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武狀元是怎樣從文武雙全變成一介武夫的?

清朝武狀元是怎樣從文武雙全變成一介武夫的?

在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蘇燦。他武功雖強,文試卻是花了幾十萬兩銀子請人幫著過的。



清朝武狀元是怎樣從文武雙全變成一介武夫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那麼,在清朝,考武狀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要考些什麼?清朝的武舉參考者的各項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其擼無比的?


武舉開始於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十月鄉試,次年九月會試。中了鄉試的,叫武舉人,中了會試的,叫武進士,這些名號,跟文舉是一樣的。


武舉考試時,要考些什麼呢?

分為兩大類。


其一是武,名為外場。


有馬射、步射、技勇。技勇又分為開弓、舞刀、掇石三項。考試的時候,先試前兩項,兩項合格,才能試技勇。也就是說,考試有嚴格的步驟,並非三選二,三項里兩項達標就行。


如果能僥倖考到技勇,難度可真不低啊!現代人只能忘而興嘆了——再試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弓開滿,刀舞花,掇石去地尺,三項能一、二者為合式,不合式不得試三場。


也就是說,還是得先考拉弓舞刀,合格才能舉石頭。不知十二力的弓要多大力氣才拉得開,反正八十斤的刀,我是提不起,放肩上背著走還行。

其二是文。



清朝武狀元是怎樣從文武雙全變成一介武夫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策兩問,論一篇」,考過了武才能考文。策論有多難?大概就像高考讓你在寫一篇八百字的記述文與一千五百字的議論文里選一樣,你大概會選記述文吧?而策論,則是硬性要求後者。

那時清朝需要的,是文武雙全的武舉人,武進士——從這個看來,武舉比文舉難得多。


正是因為太難,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是一路下降的。


武試我們以步射為例。


康熙十三年,距離靶子八十步,九支箭,中兩支算合格。

到了三十二年,五十步,中兩支算合格。


乾隆時候,直接三十步,六支箭,中兩支合格。


看起來乾隆時期對中靶率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但距離卻短了五十步。顯然,越是近,當然就瞄得更准了。


文試呢?


最開始是用武經七書。康熙覺得這些書內容有點雜,直接給他增了兩門,《論語》和《孟子》。「首題用論語、孟子,次題用孫子、吳子、司馬法。」乾隆二十四年,四書不考了,「文理但取粗通者」,不要求你水平多高,讀得通文字就行了。過了四十八年,到了嘉慶時期,「鄉、會試內場策論改默寫武經百餘字,無錯誤者為合式」。


我感覺默寫武經百餘字,其實還是蠻難的,因為武經好幾本,若是要默寫某本某篇呢?等於還是得讀通武經幾本書且熟記。否則,寫不出來。


但之前「文理但取粗通者」都行,我覺得可能這百餘字,是固定的,早就選好了範圍。



清朝武狀元是怎樣從文武雙全變成一介武夫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此一來,不論從文從武,清朝的武舉都從「文武雙全」變成了純粹的「莽夫」考試。「專重騎射、技勇,內場為虛設矣」。


蘇燦的事發生在咸豐年間,此時武舉文試已形同虛設,如果他能好好讀幾句書,他的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與現實 的精彩文章:

明治外務卿井上馨建鹿鳴館「諂媚」洋人,目的沒達成,反惹一身騷
仗只打了一天,雙方死傷不到三百,卻造成日本歷史的重大改變!
金丹不靈還是海瑞不行?李時珍的生男妙方竟然無用!
日本人不願相信,明治維新大功臣的後代里,竟然出了特殊女演員
時運不濟總是失敗,日本末任征夷大將軍及其三個老婆的故事

TAG:歷史與現實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那麼多武狀元!為啥十打一拼刀子:還是慘敗給清軍?
岳飛智勇雙全,為何沒能考上武狀元?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精通洪拳,一刀能砍斷柳樹!
給乾隆皇帝玩「變臉」,演砸了居然成了武狀元
岳飛勇武無雙卻為什麼考取不了武狀元?
武狀元
這裡是濰坊 武狀元宋占魁
武狀元功夫如何,必須從軍?九歲狀元!且看離我們最近的武狀元!
歷史最後一位武狀元,他的武藝有多強?能把光緒皇帝都震動了
古代怎樣才能當武狀元?先搬起這塊石頭來!
吳京的家世無敵,出身正白旗,幾代武狀元,皇帝都親賜武魁牌匾
明朝「武狀元」出一「絕對」,「文狀元」楊慎花幾年才對出!
吳京的家世無敵了!出身習武世家正白旗,出過幾代武狀元,皇帝都親賜武魁牌匾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精通刀法,一刀砍斷柳樹,不是蘇乞兒!
明朝「武狀元」出一「絕對」,「文狀元」楊慎,竟花幾年才對出!
武狀元一腳踢倒乾隆,卻被判無罪,這是為何?
清朝貴族之後,祖上三代武狀元深受咸豐恩典,如今靠功夫人盡皆知
吳京,出身滿族正白旗,世代習武,出過武狀元
史上六大武狀元:最強拜相,最牛文武雙狀元,最猛被砍掉半臉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