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 | 蒙元滅掉南宋並不在於軍事強,而在於南宋戰略失誤

解讀 | 蒙元滅掉南宋並不在於軍事強,而在於南宋戰略失誤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規律還是巧合,看南宋如何亡於蒙元之手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澀梗




十三世紀,中原大地風雲激蕩。金國亡國後,南宋和蒙古開始了激烈碰撞。作為當時世界最繁榮的國度,對陣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交鋒可謂寸土寸血。近半個世紀的對峙,南宋究竟採用了什麼策略,最終又是什麼將自己帶向不歸路?





蒙古的崛起




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旋即開始了對全世界的瘋狂征服,中原地區作為位置最近,也最繁榮的地區,自然首當其衝。




金國作為蒙古的宗主,常年對蒙古殘酷壓迫,所以也最先受到蒙古的衝擊,蒙古騎兵像一陣暴風,迅速擊潰金國長城防線,將金國黃河以北地區收入囊中,搞掉了金國的半條命。




緊接著,成吉思汗主力於1219年揮師西進,很快消滅中亞強國花剌子模,並以追擊殘寇的名義將勢力拓展到裏海高加索地區,擊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軍,歐亞震動。




西徵結束後,成吉思汗繼續實行南下進攻戰略。




南下戰略,既有躲避北方嚴寒的考慮,也有出於對中原巨額財富的垂涎,更有出於對金國的血海深仇。




按照先易後難,斷金後路的戰略,1226年,蒙古發動滅西夏之戰。彼時,蒙夏戰爭已經過去21個年頭,這段時期,西夏被拖得筋疲力竭,蒙古卻越打越強。




終於,1227年,成吉思汗死後一個月,西夏亡國。








(圖)成吉思汗






蒙古給了西夏一個痛快,但卻不打算讓自己曾經的主子金國順利歸西。消滅西夏,使金國陷於蒙古的半包圍,從此金國無法通過絲綢之路重現遼國大將耶律大石的西遼風光。




恰在這時,金國的龍興之地東北也出現了少數民族反水,後院起火使金國徹底喪失了回老家打獵的願望。




金國此時由於相對徹底的漢化,已經完全忘記自己了自己的游牧天性,甚至皇帝也不會說女真語。但他們狂妄自大的性格沒有變,在對峙

蒙古如此不利的情況下,金國還想著集合精銳消滅蒙古,在野狐嶺畢其功於一役。




很遺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1211年,五十萬金軍對陣十萬蒙古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這直接導致首都以北地區再無精銳。




無奈,權衡之下,金國選擇首都南遷,昔日的宋朝首都成為金國新的落腳點,開始了最後的苟延殘喘。




相比金國的狼狽,南宋至少還有金國做緩衝,所以不至於這麼慘。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蒙古那裡灰頭土臉的金國皇帝居然想要在南宋身上找平衡。




很快,殘餘的金軍就開始進攻江淮地區,金哀宗完顏守緒甚至還想著佔據南宋的四川做抗蒙根據地,這讓我想起了當年金日成在在朝鮮戰爭兵敗後通過斯大林想要在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的做法。




這種邏輯充斥著不要臉,所以也就無所謂道理了。宋朝在名將孟拱帶領下做出了強力反擊,為金國的亡國又添了一把火。







(圖)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上圖右邊黃色區域)





宋金蒙變局




相對於金國的作死,南宋很務實。




很早之前,南宋就意識到了蒙古的巨大破壞了力,曾試圖聯繫蒙古夾攻金國。但隨著蒙古坐大,南宋也有深刻擔憂,好在有金國作為緩衝,情況還沒這麼糟。




若聯金抗蒙,對於自己而言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宋金世仇,靖康恥猶未雪,作為宋人是非常不爽的。更要命的是,金國自大地以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以上國姿態對南宋頤指氣使。




而且金國在喪失中都地區後,糧食供給難以為繼,於是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以歲幣不納為由主動向南宋挑起戰爭。




針對這樣作死的鄰居,南宋很矛盾。




隨著金都南遷,滅金進入倒計時,南宋也陷入了「聯金抗蒙」和「聯蒙滅金」的搖擺中。但宋金戰爭很快將南宋推向聯蒙之路。




1234年,南宋北進,與蒙古合圍蔡州,終於滅亡金國,一雪前恥。




金國滅亡,對於南宋而言,危害還不是最大。




雖然蒙古騎兵戰力在草原上基本無解,但是指望他們的騎兵迅速突破江南河網是不太現實的。而且,成吉思汗死後,各繼承人爭權奪利,蒙古內部非常不穩,使得南宋獲得了一個穩定的對峙形勢。




在滅金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包括兩淮全境在內的共計十三州三十三縣。

這樣看來,南宋在「聯蒙滅金」這一事件中收穫頗豐。




只是,南宋領導人,不滿足於既得現狀,消滅金國後,時任南宋皇帝宋理宗再接再厲,想要收復北宋故土,將國界推進到潼關黃河一線。




「踞關守河」是個好戰略,對於增加南宋的國土縱深意義重大,而潼關黃河作為防線可有效遲滯蒙古騎兵南下。




但是此時的南宋已然犯下了一個戰略失誤,正是這一失誤使得南宋損兵折將,並最終導致南宋滅亡。





(圖)宋金戰爭是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宋朝為抗擊金軍南攻,收復失地與金朝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侵略者的戰略和陰謀




增加國土縱深是個好戰略嗎?我看未必,特別是作為弱國面對強鄰。




墨西哥有句形容自己的諺語:

「墨西哥的不幸,在於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




南宋越向北,就越接近蒙古的中心,這對於一個本就缺乏強有力軍隊的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幸。




關於戰略縱深的問題,二戰前夕的東歐,也在上演著這樣的好戲。當時的英法等陣營,為了讓德國東進侵蘇,不惜放棄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恬不知恥地拿盟友做籌碼。




而希特勒也就坡下驢,以極小的代價收回萊茵、霸佔蘇台德、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成為歐洲的貪吃蛇。




這時的蘇聯,正處於斯大林「大清洗」後的空窗期,面對日益坐大的德國,蘇聯也很矛盾。




英法諸國與德國在歐洲是對頭,在面對蘇聯時又好像是盟友。這個社會主義的帽子扣得太重,使得蘇聯長時間內成為世界各國的眼中釘。




試看今日中國,就該明白為啥有「中Guo威脅論」,為啥有「反Hua包圍圈」,這也說明了他們對社會主義的恐懼和心虛。




於是斯大林從自身利益考慮,與希特勒秘密締結《蘇德互不侵犯協定》。




臭名昭著也好,名節不保也罷,蘇聯總算獲得了德國的一個靠譜承諾,可以著手推行自己的戰略了。




斯大林的戰略,是利用亂局,將蘇聯在一戰時期失去的東歐領土奪回來。從備戰角度考慮,蘇德終歸會有一戰,戰前盡量增大自己的國土縱深,對於自身而言肯定有益無害。








(圖)斯大林,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拉開了二戰序幕。




緊接著,好像心有靈犀一樣,斯大林迅速出兵,從東部給了波蘭一棒。東西夾擊之下,波蘭迅速亡國,此時的英法等所謂巨頭,正在做著無關痛癢的叫嚷,蘇德兩軍在波蘭會師狂歡。此時,我想希特勒更有狂歡的理由,因為他的戰略已經取得了成功。




德國處於歐洲十字路口,缺乏安全感。




特別是,統一歐洲需要強大的戰爭機器,基礎就是來自蘇聯的資源物資,德國在佔領歐洲的過程中,蘇聯的作用相當於德國的奶牛。




所以消滅蘇聯,也是希特勒的既定戰略之一,畢竟,這位戰爭狂人的目的,就是統一世界,天下一家。




波蘭的滅亡使蘇德成為鄰國,對於希特勒而言,一腳踏上蘇聯土地實在美好。而且,以蘇為鄰使蘇聯喪失了對戰爭的反應時間,特別是對於自己的閃電戰而言,出其不意將發揮到極致。




而此時的斯大林只沉浸在恢復故土的幻想之中,而且,為了為了守住新增國土,斯大林不得不在西線布置大量軍隊加強國防,極大加重了財政負擔。




換句話說,蘇聯在二戰爆發後已經將西部國防帶向西部推進到了德國邊境,在希特勒的眼皮底下也就是在德國大炮的射程之內。




可以想見的是,一旦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蘇聯軍隊很快就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閃擊戰很快撕裂了蘇聯防線。蘇聯一潰千里,德國不到半年時間,德軍就進逼到莫斯科。




雖然蘇聯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在付出了220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後取得的。




而且蘇聯高度集中的體制幫助蘇聯最大限度動員了戰爭力量,但是南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圖)1939年入侵波蘭期間,黨衛軍裝甲師士兵在通往帕比亞尼採的道路旁的溝渠里休息。






南宋的對敵戰略




對比蘇德戰場,德國對應蒙古,金國對應波蘭,南宋對應蘇聯。




波蘭在被瓜分前,也曾大力反對社hui主義,和金國的作死如出一轍。南宋的北進為自己帶來了戰略縱深,但是大量兵力消耗了南宋有生力量。




而且華北平原一馬平川,缺少長城的屏障,再廣闊的戰略縱深也無法制止蒙古騎兵的馳騁,黃河天險作為天塹的作用實在不敢恭維。




事實也是這樣,1234年金國滅亡後,宋理宗(年號端平)派全子才發動收復北宋三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之戰,這就是「端平入洛」,很快收復大片國土。




但是守住潼關黃河防線就要耗費15萬精銳駐守,而且經過滅金之戰,華北地區生靈塗炭加黃河泛濫,赤地千里,維持軍需需要漫長的後勤補給線,這都導致了北進行動在遭遇蒙古反擊時很快失敗。




「端平入洛「失敗後,蒙古意識到漢族僱傭軍的強大力量,開始大量籠絡北方漢族力量。




漢軍的大量倒戈使南宋處境更加不利,1279年,崖山海戰,漢將張弘范徹底埋葬了南宋王朝。








(圖)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






盲目擴張戰略縱深對於南宋而言弊大於利,特別面對蒙古。




作為和金國纏鬥了一百多年的堅固防禦系統,四川、襄樊和江淮一線是南宋堅固的北方馬奇諾。




後期宋元戰爭糾纏了近半個世紀也說明了這一點。所以說南宋亡於蒙元,不在於宋朝不吸取「唇亡齒寒」教訓,犯了和北宋一樣的滅國覆轍。




而在於在當時宋弱蒙強的局勢下,南宋沒有固守既定防線,盲目前出,最終損兵折將。




通過這一失敗,也讓蒙古看清了宋朝虛弱的國力,從而加大了對南宋的攻堅。




在筆者看來,南宋的戰略縱深,在於以原防線以北界,向南拓展,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將勢力拓展到越南、南洋等地,畢竟蒙元始終沒有征服南亞東南亞。




後世明朝滅亡,鄭成功正是在南部海上保存實力,意圖北進中原。七百多年過去,再激烈的戰事也煙消雲散,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探究 | 都是改革為什麼洋務運動被日本的明治維新「秒殺」
為何韓國要「一意孤行」部署並不能保護首都的薩德?丨熱點述古
北大校長最出名是蔡元培,而最傳奇和爭議的卻是此人
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為何一直被人們誤解?
人物丨唯一一個敢給曹操臉色看,而曹操又無可奈何的女子是誰?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蒙元滅掉南宋並不在於軍事強,而在於南宋戰略失誤
從聯金抗遼到聯蒙抗金,是南宋重蹈了北宋的戰略錯誤嗎?
從南昌起義到湘南起義看朱德軍事戰略思想的轉變
南嶽軍事會議對日軍事戰略調整及其影響
赤壁之戰的戰略策劃師並非孔明,他倚仗魯肅在東吳開了次國際玩笑
在二戰中,日軍雖然佔盡上風,但在戰略上卻屢屢失誤
甲午戰爭敗局不可避免:清軍戰略失誤貽失先機
戰略耐心漸失,東北亞會否再生變數?
中越戰爭秘聞:解放軍堅定執行「見好就收,決不戀戰」戰略
關東諸侯對董卓之戰,戰略戰術得失初探
漢武帝對匈奴四十年戰爭很偉大,卻有秦亡之錯的戰略失當?
馬謖失街亭是戰略失誤嗎?馬謖敗給了誰
面對戰爭,宋朝的歲幣戰略是否錯了
特朗普戰略致命失誤!埋葬美軍的墳場不在中東,或是亞洲這個窮國
日現今急於引進薩德,或將於美韓形成在亞太的軍事戰略同盟
美軍將其定義為主力戰略武器,卻難突破解放軍防禦網太尷尬
美戰略失誤使其自食苦果:完全失去和兩大國對抗實力
金一南:毛澤東在中印邊境作戰中的戰略決心,超越了戰場勝負
深受解放軍戰略戰術影響的一小國在非洲軍事實力超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