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火了以後,董卿親自打造的文化傳播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經過了一年多的精心籌備之後,終於走入大眾視野。迎著文化復甦的東風,《朗讀者》推出得剛剛好,這檔讀書類的綜藝節目被眾網友評價:「不喧嘩,自有聲。」「又一檔綜藝界清流」。足見它的影響力。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我一直在想,這檔豆瓣評分高達9.0的節目為什麼會受到大家的喜歡。我想從董卿的宣傳短片里可以得到答案,「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這句話傳達了這檔節目的核心價值。以文化為根基,文字為橋樑,朗讀為介質,而最終溝通的卻是人情。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有人說,這樣的節目借著讀書的名義,實質仍舊是兜售雞湯,是一種裝模作樣的表演。而我想,這樣說的人,並沒有看到表象背後流動的情感,以及對人的呼喚。既然做節目,尤其是需要朗讀的節目,必然會依靠一定的形式做基礎,但這樣的朗讀背後有著可以追溯的情感因子。她能看到文字與人的相遇製造出來的那種美,與乾癟的表演是不一樣的。

與朗讀嘉賓之間的訪談,以及人生故事的分享,會把之所以朗讀這篇文章的原因,以及文章帶給自己的感受和共鳴交代出來,這樣的朗讀是有溫度,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曾因一篇文章感動,或引發共鳴,激動不已,或啟迪思考,意蘊無窮。而《朗讀者》做的就是呈現這種相遇,像河水流過大地,總會與河岸衝撞留下印記一樣,文字與人的相遇,可以創造什麼,這是《朗讀者》想要展示給我們的。


有了故事作為基礎,朗讀便成了人情的往來與互動。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來,人的情感會彼此聯通,是一顆心向著無數顆心的呼喚,進而牽連起內心最久違的感動。因為我們都知道,雖然每個人經歷不盡相同,而人間情意的真摯卻是相同的,也正因此,濮存昕會在回憶起改變了他一生的榮大夫時,如此動容,而這與宗月大師對於老舍先生的救助而帶給先生內心的感恩是一樣的。文字在這裡從個人走向了普遍,而在文學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坦誠的,可以找到共鳴的。


除了人情的往來,情感的互動,還有意味的延伸。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很多話在我們尚沒有經歷的時候,讀來覺得不過如此,而當時光流逝,人生閱歷漸漸豐富,回過頭來偶然與這些文字再次相遇,才會恍悟,原來竟是如此透徹,所以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給女兒讀的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也是在她初為人母以後才體會到「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的真切和溫暖。而在聽到婦產科醫生蔣勵志願遠赴阿富汗,幫助戰火中的孕婦接生,挽救了三千多名嬰兒性命的故事以後,才真實地感覺到那種生死一線間的痛楚,在阿富汗她所在的醫院外面就是槍林彈雨,戰火轟鳴,可是她說:「雖然圍牆外頭,他們時時刻刻會有這種生命的威脅,但是在我們醫院圍牆裡頭,我們卻能夠給他們提供這種生的希望。」在了解了這些故事以後,帶著這樣的情感再去聽Bob Dylan的《答案在風中飄揚》,其中的意味不是更深切嗎?我們在這樣的文字中遇見,不是更值得我們去反思?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我想,不管怎麼說,節目提供的是一個平台,而主角不只是那些朗讀嘉賓,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是我們內心的精神價值。太過理性地去分析節目本身的形式利弊,而不深入內心,任何試圖呼喚的心靈都會墮入黑暗。德國有位哲學家叫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如何喚醒,靠的是文化,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一點一滴的自覺反思。


這些不同的生命體驗,想要喚起的是人的內心深處的生命價值,而這樣的召喚,獲得哪怕幾個人的回應,也是好的。哪怕僅有幾個人試圖去用心體會這樣的分享,這樣的召喚,試圖去沉下心來,回照自我,以對抗一些時代的浮躁,與內心的自己形成一次對答,一次自我的扣問,都是值得的。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點擊播放 GIF/633K


閱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用心地遨遊其中,遇見相同的人,見識不同的情感,在其中沉浮,觸發思考,引起共鳴。個體的有限化入其中,得以體驗到生命的廣闊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在現代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碎片化閱讀、快餐文化及讀圖時代的風氣日盛,書本自有的那種樸質反而被消解了,而閱讀尤其是沉下心來的閱讀也變得十分難得。「慢下來」,變成一種理想。


自古以來聖人賢者都在倡導閱讀的可貴,「窗臨水曲琴書潤,書讀花間字句香。」這是一種沉浸讀書中所帶來的美妙享受;清人蕭掄謂也說:「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可見讀書對自我建設的意義,對洗滌心靈的作用;朱熹也倡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所以用心閱讀之可貴,可見一斑。閱讀將人的自我和經驗與文學結合起來,讓人看到自己的內心,反思自我,走進美好的文學世界。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點擊播放 GIF/110K



荒蕪的世界因為有了閱讀,有了因此而豐盈起來的內心世界才變得多彩。書本只有跟人產生關聯,才是有生命的。人也如此,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互動,人心的敞開,經驗的分享,得有人讀,有人懂,其間的心流得以一股一股地聚集起來,有呼喚有應答,有碰撞有共鳴,這才是閱讀的內核。


第84屆奧斯卡動畫短片《神奇飛書》說得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書只有被人閱讀才有了生命,而閱讀的傳承不能停止,文化藉此才得以形成,生命得以產生價值。書本與人的聯繫是相互的,人激活了書的生命,書使人的生命充滿色彩。


第84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神奇飛書》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最是一年春好處,也正是閱讀的最好時節。在大好的明媚春光中,願我們都能在書本建造的精神世界中覓得一處自由天地。


人身上有一種原始的滾燙的感受力,可以在茫茫的閱讀世界裡找到落腳點,找到答案。為什麼要閱讀,也許因為閱讀沉澱的是人心,是對自我的扣問,是與另一個自己的一次對答。


而這些文化類的綜藝節目,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想說一句話:多讀書吧。


希望我們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


文章轉自日知books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史記》中發人深省的10句話!
冰心&吳文藻:傾心相遇,安暖相陪
毛澤東的十大讀書法
歷史上最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誰?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越讀者》:讀書就像吃飯
《讀者》精言摘抄,讀者文摘二十年精選,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讀者
看完《朗讀者》,忍不住想買這些書來讀
《朗讀者》里的這些話,讀著讀著就讀進了心裡
《北鳶》作者葛亮:希望讀者讀這本書時能慢下來
後書店時代,讀者如何與閱讀相遇
央視節目《朗讀者》里推薦的書,你讀過幾本?
《朗讀者》何為朗讀者,為誰而朗讀
《朗讀者》第十一期:那一天,是你我的記憶,也成就了現在的你我
專訪《北鳶》作者葛亮:希望我的讀者讀這本書時能慢下來
央視《朗讀者》告訴我們:孩子朗讀名家文學的好處,你一定不知道!
誰是朗讀者,為誰而朗讀?
朗讀者 | 為自己朗讀,做孩子的朗讀者
一起朗讀吧,為自己朗讀,做孩子的朗讀者
《朗讀者》經典語錄,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朗讀者》第七期:好好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讀者調查】夏日美白,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島上書店》作者加·澤文:寫這本書是為了把讀者拉回書店
朗讀者 | 開始就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