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總第684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必須得扎紮實實地臨帖,只有這樣你才像孫過庭講的,你不能入到一個誤區里去...


本節圖文來自田蘊章系列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151集:「《書譜》精要六」與「添」字。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節目,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繼續請到了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田蘊章教授。


有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在節目當中播出的這個孫過庭《書譜》的精要講解,在內容上並不是十分有連續性的,我們是在節選了孫過庭《書譜》當中的一些精要部分,請田教授針對目前書法界的一些情況,現實情況,做一下有針對性的講解。那麼在節目開始之前,我們先請田教授給我們說幾句話。

田蘊章:各位網友好,孫過庭《書譜》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五集,在這個之前,我們的節目當中,也時常引用到孫過庭《書譜》當中的一些個語錄。今天有一個問題,向朋友們表示歉意,就是在前段時間,我在談到孫過庭的兩句話,原話是這個「苟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結果我在寫的時候,筆誤寫成了「苟興新說,不足取焉」,有的網友看到這上有了問題,在帖子上,發出帖子向我提出來有這麼一個問題,我感謝網友提出這個正確的意見。除了表示感謝之外,我今後在寫和講的時候,更加警惕一些,更加註意,謝謝網友。


主持人:我很敬佩田老師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那麼田老師,我們開始今天的《書譜》講解吧。


田蘊章:好。


主持人:還是老樣子,我來說,您來講解一下好嗎?我給大家閱讀一下這個《書譜》當中的一些精要部分,好嗎?


田蘊章:好的,好的。

主持人:「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這個作何解釋呢?


田蘊章:這是孫過庭《書譜》的又一個部分,他這句話說的就是說,他說我們說到這個書法,是從一點點的積累,就是一點一畫的這樣學習,慢慢地積累,逐漸成為了符合我們書法要求的字形,是這麼一個意思。


主持人:好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叫做「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


田蘊章:他說這句話應該跟後面的連續起來。


主持人:對,後面還有一句話,叫「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田蘊章:對,這算是一段話,他的意思就是說,你不曾「傍窺尺牘,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這段話我們首先更正一個字,我寫下這個字來,大家注意看一下。這個字,大家注意第一個字,這第一個字,剛才我們的主持人她讀成了曾(céng)不傍窺尺牘,這個正式這個讀音準確一點說,應該讀zēng。我把這個字寫大一點,給大家看。


這個「曾」字大家知道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讀zēng,一個念céng,所以我的主持人讀成céng,並沒有錯。但是在這個地方,應該念zēng。這個「曾不傍窺尺牘」,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它翻過來讀céng是對的,就是「不曾傍窺尺牘」,如果這麼讀的話,念céng是對的。

如果把「不」字放在後邊,和「曾」字倒置以後,應該讀zēng。這個「曾」字當什麼講呢?它第一講當「乃」,我們先說有關的,一是當一個「乃」字講,一個當「怎」,就「怎麼」這麼個意思,大家注意看這兩個字。


孫過庭所說的,「曾不傍窺尺牘」,當「怎」講就是合適的,說你怎麼沒有傍窺尺牘,「尺牘」是什麼?過去漢代到晉朝這段時間當中的尺牘,是每一尺,以尺計算為信的這個長短,所以叫尺牘。這個「牘」字也可以這樣寫,這半邊是這樣的,這邊一個「賣」字,也可以寫成一個木字旁,這是一個字。


說你怎麼不去傍窺尺牘,就是經常地研習這些個信札,因為當時的書法作品還沒有什麼對聯、扇面或者是什麼中堂,什麼斗方。儘管說那時候王羲之就有,曾經寫過扇子,但是那個扇子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摺扇,那是在一般的可能是芭蕉扇上或者是荷葉扇上他們寫的那些東西,跟我們現在所說的扇面是兩個概念。所以那時候書法的形式還很簡單,一般都是書信往來。


我給你寫了一封信,我字寫得好,你就收藏起來了。所以那個時候的書法作品,常常表現在尺牘方面,就是書信、漢章都是這一個意思。


所以孫過庭說,你不曾傍窺尺牘,沒有每天守在尺牘的旁邊,去深入地學習,深入地去查看,那麼俯習寸陰呢?俯習寸陰就是低下頭來,去認真地學習書法。這個寸陰是時間,大家知道平常所說的是「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金,指的這個關係。


那麼「寸陰」這兩個字,最早是源出於大禹,治水的那個大禹,聖人。說他惜陰如寸,就是以寸來計算光陰,大禹這個人是聖人。到了後來,陶侃,大家知道陶侃是一個學識非常有名的一個學者,他說大禹是聖人,他惜陰以寸,我們是凡夫俗子,我們如果惜陰的時候,再以寸就不夠用的了,我們應該以分,以分來計算光陰,就是更小一點的單位來計算光陰,就更加惜時。所以後來有一句話,叫做「禹寸陶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禹惜時為寸,陶侃惜時為分,禹寸陶分。這裡所說的寸陰的最早的典故就來自於大禹這個人。


他所說的就是你怎麼不傍窺尺牘,好好學習書法,俯習寸陰,那把時間拿來慢慢地積累學習,你卻「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這個班超、項籍這兩個人,大家看一下。班超和項籍這兩個人,項籍是誰呢?我們先寫出來,項籍就是項羽,楚霸王項羽。


這個班超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一個典故,就是投筆從戎,他開始學文,後來棄筆,把筆扔掉了以後,參軍,為國報效去征戰於疆場,那麼這後來立了大功。所以班超後來棄,投筆從戎,就是棄文從武了這麼一個過程。


這個孫過庭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你把班超拿來作為一個借口,你說班超不就不學文了嗎?不學寫字不念書了嗎?不也照樣立大功嗎?實際上這是個個案,更多的人應該去好好學習的,學文。那麼項羽這個人非常地高傲,應該說他在戰略方面、軍事方面確實有天才,但是這個人在文的方面上,在另外的很多方面都有一些不足,其實這個人是沒文化的人,他說講的就是說,這個寫字有什麼用,「但記姓名而已」,他說了這句話,「但記姓名而已」。


主持人:只要會寫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


田蘊章:對啦,「但記姓名而已」,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了。所以我們說,這兩個人一個是本來學文的,後來投筆從戎了,參軍了。那麼另一個呢,本來就不學習。所以孫過庭的意思就是說,這些都是個別的現象,你把這些都拿來之後,作為援引他們這些人來為自己寫不好字或者不好好念書、不好好寫字去找一些借口,他說這就很不好,很不好。


所以我講這一段是告訴大家,一個是知道「寸陰」的這句話的來源,同時知道這個字應該念曾。另外順便說一下,在王羲之的《蘭亭序》里也有一句,是「曾不知老之將至」,應該讀zēng,不應該讀céng,「曾不知老之將至」就不通,「曾(céng)」只能當曾經講,如果「不」字在前面,「不曾經」還可以解釋,如果「曾」在前邊,只能念zēng,不能讀céng。這是要注意的。


主持人:下面一句是「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田蘊章:這段話大家要知道,孫過庭講的就是說,你在書法上一定要平心靜氣,去認真地學習。傍窺尺牘,俯習寸陰,不要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更不要你去聚墨成形。這個「聚墨成形,信筆為體」這個東西,「任筆為體」,這個是很不好的。


就是現在有些人,我們結合現實來看,有很多的年輕人,就是說他受這個創新思潮的干擾,他天天讓你去創新。有些人就是你只要寫得像前人,像古人,他說你不好,你沒有個性,實際上這是個很長的一個過程。但是卻有很多的人就被這個展覽或一些評委們逼得沒有辦法,你好好臨帖不行,你就得自己坐在屋裡瞎鬼,閉門造車,就這樣子。所以就任筆為體,聚墨成形,任筆為體,自己想個什麼模樣就是個什麼模樣,於是就是翻來覆去地搞自己這套東西。


還有一個問題,非常地糟糕,就是自己淘汰自己,自己本來寫得像個樣子了,可是隔段時間說了,我這還不算新,我得把我前面的那一段時間否定,我再重新另外創一個新高,另外再搞我自己的新的一套東西。然後又過幾年又淘汰這幾年的東西,自己又再創新,於是有人畫了一個漫畫,就是說「創新狗追雞」。這個創新狗追雞是什麼意思呢?


主持人:不太明白。


田蘊章:就是狗身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面寫著「創新」兩個字,這個創新狗追這個雞。因為創新狗待不住,它就追這個雞,追這個雞霹靂噗嗵亂跑,一會兒跳到雞窩上,一會兒跳到房上,一會兒跳到柴火垛上,就是創新狗追雞是一種不安定,一種躁動。


所以我們說,創新在目前說,在高科技方面來講,應該是強調的高科技經濟,乃至於政治體制的改革,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這應該是體制完全正確的。但是你在藝術方面,你總是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這樣總是今是而昨非,弄得你自己每天不得安寧,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一個口號。


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孫過庭在很早以前就發現,就是說你必須認真地靜下來讀書、寫字,不能安靜不行。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我們看一看孫過庭他對自己的介紹,怎麼學習書法。你看在前邊我們這個沒有講,我們現在引證兩句。他說自己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他說我「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鍾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看他這段話,我們把其中兩句比較重要的話,把它寫下來,讓大家看一看。


他說自己「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隨便寫,大家看這兩句話。


他說自己從十五歲治學之年,孔子說「十五治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所講的這個十五治學,就是指的十五歲。他說治學之年,從十五歲以後,那麼他就「極慮專精,時逾二紀」,從十五歲以後,極慮專精,就非常認真地非常刻苦地輪精翰墨,這樣的話時間超過了二紀。二紀是多少呢?一紀是十二年,二紀是二十四年。


所以我們現在考證孫過庭死的時間,在四十歲以後,也是根據《書譜》上講的這是其中的一個依據,因為時逾二紀的話,前邊說治學之年十五歲,那麼在時逾二紀,應該是四十歲以後的事情,時間是這樣計算的。這是其中的一個考證理由,當然還有很多的東西,關於孫過庭的生平考據,他的好友陳子昂也曾有很多的論述,給他寫的碑文等等,關於這些東西我們不多去講。因為那是考證學的東西,儘管書法也需要再考證,但是我們面對一些個青年朋友們,現在重點是書法更具體一些內容問題。


你看他說,「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這是說什麼?因為入木之術是指的王羲之和王獻之這兩個人,傳說這兩個不同,一個說是王羲之寫了字之後,在木板寫了字,然後把木頭去掉了三分,或者是七分,去掉之後,仍然這個字還在木板裡面深紮下去了,那這就是一種傳說而已。還有說是王獻之到一個朋友家去,在桌子上蘸著水,桌子上有水,蘸著水寫了幾個字,然後他走了以後,人們在桌面上想把這個桌子擦乾淨,結果這個水一直滲,這個手指寫過的字痕一直滲到木頭裡去,然後把木頭刨去之後,有的說刨去三分,有的說刨去七分的,怎麼說都有。說入木三分也好,入木七分也好,這就指的那個入木之術。雖然說傳說,就是說下筆要有力量,要沉雄。


那麼他說我,雖然趕不上前人這種入木之術,沒達到這種入木的能力,但是我無間臨池之志,那就是說二十四年,二十四多年的時間當中,我卻不間斷地臨池,從來沒有說間斷過。因這種學習精神,孫過庭當然是一個表率,那麼孫過庭這種學書法的這種意志和這種態度,應該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的榜樣。所以這我們所說的他講的這個,不要「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不要「任筆為體,聚墨成形」。


然後他說「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說你如果去不好好臨帖,不好好學前人,你只是隨隨便便自己寫,你用這種方法去練習書法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心昏擬效之方」,你對於如何臨帖的這個方法你不掌握,你心裡昏昏然的,那麼你肯定學不到好東西。「手迷揮運之理」,因為你不去臨帖,你寫字的時候就是盲目的,你寫多少年沒有用。有人說我寫了五十年字了,你不曾經臨帖,不曾經好好學習,寫多少年沒有意義,它不是以數量充質量的東西。


所以說必須得扎紮實實地臨帖,只有這樣你才像孫過庭講的,你不能入到一個誤區里去。如果「心昏擬效之方」就是一個誤區,然後緊接著來的結果,它的因果關係,就是「手迷揮運之理」。到這個程度,你完全不懂得,你還想去把字寫得怎麼美,求其研妙,不亦謬哉,你這不是荒謬的嗎?所以孫過庭講這段,我覺得非常地精彩。


希望我們青年朋友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一定要定下心神,要有定力,要耐得住寂寞,學習孫過庭這種「極慮專精,時逾二紀」。其實孫過庭如果活到八十歲、九十歲,他一定仍然是堅持到底。那麼孫過庭的不管從文采方面,在書論方面,還是在書法作品等方面,一定給我們歷史留下更多可貴的資料。


今天我們的孫過庭《書譜》暫時講解到這裡。


【未完待續,接下來講解「添」字楷行草技法 】


說明:本系列書法講座,已獲田蘊章先生首肯。


我們標註「原創」標籤僅針對於文字、動圖,並已設置為「可轉載」。


原講座視頻歸版權方所有。


講座視頻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文字編輯/彭澎


動圖製作/大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柳體單字放大,當時就震驚了!
米芾《歲豐帖》——緩帶輕裘,正是佳處
什麼是書法之「皮」——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4集

TAG:書法入門 |

您可能感興趣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孫過庭為什麼強調書法之妍美?——書譜精要(2)
學書法怎樣才能寫好楷書?
著名書法家清徐三庚篆書墨跡,書法精品,學習篆書的最好範本
不懂書法史,好意思說自己學書法?
學好硬筆書法對毛筆書法啟示(講的太好了)
隸書篆書兩體對照,方便初學者記憶篆書,書法愛好者喜歡的字帖
啟功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97個書法專業術語,學書法必須要知道!
張大千的書法學過黃庭堅嗎?
學書法,你要修鍊好筆法
學習書法應懂得書寫之法
《蘭亭序》是好書法,但不是好文章
書法五要 精髓
少帥張學良的書法!
王獻之書法水平很高,為何卻備受批評?——書譜精要(4)
孫過庭《書譜》究竟講了書法的什麼關鍵問題?
學書必看《書法百問》
學書法,要搞好筆紙墨三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