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郭德綱綜藝節目改編成電影,差不多就這個樣子
相聲、小品作為一個民間藝術,往前數幾年大部分南方人聽相聲、小品都是在春晚,不像現在是哪哪都是,現在德雲社那批人,用京劇的話講是成角了,用演藝圈的話講是成腕了。自己做起了綜藝,效果不錯,又看現在流行拍電影么?於是琢磨著借《歡樂戲劇人》的勢頭做一部電影。
於是郭德綱拉幾個人就開始倒騰,甚至請來了憨豆先生,一提憨豆先生參演這部電影很多人都膽心他怕晚節不保,真正看懂憨豆電影的人,絕對不會這麼說。也有很多人說,肯定是出現個幾分鐘來圈錢的,能站幾分鐘就圈錢的人,都是因為他已經努力到了那個份上,憨豆先生在電影里還是一貫做自己的無聲表演,不管旁邊多鬧騰。
當然他們拍電影也不可能說相聲或者演小品,不然就成了相聲或者小品的合集了,電影必須有故事這符合很多人對電影的狹義理解,電影是講了一個關於孝子鬧了個大烏龍的故事,結局有點神反轉的意識,一開始的包袱埋得比較好,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
故事發生在澳門,郭德綱接到一份邀請函就帶著徒弟們去了,但到那之後郭德綱就不見了,並留下了自己被綁架的線索,給電影確定一個基本路線之後就把場子交給徒弟和後輩們了,頗有我讓你們鬧騰,反正最後我來收場的氣概。
這部電影就不要指望有什麼藝術造詣了,人家壓根就沒想拍藝術電影,從最狹義、最片面點去理解喜劇,那就是搞笑。很多看爆米花喜劇電影的人,對喜劇電影理解和要求也就到這裡了,所以要是你也是這麼理解喜劇的,這就是你要輕鬆一個半小時。很適合周末不帶腦子出門去看的電影,笑一笑然後再去吃個火鍋什麼的,完美的周末夜。
喜劇、推理是這部電影最主要的兩個元素,電影本來是想營造出緊張和刺激但是又笑料百出的氣氛,事實上也是往這個方向走的、有潛伏、有推理、也有冒險,並且中間穿插了很多烏龍小情節,電影台詞也穿插了很多梗,只是有些情節存在著實在不可理解的邏輯,你比如一群大男人打架竟然只是在丟菜葉?還有胸大的女人真的每一個都沒有腦子么?最神奇的是憨豆先生竟然要學相聲,成了郭德綱的徒弟?這部電影沒有人說相聲,但是無形之中就把相聲推到了國際的大舞台。
雖然是在拍電影,但演員們都習慣了在舞台上誇張的表演節奏,表演和演戲之間是有差別的,所以對演員更多的時候是在演一個人物,而不是在塑造一個人物,對於電影來說演員演的成分越少越好,但是這部電影演卻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在演,所有人都在一個頻率上,反而不會有齣戲的感覺。喜劇表演者有自己在喜劇表演上的拿捏和呈現。
(霍利菲爾德)
電影畫面倒是很符合澳門的氣質,吃喝玩樂什麼都有,沒有什麼用到什麼特技,也沒有金碧輝煌的大場面,不管是為了省錢還是為了接地氣,至少在畫面上沒有暴發戶的感覺。至於拍攝和專場方面,我只能說我們不能對一部「綜藝電影」要求太多。
總得來說這是一部狹義的喜劇電影,但這種狹義是根據大部分觀影者的定義而衍生的,作為一部為市場服務的喜劇電影這無可厚非,逗你笑是喜劇表演最基本的東西,如果你不好笑那就沒人看,作品引人深思這都是後話。而這部電影基本是停留在逗你笑這個層面,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為一部分人服務,只要有人需要它,那麼這部電影對於需要它的人來說就是有意義的。(文、觀影團)


※獨特的東瀛美學,乖戾的倫理悖論,驚悚不失深刻,松隆子代表作
※《婚紗》:讓愛在末日里延續,在逝去中永恆
※《筷仙》:國產小成本恐怖片,又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王學圻的演藝高峰——從《梅蘭芳》《十月圍城》到《趙氏孤兒》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
※《歡樂喜劇人》拍成電影,馮小剛這次會是啞炮嗎?
※喜劇電影《歡樂喜劇人》定檔 打造歡樂輕喜劇
※《魂斗羅》將被改編成真人電影,但劇情還是老套路……
※小說改編成電影,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科幻電影學者西夏:不會導演的編劇不是好製片人
※郭德綱笑傲相聲界 為啥一拍電影就失手 三笑到歡樂喜劇人都這樣
※如果郭德綱《歡樂喜劇人》都算電影,那屎也可以上餐桌了
※周星馳電影從來都不是喜劇,而是一種悲劇
※那些被改編成電影的遊戲
※《你的名字》未進日本電影十佳 原因竟是影評人喜好?
※那些日漫改編的真人電影——吐槽篇
※這才是真正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小說
※《英雄聯盟》也拍成大電影,這幾個英雄才是男主角!
※紅人館|電影咖都回來演電視劇了,除了妮可·基德曼,這些明星的新劇你也要好好留意哦
※最新的這個歐美性喜劇電影好無節操喲!
※劇版《白鹿原》快要上映了,與電影版相比,這些人演你覺得咋樣?
※一周口碑榜:兩部遊戲改編電影均差強人意
※《三體》了,還是看這十部科幻小說改編的精彩電影吧
※電影咖都回來演電視劇了,除了妮可·基德曼,這些明星的新劇你也要好好留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