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沒想到「大動物們」好像雙刃劍一般


讓他又喜又憂的度過了7年.....


2010年,25歲的藝術家柳迪因為《動物規則》(Animal Regulation)系列獲得了當年的Lacoste Elysee大獎 。柳迪半開玩笑地將這次獲獎稱之為「運氣好」——那時的他也沒有想到,由一次課堂作業發展出的《動物規則》會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而從那時到今天在北京藝門畫廊舉辦個展「脫離傳統智慧」,竟用去了整整7年之久。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動物規則 NO.17


從天而降的巨大生物

雖然本科學習的是攝影,3D技術卻在柳迪的創作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那些看起來超乎尋常的巨型生物正誕生於此。將3D動物和數碼相機拍攝的景觀結合,便有了我們所看到的《動物規則》。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動物規則 NO.19


單從視覺上看,作品很容易讓觀者生髮出「藝術家要對城市與自然關係進行反思」的解讀。這固然沒錯,但卻並非柳迪的初衷:「我開始做作品的時候並沒往『環保』的方向想,只是因為在某個時期有一些焦慮需要釋放。對每個人來說,釋放焦慮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樣,而我需要通過一個作品來釋放這種能量。」

於是,他將一個個和我們熟悉的生物相似、但又並非真正存在的動物帶到了日常場景之中。身體和頭部比例失衡的「大動物」在引起人們好奇的同時也帶來壓迫感,壓迫感又因靜止的狀態得到緩和。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動物規則》系列的第一張作品


畫面中的巨型動物總以側臉或背影示人,不但沒有流露出攻擊性,反而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憂傷。柳迪更願意將這種難以言喻的情緒解釋為「懈怠」。在創作系列的第一張「青蛙」時,就有朋友曾建議他在畫面中呈現一隻準備起跳的、或已經跳躍到半空的青蛙。心動之後,柳迪還是選擇了靜止——藍色的巨蛙靜靜趴在居民區中,沒有太多表情,甚至有些木然。

柳迪說,現在回想起來,講不定畫面中的「懈怠」從某種程度上恰好反映了自己的心情。但就創作過程本身而言,他表現出的無疑和「惰怠」正相反——從為動物主角們建模到敷上最為合適的表皮材質,每個細節都出自柳迪之手,完成一幅作品平均需用3個月時間。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動物規則 NO.18


從人類到更寬廣的視角轉變


從本科畢業再到研究生畢業,時至今日,柳迪坦言時間太快,自己甚至「不太敢回憶過往」—— 已經儘可能的把時間用來創作,但總覺得還應該做更多。


「創作第一張『動物規則』的時候,我自己都能感受到那種興奮感和衝擊力。但慢慢這種力量就變弱了。我一直在想如何突破,很焦慮但又不敢徹底停下來。」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動物規則 II NO.9


長久的糾結,伴隨著系列最後幾張作品的完成得到了緩解。和先前作品不同的是,這次畫面的主角變成了人類自己。


「動物的作品,感覺你還是在從『人』的角度觀察,你會覺得你的生活環境里出現了這麼大的一個不應該存在的東西。但如果畫面中出現異變的是人類,你彷彿就獲得了一個超越人類的視角,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自己和周圍的一切。」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動物規則 II NO.10


脫離傳統智慧,由靜及動的生長


相當耗時的創作技巧也讓柳迪想過放棄,但在嘗試動畫影像時,他反而變得坦然起來。「就好像你家住在半山,每天離開家回到家都要上山下山。」覺得累是真,但若真要「搬家」,又會開始挂念「半山之家」的好。


「一個人創作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它也更有可能達到極致——因為你可以自己進行控制。但如果需要多人協作來完成的項目,需要考慮和妥協的就會比較多。」 用柳迪的話說,他「生扛」著完成了從靜止圖像作品到動畫影像創作的蛻變。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於是,我們看到了2017年的新作《自我的重量》和《頑固而持久的幻覺》。


《自我的重量》來源於貢布羅維奇的一個荒誕想法:每個人自我的重量取決於地球上總人口的數量,因為人類的總重量是恆定不變的,所以當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輕。「相比柏拉圖那個時代的人類,我們變得無足輕重。」隨著作品中鏡頭緩慢的上移,在穿越層層樹林後,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背影。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柳迪,自我的重量,3D動畫,2017


《頑固而持久的幻覺》則擁有更為複雜的元素:模仿蘇聯時期太空主題的壁畫;來自於漫威《超人》里的一段特效動畫的男女形象;參考了美國鄉村畫家格蘭特·伍德油畫的田野背景;靜靜浸泡在標準泳池裡的老人……


柳迪將這些元素的出現總結為「不合理性的拼貼」,「這裡面的元素來自於油畫、電影、雕塑、科技產品、生活場景,我想它們的複雜對於我才是重要的。它們跨域了各種維度,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建立了新的聯繫。」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頑固而持久的幻覺 No. 1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頑固而持久的幻覺 No. 2


其實,除了這兩部作品,柳迪還在創作與之相關的第三部影像動畫作品。他將三部作品的意向總結為樹木、人和月球。三者之間的隱秘呼應,暗示著人類與周遭世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可能性。


展覽的名稱《脫離傳統智慧》,源於柳迪在一本關於宇宙起源的書中讀到的理論。書中的原文為「超越傳統智慧」,意指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總在不停超越之前的理解。柳迪選擇使用「脫離」一詞代替超越,因為他更感興趣並且想要呈現的,是一種「脫離了之前的某種方式,但又沒有達到『超越』的中間狀態。」


不知道柳迪這樣的描述是否僅僅限於創作還是亦包括自己。畢竟,我們似乎也看到了他之於過去創作的脫離,並期待在脫離之後的生長和超越。

柳迪用7年時間,學會直面「巨大生物」帶來的焦慮與思考



編輯吳小霜


圖片鳴謝北京藝門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contact@ytcreativemedia.com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日本福島現狀:環境骯髒、果蔬變異
成都老伯自費十年拍攝了數萬佛像,好一部人間戲劇
豆瓣女神晚晚:藝術對我而言是神聖的
雷諾阿畫的女人,皮膚都那麼好!
葉永青:女兒回大理拍攝紀錄片手記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用兩年時間學會了講話,卻用一生學會閉嘴!
吳曉波:我用一生的時間學會了剋制
一隻流浪7年的狗,學會放鬆的睡覺它需要花上9年時間!
夫妻想要生高個孩子,學會挑選生產的時間
吳國平:高中數學學習,學會運用數學思想,如必然與或然的思想
學會換位思考,你的世界會更美
一個人的時候,學會了與寂寞為伍
我們要學會用一顆佛心來感悟人生
一個人的時候更需要學會生活
生活,本就得失起伏,學會這樣的態度
一字眉已過時,學會這種眉形,在男生眼裡年輕好幾歲,趕緊學學看
學會微笑,學會堅強,生命就是從一棵落地生根的小樹開始
一個人的時候,要學會接受
新的1年學會感恩,人生一定一帆風順!
夢幻老師,今晚8點為大家帶來《自他平等,學會換位思考》,敬請期待!
學會活用生物鐘 每日最佳的瘦身時刻表
古人時刻謹記9個大禮,學會感恩才會幸福
要學會感恩!屈原用生命換來了一天的假期,讓疲憊的勞動者有了一個喘息的時間
鄭也夫:學會思考,學會記筆記,一個人的思想學術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