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班老認為本病以陰虛陽亢,虛火內動為多。氤氳期出血期間,治宜滋陰壯水以制火,方用兩地湯加旱蓮草、藕節、夜交藤、益母草治之。平時調養者,則宜用《景岳全書》之加減一陰煎去牛膝加女貞子、淮山、玄參、枸杞子。陰陽洽調,氣血平和,則病自除矣!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文/班秀文

在兩次月經期的中間,有1~3天情興較濃,性感增強,有思交不可待之勢,這叫做氤氳期。

在這時期有規律性的陰道少量出血,謂之氤氳期出血,或稱之經間出血。由於出血量少,過去多從月經不調論治,甚或作為帶下病中的赤帶論治。

一、病因病機

氤氳期出血的原因,一般是有陰虛火旺、瘀滯胞脈、濕熱下注等的不同。但臨床所見,以陰虛陽亢,虛火內動的為多。

蓋氤氳時期,腎氣恢復充足,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再次成熟,沖脈、任脈的陰血充盈,相火內動,腎陽的開泄旺盛,如陰精的濡陽相對不足,陰不能制陽,則陰虛而陽盛,陽盛則虛火內煽,擾灼沖脈和任脈,傷損及胞宮孫絡之脈,故陰道少量出血。

待氤氳期過後,相火潛藏,腎的陰陽才能復趨於平衡,氣血調和,陰精固藏,則出血自止。



二、臨床鑒別

本病與月經不調、月經過少、赤帶等有類似之處,臨床時必須加以辨別。

本病的發作,是以周期性的氤氳期出血為依據。

月經不調的出血,則是在月經周期的提前或錯後。

月經過少則是月經周期正常而出血量少。

赤帶則無周期性,而且多是赤白相兼,其質稠粘。當然,氤氳期的出血,偶然也有白帶夾血絲的,但是有周期性的出血。



三、論治用藥

本病既以陰虛陽亢為多見的疾病,因而其治療的總原則,當以滋養肝腎之陰為主。

但在具體選方用藥之時,有出血時的治療和平時調養的不同。

一般來說,在氤氳期出血期間要在滋陰制陽的基礎上,佐以止血之品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例如陰道出血量少,色紅,無血塊,無腹痛,伴有頭暈目眩,腰酸膝軟,五心煩熱,夜難入寐,溺黃便結,苔少或無苔,舌邊尖紅,脈細數者。此屬平素陰虛,腎陽偏盛之變。

治宜滋陰壯水以制火之法,可用兩地湯加旱蓮草、藕節、夜交藤、益母草治之。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平時調養者,則宜用《景岳全書》之加減一陰煎(生地、白芍、麥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去知母加女貞子、淮山、玄參、枸杞子治之,使陰陽洽調,氣血平和,以期達到從根論治,防止再次出血的目的。

由於本病多見於陰虛陽亢之體,因而在治療期間,凡是辛熱香燥動陽助火之品,一律禁忌。如果是已婚婦女,則應禁止房事。



四、病案舉例

韋某,女,33歲,已婚,教師,1984年6月5日初診。

—年來經行周期正常,量多,色紅,持續一周左右乾淨。每於經凈之後10?15天,陰道即有少量出血,色紅,持續3?4天自止。

現值經後12天,心煩易躁,夜寐欠佳,腰膝酸軟,今早陰道少量出血,色紅,無血塊,無腹痛,舌苔薄白,舌質邊尖紅,脈象細數。

症屬氤氳期,由於腎陰不足,相火內動,以致沖任不固而出血。

治宜滋陰壯水以制火。

處方:生地黃18克,地骨皮9克,麥冬12克,玄參15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0克,山芋肉9克,淮山藥15克,藕節20克,薴麻根10克,何首烏15克,生甘草5克

每日清水煎服1劑,連服3劑。

6月10日二診:上方服後,陰道出血即止。仍以滋養腎陰之法,以善其後。

處方:熟地黃15克,生地黃15克,山芋肉9克,麥門冬9克,玄參15克,北沙參10克,杭白芍6克,淮山藥15克,女貞子9克。

每天清水煎服1劑,連服3劑。並囑以後在經凈之後10天,即連服本方3?6劑。

10月5日三診:三個月來無經間出血。但頭暈頭痛,鼻塞流涕,脈浮,苔薄白。

證屬外感寒邪。以辛溫疏解之法治之。

處方:蘇葉9克,荊芥6克,白芷6克,生薑6克,甘草5克,蔥白6克。清水煎之,乘熱溫服。

文摘自《婦科奇難病論治》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本文來源於「大家中醫」APP臨床實踐頻道,歡迎下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桃核承氣湯及其臨床應用
董氏指壓法治療嬰兒吐乳症
太少兩感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療子宮肌瘤
小方療大疾:桂枝甘草湯治重症失眠、心悸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經間期出血怎麼辦?經間期出血的原因
每月來兩次月經? 警惕經間期出血
又一部好看的穿越劇,男女主顏值爆表,女主公主范女神經間自由切換
可以說已經間接地為饒漱石平反了
經間期出血你就要注意了!可能是這些原因呢!
月經間性生活也叫撞紅?要性生活還是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