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大糦原意為古時祭祀所用黍稷之類。《詩·商頌·玄鳥》:「龍旂十乘,大糦是承。」可見,龍和大糦還是頗有淵源的。而今天我們給大家講的大糦則是科學家對海底熱液區的命名。最近蛟龍號對該海底熱液區進行了科考活動,意在了解熱液噴口成礦過程。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當地時間9日和11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大糦」熱液區分別開展了本航次的第5次下潛(總第127潛次)和第6次下潛(總第128潛次)。第5次下潛最大深度:3537米,水中時間9小時54分鐘,海底作業時間5小時50分鐘。下潛人員:齊海濱、唐嘉陵、余星。第6次下潛最大深度:3501米,水中時間10小時13分鐘,海底作業時間5小時57分鐘。下潛人員:陳雲賽、傅文韜、邵宗澤。


第5次下潛,在大糦熱液區沿測線開展了精細調查和觀察,進行了測深側掃微地形測量,對洋中脊的新生火山脊進行了從山底到山頂的完整剖面調查與採樣,對地熱探針和蠟狀岩芯取樣器進行了測試與作業;利用攜帶的「新武器」——岩屑取樣器,在大糦熱液區斬獲了數枚火山玻璃樣品。齊海濱作為實習潛航員獨立進行主駕駛訓練。岩屑取樣器重約20公斤,呈圓柱狀,柱體末端有一圈齒狀凸起,就像長了一圈鋼牙。在海底,潛航員操作機械手先將「鋼牙棒」提起,鬆開後任其自由落體,以金屬齒部撞擊海底岩石,憑藉柱體底部填充的石蠟粘取岩石碎屑。該取樣器可在「蛟龍」機械手無法抓取大體積岩石時使用,以獲取岩屑樣本。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下潛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余星介紹,本潛次調查了大糦熱液區中一座新生火山脊的完整剖面,「從山腳到山頂爬升150米,翻越了整座山脊。」蛟龍號沿測線開展了測深側掃微地形測量和精細取樣,在山腳處的枕狀玄武岩上獲取到火山玻璃(為岩漿遇海水快速冷凝的產物)樣品,並成功使用了新搭載工具岩屑取樣器。此次共獲取岩石樣品、短柱狀沉積物插管3管,這些樣品將為揭示西北印度洋脊的岩漿過程和洋脊演化歷史提供重要資料。儘管沒有發現硫化物區和熱液噴口,但本潛次詳細的測線調查為科學家今後在相似洋脊開展工作提供了一個觀察樣本。「如果把黑煙囪比作樹木,那供它生長的土壤就是洋脊。」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認為,要想明白「樹木」如何生長,就需要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結構。此次採集的岩石樣品中包括了熱液蝕變玄武岩及玄武岩火山玻璃,有助於研究洋脊的火山活動和岩漿作用,揭示其演化歷史和海底熱液硫化物成礦間的關係。


第6次下潛,成功測得熱液噴口流體溫度(最高溫度275℃),拍攝到珍貴的典型煙囪體視像資料,成果回收了第一次下潛(第4次)在大禧區布放的微生物富集裝置,陳雲賽作為實習潛航員獨立進行主駕駛訓練。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大糦熱液區宛如喀斯特石林的煙囪群景觀給下潛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邵宗澤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他個人第二次搭乘蛟龍號下潛。「這裡比我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看到的煙囪景觀更加奇特、壯觀,有些黑煙囪頂端長有細如避雷針的新生煙囪壁。」邵宗澤稱讚兩名潛航員技術過硬、膽大心細,在保障潛器安全的同時,能夠在複雜作業環境中完成精細取樣,所獲樣品種類豐富,包括活動煙囪壁、硫化物、岩石、保壓熱液流體樣品、熱液盲蝦、海葵、熱液羽狀流樣品等。實習潛航員陳雲賽在本潛次獨立擔任主駕駛,他在下潛前仔細研究了「大糦」前兩個潛次調查的地形資料,多次觀看機械手採樣視頻,並向前次下潛人員請教經驗。「在煙囪上取樣的難點在於尋找搭靠點。」陳雲賽告訴記者,測量熱液噴口流體溫度時,蛟龍號要將高溫探針插入熱液口停留5分鐘,期間潛器輕輕搭靠在煙囪壁上或保持懸浮狀態,十分考驗潛航員對潛器姿態和機械手的控制能力。


蛟龍號為何再探「大糦」,它是什麼?



航段總指揮於洪軍表示,實習潛航員在熱液區獨立擔任主駕,有助於快速積累經驗,掌握在複雜環境下航行和取樣的本領。本航段中,6名實習潛航員將輪流完成獨立主駕駛訓練。


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表示,此次採集的樣品涵蓋了活動煙囪體、非活動煙囪體以及煙囪體不同部位的煙囪壁,包含了非常珍貴的地質、礦物和生物信息,有助於認知熱液噴口成礦過程及其與地質構造間的關聯,對分析該區域生態環境、生物群落、成礦背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大糦熱液區由中國大洋33航次於2015年發現,其名得自《詩經·商頌·玄鳥》中的「龍旂十乘,大糦是承」,意指非常豐富的食物。這是因為大糦熱液區熱液活動較為頻繁,為盲蝦、螃蟹等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好似龍宮盛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郎檔案 的精彩文章:

博比特蟲藏缸底10年竟不知 它到底是從哪來的?
小矮人是怎麼形成的 矮人族真的存在嗎?
人類50年後是否真的將進化成新的物種?
長生 不老的某個設想
大沙漠深處的鯨魚化石

TAG:一郎檔案 |

您可能感興趣

蛟龍號挑戰的地球深淵,竟真有文明的存在!細思極恐!
我給蛟龍號當「保姆」
直擊:蛟龍號鏡頭下的馬里亞納海溝,從未見過的另一個美麗世界!
蛟龍號讓你大開眼界,奇怪生物
「蛟龍號」鏡頭下的深海生物,多數是「未知」生物
讓美國心慌的中國蛟龍號,是怕撈走丟失在海底的寶貝?
曝中國「蛟龍號」為何令美國如此恐慌的原因
蛟龍號下潛,發現了不少海洋新生物
走出體制後,「蛟龍號」之父處境有點尷尬
蛟龍號成功下潛多少次,它的世界排名讓我們驕傲
「蛟龍號」助力中國潛艇:其軍事價值不可小覷!
蛟龍號在南海深度下潛 發現大寶貝
蛟龍號今找回一年前「丟」在六千米深海的采水器
蛟龍號在大洋底部拍攝到的「海底墳場」及各種稀奇古怪生物
中國從不缺強大武器 蛟龍號尋得一寶物賺足看點 令國人欣喜
蛟龍號完成海溝應用下潛 勘探西北太平洋海底山脈
蛟龍號到馬里亞納海溝 將在世界最深處下潛
中國蛟龍號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再破紀錄:美國人的寶貝可能不保了
「蛟龍號」首次對西北印度洋開展深潛調查 印媒:認真挖掘「印度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