有资格做寿的,做寿是一件极其重要而慎重的事,所以第一次做寿就更是慎之又慎。


在许多地方,第一次做寿都是由丈母娘来操办的。在四川西部,这叫做「开寿」;在福建、浙江一带则叫作「女婿寿」。大体情况是,在女婿婚后第一次过生日或女婿满30岁生日时,岳父岳母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贺寿。所带礼品有黄鱼、猪肉5千克,米酒2瓶,面条5千克,衣服2套以及桂圆、枣子、橘子等。


如果是百岁大寿,那则是街坊邻里的大事,不管亲疏远近全都过来给他祝寿。大家要给寿星刻碑立传,宗族也要将此事记录到族谱里。


传统寿礼有一套仪规。先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到了生日那天,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之位,司仪主持仪式,亲友、晚辈都要来上寿。辈分不同,礼数有别。


平辈往往只是一作揖,子侄辈则为四拜。有的并不设寿翁,客人只是到寿堂礼拜,而由儿孙辈齐集堂前还礼。


当然平常人家也有不设寿堂,只设寿案的。旧时北京这情形时,多是到香蜡铺请一份木刻水印的「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儿,夹在神夹子上,头前摆上寿桃、寿面,点上一对红蜡,压一份敬神钱粮而已。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主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宴席的馔肴不外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少不了的是面,俗称「长寿面」。


贺寿的来客都要携带寿礼,诸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万年伞等。这些礼品中但凡能缀饰、点画图案的,一般都要有象征长寿的图案。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的西学东渐,生日蛋糕、吹蜡烛这种西方的习俗渐渐融入到社会中。开始只是一些上层开放人士给孩子过生日时会学习西方,后来逐渐在民间也流行开来。及至如今,虽说在一些老人寿辰上也有过传统习俗的痕迹,但是大多人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虽然过生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即便现在我们习惯了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人的文化,毕竟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漫画精选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漫画精选 |

您可能感興趣

卧槽,听说还有人不知道老九门是什么?
想知道传统庙会是怎样的吗?有羊还有马,到处窜,你绝对没有逛过
古代人们闹洞房时,竟然还有闹出人命的!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读诗?”
十个橘猫九个胖,还有一个压倒炕,今天我终于知道原因了!
经常吃这一物,能够壮阳补肾,还会生出“小蝌蚪”,可惜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你以为这就是个手杖?这还可能是把剑,在古代还有个奇葩名字
真的还有人敢夸你们吗
你是否知道,在唐与宋之间,还有又一个乱世五代十国
回来吧!不稀罕他的五千万,你还有我们14亿人的国人
俄罗斯领土那么大,为何人那么少?除了男人少,还有三原因
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还有什么人在玩?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日本偶像揭露明星下海的黑幕,居然还有人期待被骗?
奥尼尔不愧是天赋最强之人,大儿子成星二代,这么能打的还有一个
吴彦祖首上真人秀人设要崩?除了帅他还有什么?
总有一个永远能说服自己的理由:还有明天,还有下周,还有下个月
本是民族英雄,墓碑让人乱涂乱画,还有人在上面大小便,无比凄凉
外星人长这么丑,你说他们还有必要发明镜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