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趣味中醫:中醫里的提壺揭蓋之法

趣味中醫:中醫里的提壺揭蓋之法

趣味中醫:中醫里的提壺揭蓋之法



中醫治療法則中有許多有趣的比喻,例如中醫治療中經常提及的「提壺揭蓋」法就是其中的一個。通俗的講就是打開壺蓋,放進空氣(舊式茶壺蓋上有個小孔),以利壺中水從壺嘴暢快地流出,回到中醫上來就是利用宣通肺氣的方法使二便通利的一種治法。

水壺的壺蓋上有個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則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這時把壺蓋打開,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蓋子,所以中醫又稱肺為「華蓋」。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不調暢,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症。所以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順。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之法。


「提壺揭蓋」之來源


溯本求源,「提壺揭蓋」之法最早出自於金元名醫朱丹溪的醫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以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論治小便不通時具體闡述了該法:「氣虛,用參、芪、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芪葯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可知「提壺揭蓋」一法,朱氏其初意是專為探吐而設,將之比作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則下竅必利。此法在後世的運用發揮下,廣泛治療上焦與下焦氣機出現閉塞而導致的多種病證。


「提壺揭蓋」之法治療小便不暢甚至不通時,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葯,而是使用宣肺的藥物,在常人看來有些不可思意。但是中醫認為: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主司水液代謝,維持水道的通調。其中肺主氣,為水道的上源,在肺氣閉阻,肅降失職,影響其他臟器而氣化失司的情況下,可出現喘促胸滿、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治療應先宣發肺氣,肺氣得宣,小便得利,故喻為提壺揭蓋。

不僅是在利小便方面,治療便秘,中醫有時也採用提壺揭蓋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氣機郁滯型的便秘。此型便秘前人多以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葯、枳殼、大黃)為主方,但由於有些病人便秘日久,津液已傷,方中大黃損傷津液,大便更秘。以提壺揭蓋法則順氣行滯,升清降濁,開上竅,通下竅,常用方劑有《和劑局方》中的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沉香),可酌情加入萊菔子、栝樓、枳殼、杏仁。


素材源於網路,僅供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興堂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教你如何「相面」
女人氣血足,方能「身體好,容顏靚」
除了年齡,人變老的最早信號還有啥?
個性影響身材?這4種人其實超容易暴飲暴食
今日立春,也是上班第一天!如何滿血復活?

TAG:同興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入門指南,我的中醫之路
一個中醫大夫眼裡的正宗中醫、民間中醫和偽中醫
中醫秘方之「矛」,請不要指向中醫
權威解讀:中醫藥發展的里程碑 ——中醫藥法的立法背景、意義和亮點
法國美女熱衷「中醫」想開中醫館
中風的中醫特色療法
一位非洲中醫藥碩士對中醫的看法
徐婷之痛:被中醫藥撕裂的中國醫療體系
中醫文化:中醫是怎麼認識「濕」的
大國中醫(下篇)中醫之道
中醫古籍中的避孕方葯
越秀|省中醫:走進傳統療法中心,探秘中醫針灸的神奇
中醫美白祛斑的方法
肺纖維化的中醫療法《中醫院》
中醫之講:中醫藥治療肩周炎有妙方
下篇:中醫不是慢郎中之急救方法
中醫提醒:五種中藥茶要少喝
水滸傳里的解酒湯是個中藥方?中醫古籍中還真有
韓國繼承中華民族的中醫精髓,卻把中醫說地一無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