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啟蒙運動的先賢們提到中國,總羨慕中國有統一考試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中說:「有誰過去曾經想到,地球上還存在這麼一個民族,它比我們這個自以為在所有方面都教養有素的民族,更加具有道德修養?……在實踐哲學方面,即在生活與人類實際方面的倫理以及治國學說方面,我們實在是相形見絀了。」若是當時的進士舉人們能像現在的教授那樣出入於各種國際研討會,大概是要爭辯一番的:我們也有我們的苦惱,比如科舉的公平性問題。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詔舉「賢良」,開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這是科舉的開端。科舉正式形成制度,是在唐朝。唐朝時的考試大抵可以分為兩類——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的名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這許多種考試得重要性並不相同,特別偏重「業務」的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並不為人重視。當堂試方略策五條,應試者要在九經中找到依據作答的秀才科,因為太難也逐漸被廢止。而比秀才科簡單,而又較少偏重實踐的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兩科考試的主要差別在考試內容上,唐玄宗在他所撰的《六典》中指出:「凡供舉人,有博識高才、強學待問,無失俊選者,為秀才。通二經已(以)上者,為明經。明閑(嫻)事務、精熟一經者,為進士。」這是考綱的差別;內容的另一種差別是,明經考時務策和闡釋經文大義,進士比明經少一本書,所以加了一項考察文採的詩賦考試。這一點細微的差別,引出了後來困擾科舉考試千年的重要問題——地區差異。


唐朝時,經學尚在北方,北方士子更重經義,輸於文采而厚於考據,這和南方士子的風格截然相反,南方士子更好文學而輕視經術,也就是拿經書中的道理來探討時務的公文寫作。其結果是明經科北方舉人考中的多,進士科則多是南方人。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五代時對唐朝的諸科取額做了調整,明經科取士人數遠超其他各科,馬端臨《文獻通考》中寫到「五代自晉、漢以來,明經諸科中選者,動以百人計。」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馬端臨認為是「喪亂以來,文學廢墜,為士者往往從事乎帖誦之末習,而舉筆能文者故罕見之,國家亦故以是為士子進取之途,故其所取反數倍於盛唐之時也。」盛唐時明經科取士多於進士科,到了五代明經更數倍於盛唐之時,北方士子考試最容易的時代來臨了。

但好景不長,到了宋代,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宋代中期,經濟和文化重心逐漸南移,對士子來說,最大的一項影響是蝴蝶裝的發明。蝴蝶裝是一種裝訂辦法,就是將印有文字的紙面朝里對摺,再以中縫為準,把所有頁碼對齊,用糨糊粘貼在另一包背紙上,然後裁齊成書。這意味著原來閱讀絹書,靠老師口傳心授、死記硬背學習經學的北方士子的記憶優勢,被拿著蝴蝶裝紙質書的南方士子追平了,因為紙質書便於檢索,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翻閱,絹書就不行了,有遺漏之處,只能將捲軸打開一寸一寸尋找,所以當時的北方士子,頗以能從頭到尾將一本書背下來為榮。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項優勢既然被追平,文采本就遜於人家,北方士子在科場上逐漸成了「弱勢群體」,到了宋英宗時期,南北取士數額差距已經慘不忍睹。司馬光於是在治平三年(1066年),針對京師和其他諸路及第人數「大段不均」的情況,上奏《乞貢院逐路取人狀》,希望「國家科第均及中外」,力主在考卷上「各以逐路糊名,委封彌官於試卷上題以在京師、逐路字,用印送考試官,其南畨所放合格進士乞於在京、逐路以分數裁定取人」,並提出逐路取人的具體比例。將試題本糊名的做法就是這麼來的。


司馬光的提案中包括了一項很重要的改革,在此之前,考試取士從不考慮地域因素,誰題答得好,就取誰,至於不同科目取士的南北差異,完全是因為地域文化的差別。但如今,經司馬光的提議,以考試表現取士,就變成了按地區分配名額,從追求考試公平轉變為追求地域公平,和如今的高考沒有本質不同。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當然,科舉改革的方案並不只有司馬光的這一種,歐陽修也有一個方案。他在《論逐路取人札子》中說:「言事之人,但見每次科場,東南進士得多,而西北進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兩北進士爾。殊不知天下至廣,四方風俗異宜,而人性各有利鈍。東南之俗好文,故進士多而經學少;兩北之人尚質,故進士少而經學多。所以科場取士,東南多取進士、西北多取經學者,各因其材性所長,而各隨其多少取之。今以進士經學合而較之,則其數均,若必論進士,則多少不等。」


他的意見是把明經科和進士科合并,變小綜合為大綜合,地區差異不就補齊了,誰分高就取誰,多好。當然真要這麼做,有些路(省)恐怕一個能上榜的都沒有嘍。所以他的意見最終因為官僚集團的反對而沒有施行。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到了元朝,考試不公平的問題又混入了新課題,那就是階級出身。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二年重開科舉,這次考試共分兩場,分別考明經和德行,蒙古、色目人一個考場,漢人、南人一個考場,雙方考試題目和難度都有差別。


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在《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用《朱氏章句集注》。其義理精明,文辭典雅者為中選。通過了第一場考試之後,接著考第二場:第二場第一道題以時務出題,限五百字以上。


而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出題,並用《朱氏章句集注》,復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以上三經,兼用古註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註疏,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一場通過以後,考第二場: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古賦、詔、誥用古體,章、表四六參用古體。接著是第三場:策一道,經史時務內出題,不矜浮藻,惟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就不說難度,看看字數也知道哪邊更難吧?還不提考試用書的範圍那判若雲泥的差別。可能也是因為考試內容實在相差太多,所以考試成績沒有合榜公布,漢人、南人作一榜,蒙古、色目人另作一榜,一榜第一名「賜進士及第,從六品」,第二名以下稱為「及第二甲」,皆授給正七品的官職,第三名以下皆授正八品官職。同樣是六品官,蒙古人和色目人做得可就輕鬆多了。


這次考試最終取中了蒙古人護都答兒,漢人張起岩等56位士子按照最初蒙古、色目、漢、南人各取二十五的設想,已經是縮水很多了,沒辦法,文化水平低,就是連二十五個人也湊不夠。這次分榜公布的做法,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以致同樣的事情明清均有發生。


到了明朝,南方士子在科場上又再一次取得了壓倒性優勢,考試公平與區域公平的矛盾愈積愈深,以致爆發了充滿血腥味的「南北榜事件」。明洪武三十年,劉三吾主考會試,「榜發,泰和宋琮第一,北士無預者。於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等覆閱,不稱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帝益怒,信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琮亦遣戍。帝親賜策問,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從來沒有公平過,原因其實很簡單



劉三吾按水平選拔的結果就是中舉的全是南方士子,北方則無一人,這其實是堅持「擇優錄取」和「考試公平」原則的結果,而朱元璋處死或發配考官和狀元、親自主考和閱卷且所取皆為北士,則明顯帶有地域籠絡的政治色彩。明仁宗則認為「科舉之士需南北兼取……比累科所選,北人僅得十一,非公天下之道」,遂令大臣討論具體名數。大學士楊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設想,南卷取60%,北卷取40%。兩年後, 南北卷制度正式實施。這就公平了嗎?人口總是時刻在變化的,教育水平也是,固定比例當然不完全公平。


這項改革延續到了清朝。清初,會試取中分為南卷、北卷和中卷,將每次考試預備取士數量分配到各個地區去,以保證考試的「地域公平」,比如順治九年的考試,會試取進士共400名,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取南卷233名,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取北卷153名,四川、廣西、雲南等地取中卷14名。但這樣的劃分還是比較粗糙,省區之間的錄取機會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各省取中人數多少不均,邊省或致遺漏因廢南、北官、民等字型大小,分省取中。按應試人數多寡,欽定中額。」但這樣就公平了嗎?顯然不是。


縱觀科舉的整個歷史,可以這樣說,科舉就從來沒有實現過完全的公平,它顯然是地方勢力、政治觀念、皇權意志博弈的一個妥協的產物,和如今的高考一模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趣笑聞說今古 的精彩文章:

攻克柏林:雙方投入350萬兵力,蘇軍犧牲十萬零二千名官兵
中國史上勇過關羽的萬人敵,連小說里都不敢亂寫的人物
蘇東坡「恃才裝逼」,不料「強中更有強中手」
一頭波斯獅子的北魏之旅,打破了中國人心中老虎是獸王的神話?
曾經的歐洲軍事霸主,被俄國打敗後一蹶不振,淪為弱小國家

TAG:奇趣笑聞說今古 |

您可能感興趣

看看日本為什麼沒有度過黃河,原因其實好簡單
如果勇敢一點,其實沒有那麼難
其實幸福很簡單,只是我們沒有用心體會!
歷史書從沒有記錄過的真實事件,你們從沒有見過
如果最後不是你,其實也沒有關係
性能沒有那樣強大,中國引進蘇35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隋煬帝其實沒有那麼不堪
脫單,其實沒有那麼難
這就是大家從來都沒有看過的南極真實面,原來長這樣
張藝興沒有鹿晗紅,除了顏值不如,其實還是有原因的
胃鏡,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有沒有找對人,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
說實話,我們還真沒有它們幽默,那隻斑馬笑點有必要這麼低嗎
孕期的那些痛,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其實,日本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鳴人最終沒有子隨父姓,真實原因實在是讓人難以琢磨
假如歷史真有穿越,這應該是最可能的事件,沒有之一
你說健身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你沒做到這些!
增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想驗證有沒有冥界很簡單,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