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1859 年,達爾文發表了里程碑式的著作《物種起源》 ,並在書中暗示,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人們很難接受自己的祖先是猴子這樣一種「荒謬」觀點。但之後的一百多年間,數量眾多的介於猿類與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的化石紛紛出土,印證了達爾文的理論。現在人們已經明確,在一千萬年前,棲居非洲的大猩猩開始出現物種分化,漸漸演變出三種黑猩猩。如今前兩種黑猩猩我們在動物園或是非洲的熱帶叢林中仍可以見到。而第三種黑猩猩,在那之後又經歷了上百萬年的繁衍,腦容量逐漸變大,直立而行,手指靈活,懂得了如何用火,掌握了製造工具的技能,進而主動與自然抗爭,並構建出幾乎覆蓋整個地球的文明社會,最終成為了你我現在這個樣子。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這便是《第三種黑猩猩》書名的由來。人類的身世是怎樣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在這本書中,作者從人類在動物界脫穎而出踏上獨立演化的道路講起,探討了人類生命循環中的變化以及「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徵。但他並不是想藉此宣揚地球上這唯一的高等智慧物種從白手起家到獨領風騷的光輝歷程。相反,在這本書中,作者用兩個篇章帶我們直面人類最顯著的兩項陰暗特徵:自相殘殺與破壞環境。他想告訴人們,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人口的持續膨脹,人類自我毀滅的能力也在迅速增長。對地球資源過度的消耗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出現,使高度文明的我們處於一種近乎朝不保夕的尷尬境地。人類出現已有百萬年之久,而如霍金教授所言可能在一千年內滅亡也絕非危言聳聽。所以,這本書更可稱得上是一部人類的興衰史。


本書的作者戴蒙德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理學教授,同時又是一名生物地理學家和環保專家。作者獨特的身份和學術思想加之台灣人類學專家王道還先生的精彩翻譯,使這本為大眾所撰寫的科普書敘述如小說般引人入勝,行文又如散文般流暢,極具可讀性。其中不少獨到的觀點令人深思,在此擷取一二。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人是萬物之靈,還是萬惡之源?


毋庸置疑,人類智商與文明的高度,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有雲泥之別。但這種優勢是否賦予了我們統領萬物乃至對其他生靈為所欲為的權利呢?事實上,無論答案如何,我們早就在那麼做了。 人類與黑猩猩在基因上的差異還不到 2%, 任何兩種鳥類之間的基因差異都比這要大。正是因為這種高度的相似性,人們一直在用黑猩猩做醫學實驗。黑猩猩的智商可以達到人類三歲兒童的水平,你能想像自己三歲的孩子被關進小屋中半年用於實驗,甚至連個玩具都沒有嗎?如果這還算人道,那麼人們為了吃魚翅而割掉鯊魚鰭任其葬身海底,為獲取熊膽而把黑熊常年固定在牢籠中以便從活體抽取膽汁,諸如此類的行為又為人類的高度文明加上了怎樣的註腳?


其實,考古學家已經證實,人類在自己百萬年的繁衍史上,從誕生於非洲開始,每進入一片新的地理區域,都會對當地的哺乳動物大肆捕殺,以致十之八九的物種遭到滅絕。所以我們今日所見的諸多殘酷行為都不是新鮮事。如今人類要思考的是,作為地球的主宰,如何去協調自身與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畢竟,無論我們多麼聰慧,都不過是這脆弱的生物鏈上的一環而已。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何來人種優越感?


「種族滅絕」是個會讓人脊背發涼的字眼。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至今仍是熱門話題。 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 歐洲白人移民美洲後屠殺迫害當地的印第安土著居民,至今仍未停止;大洋洲的土著居民同樣遭到了白人移民幾乎滅族般的殺戮。這些被殺害的美洲與大洋洲的原住民的數量,遠遠多於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的數量。可是為什麼被人提起的總是猶太人?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覺得猶太人和我們一樣是「高度文明」的。猶太裔的商界精英、文化名人數不勝數,而且他們善於博得他人對猶太民族遭遇的憐憫。所以猶太人的大規模死亡會讓我們有更切身的同情感。而美洲與大洋洲的原住民往往被我們看做「野蠻、未開化」 ,被文明社會所取代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那麼,這種想法公平嗎?


本書的作者曾經在新幾內亞長期考察。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新幾內亞直到二十世紀初還未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依然保存了許多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的部落。作者發現,雖然當地一些土著居民過著十分原始的狩獵生活,但在西方文明入侵後,他們的子女接受了現代教育,有的成為計算機專家,有的做了飛行員。所以,並非原住民的智力水平,而是其他原因導致了人類不同種族發展水平的差異。


作者甚至進一步分析,我們這些生活在高度文明社會中的人,因為社會保障、醫療保障齊備,衣食無憂,無論頭腦聰明或笨拙、身體強健或孱弱,基本上都可以存活到所在社會的平均壽命,並且結婚生子,讓自己的基因得以流傳。而那些土著部落的人們,生存環境十分惡劣,要想存活下去,不僅要機智聰明,還得擁有健壯靈活的身體,這樣才能找到足夠的食物,並能躲避致命的危險。所以,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才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如此說來,這些文明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反倒實實在在經歷了優勝劣汰的考驗,從而把本民族最優異的基因留在了自己身上。比起讓納粹引以為傲的純種雅利安人,或許他們才更有資格談論人種的優越感吧!


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



誰是最合適的配偶?


這本書最有趣的一部分,我想應該是談論人與動物如何選擇配偶的章節。至少,這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不論人還是動物,其實都有一套選擇配偶的方法。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找到合適的伴侶共同繁衍生息,努力確保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在書中,作者從自然選擇的角度解釋了動物與人類的某些擇偶標準。以孔雀開屏為例。眾所周知,公孔雀展開自己色彩繽紛的巨大尾巴,是為了吸引母孔雀,而母孔雀也相應地趨之若鶩。可是,如此巨大的尾巴,除了給公孔雀帶來行動的不便而容易被天敵吃掉之外,再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用。那麼,母孔雀為何那麼傻,偏要找這個「尾大不掉」 、隨時可能葬身天敵腹中的老公,將來有了孩子可能都要她獨自去撫養。為什麼不去找一隻小尾巴的公孔雀呢?

不妨這樣來理解:在孔雀的繁衍史初期,一定有不少大尾巴的個體因為跑得太慢而被天敵吃掉了,但是也有不少公孔雀既擁有大尾巴的基因,也擁有跑得快的基因,從而在大難臨頭時躲過一劫的。這些尾巴大跑得快的公孔雀得以把它們的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於是在今天,當公孔雀開屏的時候,就等於是在告訴母孔雀,它的基因非常優異,不僅自己活動靈敏,將來的後代繼承了這個基因,也會跑得飛快,不會被天敵抓到。這等於是給了母孔雀一個「優生優育」的暗示。相應的,母孔雀經過長期的進化與淘汰,也具備了理解這一暗示的基因。於是兩情相悅,比翼齊飛。


人類的智商之高,幾乎在各個方面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動物。但是在婚姻問題上,人們的智力優勢似乎就不那麼明顯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具備有效擇偶的能力,卻往往被次要的虛無的因素所干擾,抑或被傳統束縛,被長輩的權威影響等等。凡此種種,更凸顯了人類社會中婚姻關係之複雜。所以,不論你打算找對象,還是正在處對象,或是已經結了婚,都不妨翻一翻這本書,看看作者在選擇配偶的問題上都提出了哪些誠懇的建議,是否會給你一些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生活故事 的精彩文章:

寫給二十歲

TAG:慢生活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有陰莖骨 人類的為什麼沒有
野生黑猩猩貿易報告第一部分——黑猩猩的來源和去向
黑猩猩怪力之謎
基因測序揭示黑猩猩與倭黑猩猩雜交問題
小哥為黑猩猩學手語,黑猩猩的一個手勢讓小哥抹淚了
為了一個馬鈴薯,兩隻黑猩猩大打出手
約炮、濫交、宮斗…真實的黑猩猩,每樣都能玩死《猩球崛起》
十分罕見,黑猩猩部下群起殺死首領!
母愛:懷孕黑猩猩收養孤兒猩猩寶寶
不了解黑猩猩的這7個知識點你怎麼能真的看懂《猩球崛起》
感動!一隻狗收養了一隻孤兒黑猩猩
英國高溫 黑猩猩吃冰塊食物逗趣十足
為什麼黑猩猩的臉那麼皺?
棕熊VS黑猩猩,不過這黑猩猩不太正常
請黑猩猩做保姆,有模有樣不輸月嫂
動物世界:像人類祖先一樣生活的黑猩猩
朝鮮黑猩猩每天一包煙 老煙鬼動作嫻熟
直擊黑猩猩和女嬰兒一起玩,23年後重逢,黑猩猩還記得這個女孩
19歲黑猩猩成煙鬼,每天一包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