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馮世綸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耳鳴經驗

馮世綸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耳鳴經驗

「經方診治耳鳴,辨證不出六經,臨證時當遵先辨六經再辨方證的原則,詳細審明六經歸屬,辨明表裡寒熱虛實,方可不犯原則性錯誤。」

馮世綸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耳鳴經驗

文/馬家駒、張廣中、陶有強

耳鳴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它是耳內或者顱內有聲音的主觀存在,是聽覺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種常見癥狀。近來耳鳴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但現代醫學對於其治療療效多不理想。

中醫對耳鳴的認識,傳統多從臟腑、經絡角度作解。

後世醫家對耳鳴細分研究,分為風熱上擾、肝火上炎、痰火鬱結、氣滯血瘀、氣血不足、肝腎陰虛等證型,甚至細分至耳鳴如蟬、耳鳴如潮的區別。

一般認為耳鳴多屬熱證,治則多用清熱之法,如龍膽瀉肝之屬,或養陰潛陽,如耳聾左慈之類。

臨床治療耳鳴,多實則瀉肝清火,虛則補腎養陰。然臨證治療效果欠佳。

對耳鳴的認識基礎源自《傷寒論》,其條文中涉及耳部癥狀的有兩條,即第264條的「兩耳無所聞」,第75條的「兩耳聾無聞」。

經方名家馮世綸教授臨床治療耳鳴,不用臟腑辨證,先辨六經繼辨方證,強調辨證論治,因而療效顯著。現將馮世綸教授治療耳鳴經驗介紹如下。



馮世綸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耳鳴經驗

一、從少陽論治耳鳴

張仲景認為耳朵屬於孔竅,乃輕清之府,稍受外邪則紛擾不寧,受熱擾則鳴不止。少陽病為半表半里的陽性證,其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

少陽病邪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之邪不在表、不在里,故不可用汗、吐、下法,治療當用「和法」。

同時因半表半里之邪無出路,郁久化熱,故半表半里之證多伴有一定鬱熱,火性炎上,熱上擾清竅,可出現清竅之症,如口苦、咽干、目眩。

口、咽、目皆為人體上部孔竅之症,耳朵也為孔竅,因此孔竅之病的耳鳴,從經方來看,也多屬於半表半里證的少陽病。

近代經方家胡希恕先生指出:「少陽病,就是陽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間,陽熱在胸腹腔間,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熱邪只能順孔道往上涌,在孔竅的地方發生熱像」。

《傷寒論》第264條曰:「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兩耳無所聞」、「目赤」等,皆屬於孔竅病變,屬於少陽病,論述的是少陽病的耳鳴。

因此對於耳鳴,伴有口苦、咽干、目眩少陽證的,辨六經當為少陽病,治療從半表半里之少陽病入手,治療採用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解少陽,若伴有口乾喜飲等熱象明顯,可加入生石膏清熱,給予小柴胡加生石膏湯等,療效顯著。



馮某,女,38歲,2010年3月31日初診。

雙耳鳴響半年,耳鼻喉科診斷為「神經性耳鳴」,中、西藥物治療多時,效果不顯。

刻下症見:雙耳鳴響,呈持續性,精神欠佳,伴見頭暈,胸悶,失眠,易驚,口略苦,腰酸,大便不爽,舌苔白膩,脈弦細。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參10克,桂枝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5克,蒼朮15克,炙甘草6克,枳實10克,防己10克,生薑15克,大棗4枚。7劑水煎服。

二診時耳鳴明顯減輕,睡眠好轉,精神好轉,胸悶已。但仍舌苔白膩、脈細。

處方:上方去枳實、防己,加遠志10克,石菖蒲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赤小豆15克。

後根據癥狀加減用藥,治療月余而症痊癒。後隨訪半年耳鳴未再複發。

分析:患者胸悶、失眠、易驚,辨為半表半里的陽性證少陽病,同時頭暈、胸悶、腰酸、大便不爽、舌苔白膩考慮太陰虛寒,存在水飲內停,故少陽熱夾飲上沖,侵犯清竅則發作耳鳴。

故辨六經為少陽太陰病,水飲內停證,辨方證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蒼朮、防己證。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臨床治療耳鳴常用方,其方證見於《傷寒論》太陽病篇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對於本條的解讀,歷代注家認識多有不一。

馮世綸教授認為,本方以小柴胡湯去甘草扶正達邪,和解清熱為主,加桂枝降沖,茯苓利水,大黃瀉下,龍骨、牡蠣、鉛丹鎮靜安神,用於小柴胡湯證見氣衝心悸,二便不利,煩驚不安者。

該案根據癥狀分析,辨證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因大便不幹,故去大黃,胸悶水飲偏重,加防己利水。因藥房未備鉛丹故不用之。

二診時因胸悶已,故上方去枳實、防己,但仍舌苔白膩、脈細,故加遠志10克,石菖蒲10克化痰利飲安神,加白芍10克,當歸10克,赤小豆15克養血利飲通竅。

赤小豆、當歸為赤豆當歸散,該方出自《金匱要略》,馮世綸教授認為該方養血之中兼以利飲,為攻補兼施之方,適用於血虛水盛之證。

因本案方證辨證準確,故能取得良好療效。



馮世綸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耳鳴經驗

二、從太陰論治耳鳴

耳鳴雖多見於少陽熱擾,但臨床上治療耳鳴不能泥於柴胡劑和解治療,因他經也可見到耳鳴一症,故臨床治療仍需要辨證論治。

馮世綸教授認為,太陰病也可見到耳鳴。如《傷寒論》第75條指出:「未持脈時,病患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該條講述因重發汗造成津液虛衰而致耳聾,津液虛衰屬太陰,因此該條論述的是太陰病的耳鳴。

太陰病病機為里虛寒,正如第277條所言「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機體功能衰弱則容易導致水飲內停,郁遏氣機,氣機不利則夾飲上逆,侵犯清竅而導致耳鳴。

太陰病水飲內停證的耳鳴,同時多見伴有頭暈、口不幹或口乾不欲飲等痰飲內停之症。治法遵「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的原則,給予溫中化飲治療,使太陰得溫,水飲去、氣機利,則清竅自安。



張某,女,29歲,耳鳴,頭暈,與姿勢無關半年余,血壓低,視物旋轉,心悸,汗出多,納差,口中和,二便可,手腳涼,舌淡苔白,根膩,脈沉細。

處方:蒼朮15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

7劑水煎服。後隨訪得知,7劑葯盡而耳鳴痊癒。

分析:該案以耳鳴為主訴就診,雖然耳鳴為孔竅之症,多見於少陽病,但該案並無明顯半表半里熱象,故不考慮少陽病,當然也不符合時方所謂的肝膽熱擾、肝腎陰虛等證型。

臨床先辨六經,因無明顯少陽證,故六經辨證不屬少陽和陽明。

依據口中和、腹脹、不能食涼,六經辨證可判為太陰病里虛寒證,里虛寒則容易導致水飲內停,水飲上犯清竅,導致耳鳴。故辨為苓桂術甘加半夏湯證。



姜某某,女,50歲,2008年6月就診。

耳鳴月余,口中和,腹脹,平日飲食涼物則胃脘不適。無頭暈,無汗出,舌淡苔薄白,脈細。

處方:桂枝15克,茯苓15克,蒼朮12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

3劑水煎服。服藥3劑後耳鳴大減,囑飲食調理而愈。

分析:該案根據口中和、腹脹、食涼則胃脘不適,少陽、陽明熱不明顯,故辨六經為里虛寒的太陰病,水飲內停證,水飲上犯清竅致使耳鳴,繼辨方證為苓桂術甘加半夏湯方證。

太陰病水飲內停之證,臨床並不少見,《傷寒論》中「起則頭眩,振振欲闢地」的描述,就是水飲上沖的表現。

馮世綸教授指出苓桂術甘湯有「降氣沖逐水飲」之力,在此基礎上加入半夏加大和胃降逆,治療方證對應,故三劑取效。



三、總結

馮世綸教授強調:經方辨證治病,主要依據「癥狀反應」,對於耳鳴治療,當遵循先辨六經,再辨方證的原則。使方證相應,方可收到良效。

總之,經方診治耳鳴,辨證不出六經。臨床治療當遵先辨六經再辨方證的原則,詳細審明六經歸屬,辨明表裡寒熱虛實,治療方不犯原則性錯誤。

耳鳴多見邪氣上擾清竅,其中屬半表半里熱者(少陽病)居多,但太陰病水飲上犯者亦不少見,對於屬於半表半里證的少陽熱擾所致耳鳴,給予和解少陽之法常可獲效。

對於太陰里虛寒水飲上逆所致耳鳴,給予溫胃降逆利飲,則可據證選用苓桂術甘湯、真武湯、茯苓飲等,可獲滿意療效。

文選自《河南中醫》2013年第33卷第8期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本文來源於「大家中醫」APP臨床實踐頻道,歡迎下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裘沛然:我用炙甘草湯原方治療心臟疾病
調經種子第一方:溫經湯的臨床使用秘訣
重劑雞血藤治療血虛便秘有奇效
褒貶不一的千古奇方:麻黃升麻湯
何炎燊:經方治療重型小兒腹瀉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是如何辨證治療耳鳴的呢
神經性耳鳴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揭秘耳聾耳鳴的非常規治療「法寶」
【三焦經】翳風穴:緩解治療耳聾耳鳴、頭痛牙痛、面神經麻痹等
中醫耳鳴怎麼治療:飲食養生治耳病
神經性耳鳴病因
耳聾耳鳴辨證論治之肝膽火旺
半月治癒耳鳴病例,中醫方葯及方法用藥經驗介紹!
耳鳴的治療方法之滴水治療
全新的耳鳴治療數字技術-「聲治療」給耳鳴患者帶來福音
【三焦經】會宗穴:治療耳聾耳鳴、臂痛、癲癇等作用
葯膳養生也可以食療治耳鳴
治病新法:塞耳咬牙關輕鬆治療耳鳴
中醫針灸治療耳鳴耳聾醫案
中醫如何治療耳聾耳鳴?
耳鳴的系統治療方法
耳鳴的治療方法
耳鳴怎麼辦 治療耳鳴中醫方法好
自我治療耳鳴 6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