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與馬拉松!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長期紮實地書寫訓練

書法與馬拉松!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長期紮實地書寫訓練



書法與馬拉松!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長期紮實地書寫訓練



趙孟頫作品。


書法與馬拉松!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長期紮實地書寫訓練



明初陳謙作品


馬拉松(marathon)是一項極其考驗耐力的體育長跑運動,意思是馬都跑軟了,彰顯了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其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恆,具備信心、信念和信仰。儘管古人說書法是「墨戲」,本意是指精神放鬆,而不是創作態度隨而便之。米芾有「放筆一戲空」的心態,也有「曾臨十萬麻箋」的經歷。從事書法需要堅持。堅持必須有兩個前提條件作保證:一是選擇正確、合適的目標,是不是真的熱愛書法?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只會徒勞無功;二是自身各方面的要素,書人常要捫心自問,有無天賦,有無經濟基礎,有無時間,要考慮到各種現實條件,至少不為三餐飯發愁,老婆孩子不要吵。

一個人真正愛好書法,確定作為人生價值目標或美好理想,在現實中無時無刻不被苛刻的條件和不確定因素所限制困擾,時時要做出兩難選擇,很多人被迫改弦易轍。可以將現在書壇中每個年齡段具有代表性的人大致掰著指頭算一下,以六十歲為上限,現在分別是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還有多少在堅持?年齡越大的人越少,能夠堅持到現在的,基本上也都是成功人士。這些人再經過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呢?又有多少會留在世人的口頭上或視野中呢?書法是一場馬拉松,比天資、比時間、比耐力、比壽命,是一場淘汰賽。因為有各種原因,有的力不從心,有的退筆如山,有的原地踏步,有的自我放棄,有的偃旗息鼓,有的銷聲匿跡,許多人主動退出長跑或被淘汰出局。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對學習書法不無啟示。一些人拜師學藝,師傅提出三種方案供選擇,即一年成功揚名,五年成功揚名,十年成功揚名三種。大多數人選擇前者,在眼下爭一席之地,只求在書壇謀一個官位。只有極少數人選擇後者,與古人爭一高低。當今書壇一會兒某派,一會兒某風,像池塘中的爛泥,偶爾冒幾個泡,翻騰一下便什麼也沒有。成名迅速,曇花一現,很快被人忘記。時下整個社會節奏快,做什麼事情都注重「短、平、快」效應。現代人方式簡單到只有目的,正如流行一時的速配,見面就是為了結婚,無需享受愛情的甜蜜、浪漫和美好。書法則需要慢慢來,慢工細活,慢慢體驗,慢慢回味。如果一個人只想憑藉書法沽名釣譽,學習書法就是為了出名賺錢,達不到目的,自然只有放棄,不可能走完馬拉松。


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面對誘惑和困頓,往往是最痛苦的時候。人生最大的挫折不是遭遇挫折,而是目標不堅定,反而會走更多彎路。很多時候準備放棄時,常常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馬拉松越往前越難,最難就是快到終點時。選擇對了,就要堅持不懈。但這並不是說一成不變,持之以恆是必要的,可以微調漸進,堅持中有調整。調整方式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每個時期都要有各個階段的目標,分幾步走,更契合實際,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歷史中的每個成功的書家在每一時期都存在多種發展方向,因為對於當時的人事、情境、因緣進行了正確選擇,最終憑藉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實現目標。


馬拉松考驗的是持久力,不是爆發力。書法終究不是馬拉松,不僅僅單純的只是耐力,還需要智力。馬拉松最長的距離是42.195公里,畢竟可以看到終點,書法則要一輩子堅守,也許永遠看不到終點。書法原本就是培養人耐力和定力的,使得沒有定力的人,慢慢像坐禪一般,感悟人生。在磨鍊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精神和信仰,體現了哲學意義和價值。其實人生哪一方面不需要積累和堅持呢?(薛元明)


延伸閱讀

書為心跡


由於書法藝術的深邃與玄奧,以及書寫的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學好它並非易事,不僅要掌握繁複的筆墨技巧,更要有良好的心理支持。


元代書法理論家盛熙明《書法考》云:「夫書者,心之跡也。」明朝祝允明云:「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近人胡小石說:「凡用筆作出之線條,必須有血肉有感情。」可見書寫與心態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一個人的心態情感又可在書法中得到表達、宣洩,具有奇妙的隨機色彩。幾個人一起學書法,學到後來水平不一,即使同一個人,有時得心應手,有時卻思竭手蒙。有人在練習紙上隨意塗鴉,結果乃佳,而鋪開宣紙傾心書寫卻矯揉造作。也有人平時寫得不錯,現場發揮卻面目全非。但也有人相反,平時寫不好,即興表演卻思逸神超、左右逢源。筆者還發現有不少孩子在家裡寫不好,在教室里卻寫得很好,顯然環境氛圍對心境也有一定影響。教室里,在大家的觀賞下,書寫的興緻被激蕩起來,這樣的心態容易產生靈感。在家裡,興緻沒有那麼高,家長的嚴肅反會給孩子增加幾分拘謹。值得探討的是,心理因素也因人而異,有孩子在教室熱鬧的場合寫不好,但在家安靜的環境里卻寫得很好。長期的教學實踐與探究,筆者發現,以下心理素質與狀態對書法學習有密切關係,說來與書法愛好者探討。


一、凝神靜氣:學書法要有頑強的自控力,心平氣和者容易學好書法,心浮氣躁者難以登堂入室。李世民《論筆法》云: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字契於妙,心神不正則字傾斜,志氣不和書則顛覆。此可謂書學之妙理。


二、沉著放鬆:書寫時須不緊張不拘謹。從心理學上講,人在緊張時,心氣則不通暢,大腦功能不能正常發揮。人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則能心手合一、神融筆暢。所以書寫者的最佳心態應該是:不經意、不著力,圓融心意地從容揮灑。

三、振作精神:書法是性情的流露,書寫時必須振作精神,有激情。萎靡不振,心力則不能產生,神振則字振,神萎則字軟。


四、恆心耐心:沈尹默曾說,學書法兩字最重要,一為「專」,二為「恆」。書法藝術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長期紮實地書寫訓練才能漸入佳境,因此必須要有足夠的恆心和耐心的支持。


人能弘道,道也能澤人,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學好書法,而歲月的淘洗和歷練,也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王恩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愛好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何謂《三希堂法帖》?
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六體書論》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趙孟頫書論的核心「用筆千古不易」
如何欣賞世界公認的中國書法藝術?

TAG:書法愛好者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的巧與拙
寫好書法的小技巧
練書法,就是練心境
愛書法擅長太極,能文能武,書作法度嚴謹雄勁瀟洒,充滿書卷氣
李苦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
書法、書法家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學習書法應懂得書寫之法
練習書法的好處
實力派書家孫根堂書法:左手書法堪稱一絕,書作有水平更有創意
練書法就是練心境!
練書法,基本功很重要
史上最給力的書法研究,掌握方法不再盲練!
他是王羲之真正的書法啟蒙者,書畫皆能,筆法高妙!
練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可根據性格選擇書體
不懂書法史,好意思說自己學書法?
漢字藝術與書法、談書法中的「簡」——以弘一書體的學習為例
學書法,寫書法,看書法,你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
書法愛好者,這些楷書的特點必須懂
書法基礎 書法的概念與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