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去世了,剛滿24歲的乾隆即位。這時候,乾隆繼承的是一份讓所有帝王都感到艷羨的祖業,從他所接手的祖業基礎這方面來講,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帝王中的幸運兒。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經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治理,整個大清國國力蒸蒸日上,社會秩序穩定,人口和財富迅速增加,呈現出一片安樂昇平的氣象。並且,乾隆的登基沒有他父親雍正接位時矛盾重重、刀光劍影、喋血蕭牆的激烈爭奪情景,亦不像他的祖父康熙即位時只有8歲,孤立少援,外有勁敵、內有強臣,基業不穩,明槍暗箭防不勝防。


看看往事,再審視現在,放眼未來,這一切無疑會使剛剛登基的乾隆深感欣慰並且信心十足。連他自己都感覺到:自己的處境比起曾祖父順治帝福臨、祖父康熙玄燁、父親雍正允稹好上千萬倍。想一想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有過多少雲波詭譎的政治陰謀、骯髒的交易和血雨腥風,而乾隆卻僥倖地躲開了為害帝王登基時常有的情形,一帆風順,未經波折,順順噹噹地完成了權力的交接和平穩過渡。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這時候的大清朝,也算得上是政治清明,八方無警,國泰民安。中國封建專制統治中,給皇權造成嚴重威脅的種種勢力,如巨宦、母后、外戚、朋黨、權臣、強藩等,此時都被削弱到最低的程度,絲毫不能牽制皇權的實施。就如乾隆自己所謂「國家繼續百年,累給重熙至於今日,可謂承平無事」,乾隆的地位,似乎已有盤石之固。


此時在經濟上,國內並沒有緊迫的經濟財政問題,沒有嚴重的水旱災荒;政治上,沒有強大的反對勢力,沒有大的抗清復明起義;吏治方面,經過雍正的嚴制和養廉制度的實施,貧污行為有所斂跡,行政效率也有所提高;軍事方面,西北地區此時雖然存在著強大的準噶爾割據政權,征戰連年,但在雍正去世之前,清廷正和準噶爾部議和,關係已經緩和,軍事壓力和財政負擔大大減輕。


按說,面對如此太平盛世,一個年僅二十四歲的年輕皇帝極有可能沉醉於安逸享樂之中,驕縱奢侈,坐吃山空,就像歷史上秦王二世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坐享其成,窮奢極欲,引起社會風氣的敗壞,使人民萌發反抗情緒,最終導致了滅亡的結局;還有隋煬帝,包括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李自成等無不是這樣自取滅亡的——正緣於此,乾隆恰恰與歷史上荒淫誤國教訓相反,成為勤政愛民、潔身自守的開明君王。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還在身為皇子時,乾隆就特別喜愛歷史,對各朝各代的興衰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他從歷史教訓中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他曾寫過中論50多篇,還有許多的詠史詩,討論各個朝代的統治特點,許多皇帝和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上下古今,褒貶評騭,探討他們的施政得失,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乾隆經過長期的嚴格教育,對歷史上的治亂興亡,極為熟悉,這保證了他日後進行統治時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在歷史上的帝王中,乾隆幾乎沒有幾個能看上眼的,他較為欣賞的皇帝只有漢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三個人,並且乾隆還認為漢文帝雖賢而佐乏人,宋仁宗才能亦不足,只有唐太宗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英明君主,但由於後期志滿倦政、家法不嚴,造成了武則天的亂綱結局。由此,年輕的乾隆感到太宗的不明智。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乾隆極愛讀唐人吳兢所著的《貞觀紀要》。《貞觀紀要》生動真實地敘述了唐太宗的生平政績和治世經驗,該書自面世以來,便成為歷代皇帝用心拜讀之書。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功經驗集成,《貞泣觀紀要》提出了一套關於如何治理國家、控制權力、調配人事、權衡利弊、駕馭臣僚、考察人心、防備腐敗、消除禍端等治世謀略。

乾隆在讀《貞觀紀要》後對唐太宗的治國能力較為佩服,寫詩說:「文皇(即唐太宗)治世功,在漢文景右。斗米值三錢,太倉粟腐臭。關東暨嶺南,開門夜無寇。論古緬遐思,治功非幸覯。文貞(指魏徵)立朝端,彌縫而醫救。九重亦虛已,勤政夜與晝。勵精圖至治,俗用致富厚。二十餘年間,中外稱明後。」


從乾隆詩中可知,他對唐太宗及其臣子魏徵是很讚賞的。唐貞觀十年(636),太宗問大臣們:「帝王的大業,是創立難還是守好難呢?」魏徵說:「帝王之業的興起,必須趁著世道衰亂的時機,推翻昏君,因而百姓們也樂於擁戴維護,四海之人都來歸順,因此看來,創業並不難。然而,在得了天下之後,國君志趣日漸驕縱淫逸,老百姓想過安靜的生活,但雜賦徭役卻無休止,國家的衰亡常常因此而起,以此而論還是守業難。」乾隆從唐太宗和臣子的對話中深切明自守業的重要性和困難。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從《貞觀紀要》中,乾隆理解了魏徵進諫的苦心,魏徵說道:「自古以來,凡是承天授命開創帝業成繼承王位的人,都想德齊天地,明配日月,讓子孫百世將帝位永遠傳下去。然而善始善終者卻很少,傾敗衰亡者多,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循治國之道,前朝亡國的歷史教訓距今不遠,可以做為鑒戒。」


在《貞觀紀要》中,魏徵還舉例說:「隋朝統一天下三十餘年,兵強馬壯,聲威遠播萬里,震動異國,一旦覆亡屍盡為他人所有。隋煬帝難道不想讓天下安定、社稷長久嗎?而為什麼故意要推行桀紂之暴政,以造成自己滅亡呢?這是因為他仗著國家富強,而不考慮後患,他驅使天下百姓順從自己的奢欲,收刮天下的財物供自己享受,搜羅天下的美女,掠奪遠方的珍寶,宮苑裝飾得豪華壯麗,樓台修建得高峻宏偉,徭役無窮無盡,用兵無休無止。……君臣離心離德,百姓不堪忍受,所以國家才分崩離析啊……」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貞觀紀要》是年輕乾隆的案頭常備書,每次看《貞觀紀要》,他都收穫頗深。以史為鑒時時警鐘長鳴。縱觀自古以來的歷代帝王,乾隆已看到:當他們處於憂患危險的境地時,還能夠選賢任能,接受下臣的意見,而到了穩定的時候,便開始安逸享樂、散漫懈怠,這樣下去就會國勢日衰,走向危亡。正是由於汲取了歷史的教訓,能夠居安思危,對國家政事從無懈怠,對歷代帝王的善政認真仿效并力行不倦,才把親政後的清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乾隆在剛即帝位二十二天時,就給庄親王允祿、軍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與張廷玉等大臣下諭,講道:「從來帝王撫育區夏之道,惟在教養兩端。蓋天生民而立之君,原以代天地左右斯民;廣其懷保,人君一身,實億兆群生所託命也……」這段話的大意即是,歷代名君無不以民為本,當為民請命,為民付出心血,認真地教化臣民。若不是熟諳歷代帝王治國之史,何以能出此言呢?


在《策士天下貢生》這本書中,乾隆又強調說:「蓋君之於民,其猶舟之於水耶。舟不能離水而成其功,人圭亦不能離民而成其治。」君民之間的舟水關係,也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唐太宗在教育太子時曾告誡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乾隆引用這句歷代有所作為的君主所信奉的座右銘,表明了他對前車之鑒的深刻理解和收納。



中國史上帝王如此多,乾隆皇帝誰都瞧不上,唯獨對他推崇備至



乾隆一直對唐太宗貞觀之治較為推崇,他說:「余嘗讀其書,《貞觀紀要》,想其時,未嘗不三複而嘆日:貞觀之治盛矣!……人君當上法堯舜,遠接湯武,固不當以三代以下自畫,然觀爾日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仁義,薄法術……」在他繼位之初,還寫詩記下讀此書時的感想,「懿德嘉言在簡編,憂勤想見廿三年;燭情已自同懸鏡,從諫端知朦轉環。房杜有客能讓直,魏王無事不繩愆;高山景仰心何恨,字字香生翰墨筵。」


正因如此,才有了乾隆王朝六十年的海晏河清,才創造出了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太平盛世。


更多明清歷史,敬請關註:歐陽說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陽說史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九門提督,能把大事判小,也能把活罪判成死罪
乾隆王朝能文昌治盛,靠的是康熙雍正的遺產?
如果人類這個時候沒有站起來,解放雙手,世界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袁世凱誠懇坦白:吾無意於復辟帝制,更無意於做皇帝

TAG:歐陽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日之子》楊冪推崇偶像要美顏至上,這就是楊冪喜歡他的原因?
中國最牛家族,兩千多年都被皇帝推崇,現在依舊影響深遠
滿清最推崇的皇帝,現在躺在哪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先對漢字推崇備至,後拋棄,現在又要重回漢字圈,韓國太糾結
老梁:作家富豪榜不該推崇,郭敬明掙再多也和韓寒不在同一檔次!
張三丰是如何當上武當派的祖師爺的?全靠兩個皇帝的推崇
曾國藩手握重兵卻一直不敢稱帝,膽小如鼠為何還有很多人推崇他?
岳飛差點把金國人滅族,清朝歷代皇帝卻對他推崇備至
《甄嬛傳》華妃到死都不知道!頌芝得寵不是因為自己推崇!
日本人為什麼特別推崇我國的光武帝,不只是因為劉秀給了他們名字
毛主席最推崇的兩位皇帝,生前都開創了盛世,死後卻都葬在水下
楊絳是他初戀,王小波最推崇他:他是民國大師,最後卻與一個農婦相守白頭
毛主席對這三本小說到底有多推崇?他說沒看過它們,就不算中國人
此人因書被罵漢奸,卻在日本廣受推崇,但中國人還要感謝他
皇帝以黃為尊,為什麼洪武瓷器還如此推崇紅色?
毛主席最推崇的將軍,稱千年才出一個,不是林彪也不是粟裕
毛主席最推崇的兩位皇帝,生前都開創了盛世,死後卻都葬身水下
此人受洋人推崇,被甘地稱為中國最尊貴的人,罵袁世凱連小混混都不如!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亦為後人推崇備至,為何孔子嘆惜其:苗而不秀,秀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