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他說自己是藝術領域的「邊界人物」


他熱愛藝術,也熱愛香港這座城市


在這位特別的旁觀者眼中

香港的藝術與生活是什麼樣子?


2017年3月,Art Basel第五次登陸香港。五年來,越來越多的藝博會、展覽、畫廊選擇了與香港發生關聯。在這座以金融行業和快節奏生活著稱的城市裡,「藝術」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YT新媒體邀請了10位與香港有著緊密關聯的人,他們當中有本土藝術家、畫廊主、收藏家,也有法律、酒店和地產業的從業者,他們將與我們分享在香港享受、堅持、創造藝術的故事。


「香港藝術是一種『老練』的商業行為,

一點客套話都沒有。」


講述者:宋澤華(導演)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這位1998年來到香港的英國人,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叫宋澤華。他是一位電視廣告、紀錄片及電影導演,偶爾也會參與藝術活動,有時策劃展覽、有時寫寫藝術評論文章。他稱自己是這個行業的「邊界人物」,對宋澤華來說,藝術既是他工作的輔助,也是他日常的養分。這次YT找到他,與這位見證香港20年發展的特別的旁觀者聊了聊他眼中的香港與香港藝術。

YT:你最初為什麼來到香港?


宋澤華:我的教父教母1970年就住在香港了,所以1998年當我在亞洲旅行時,就想來這裡拜訪他們。當時在啟德機場登陸,降落在九龍灣跑道之前,我在飛機上俯瞰這座城市時感到十分震撼。落地後我直接打車到沙田找我香港中文大學的朋友們。說實話,我當時以為沙田是香港的中心,直到幾天後我搭上了九廣鐵路之前我都是這麼認為的。


YT:與英國相比,你對香港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


宋:剛來的時候,香港看起來就像我的「第二故鄉」。因為當時這裡有很多英國的印記,比如倫敦風格的公交車、紅色的郵筒、酒吧等等。但不久之後這種熟悉感就被更多的差異取代了。而且從那時起,差距就在加劇。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宋澤華鏡頭下的香港


YT:香港最吸引你的地方和最讓你困擾的地方是什麼?


宋:香港這座城市有無限的魅力。在這二十年中,首先能吸引到我的就是香港迷人的自然風景。從2000年起,我經常長跑,直到現在我也沒有跑遍這座城市。不管是外來者還是本地人,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香港的植被覆蓋達到了六成以上,很多綠地都被保護得很好。

從文化上來說,這個城市總能用它無止境的視覺盛宴讓我陶醉其中。我平常喜歡攝影,這既是我的愛好,也對我的導演工作有一定幫助。在這過程中我常會發現,這座城市就像是一個中國的錢包,它不斷的打開,給人們展示出令人驚嘆的嶄新切面。在我看來,不管是從直觀的角度(比如人口密度與資本強度方面),還是從社會文化的角度,香港都像是一個未來全球發展方向的縮影。我覺得各個城市和國家應該把研究者們送過來看看這裡領先的東西。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宋澤華鏡頭下的香港


坦白來講,我覺得香港的管理非常好,這一點我確信無疑。儘管一些普通民眾的言論有時會讓人擔憂,但我覺得跟其他我待過的地方相比,香港政府的效率還是很高的。而且交通首屈一指,都快能趕上瑞典了。


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感覺到,在香港的年輕人可能很難在中年前賺到足夠的可支配收入。居住在這裡的成本非常可怕,住房和高品質食物貴得嚇人。我很慶幸自己的事業是從早些年開始的,那時候就算不在金融行業工作,也付得起首付。


YT: 你的職業是什麼?是否與藝術有關?藝術對你的事業有幫助嗎?


宋:我是電視廣告、紀錄片以及電影導演。藝術對我來說,不僅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同時也是必要的日常營養。偶爾我也會參與藝術領域的活動,2015年我曾在香港刺點畫廊(Blindspot Gallery)策划了Martin Parr的個展。有時也會在雜誌上發表一些藝術類文章。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來自英國的導演宋澤華


YT: 與英國相比,你覺得香港的藝術環境如何?


宋:不想聽起來很消極,但很明顯香港藝術是一種「老練」的商業行為。在英國,藝術家和藝術從業者們可能還要裝腔作勢的說「一切為了藝術」,但是所有這些在香港變成了單純的商業追逐,一點客套話都沒有。


另外,我覺得英國的藝術市場更加多元化。作為一個在香港的西方人,很難被正經的當成是藝術家,因為「亞洲」藝術的供應商們想要把「亞洲」的藝術賣向全球。我覺得這個現象說明了亞洲藝術市場還不夠成熟,但是這種情況最終將會改變的。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宋澤華鏡頭下的香港


YT: 你會經常看藝術展覽嗎?你覺得香港的展覽足夠滿足你嗎?


宋:我是一位狂熱的藝術愛好者。我會儘可能多的看展覽,但實際上我的很多觀展經歷都集中在每年香港藝術盛事雲集的那段時間中。我確實會喜歡像Art Basel這樣宏大的展覽,原因十分簡單,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如此眾多的現象級藝術作品同時聚集在同一個展場中,而且還就在家門口,幾乎不需要什麼花費。這太棒了。


另外我覺得當代舞蹈、音樂和電影都應該屬於藝術範疇,最近我看了Pina Bausch的舞蹈表演春之祭(Rite of Spring),非常驚人!結束時我還意猶未盡,從那之後就一直在我腦子裡揮之不去。


YT: 你會出於什麼原因去看一場藝術展覽?


宋:有時候是為了審視自己的品味,回味我了解和喜愛的事物。另一些時候是我想挑戰自己的品味視域。神經學上說我們的大腦在接觸新事物時會產生新的刺激,比如不帶地圖游一個新的城市,或是接受一種新的藝術類型或藝術運動。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YT:你在香港看過的印象最深的展覽是什麼?


宋:不能說哪次展覽印象最深,但2015年的畢加索收藏展真的非常震撼。之前傳統形式很難一下就吸引到我,所以我沒有關注過水墨作品,但2016年的「水墨藝博」讓我大開眼界。只要發現令人興奮或能激發靈感的當代主題,我就願意去學習。


YT: 在你看來Art Basel真的對香港藝術發展有影響嗎?


宋:有。但是只是在觀展人數上。我覺得對於整個香港市場的影響幾乎是零。

一位居港20年的英國導演眼中的香港與藝術



編輯溫嘉寶


圖片鳴謝宋澤華導演與宋小心女士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contact@ytcreativemedia.com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男子秀場的秘密:被帥哥的變態髮型驚艷到掉牙
從皮膚滲出的藍色液體,是瑞士藝術家用身體寫下的詩篇
12張波譜藝術圖,看盡美國情侶時裝的百年變遷史
惠斯勒的東方情愫:浮世繪與青花瓷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照片:走進英國人統治的香港社會 1955年
中國駐柬使館與在柬華界共慶香港回歸20周年
匡時香港2017秋拍 中國藝術品專場佳器擷英
上半年度總成交額高達9億港元!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領導亞洲!
10個中國年輕人鏡頭下的香港
鏡頭下:走進英國人統治的香港社會 1955年
鏡頭下:1980年香港學生眼中的中國民生百態,純真質樸的年代
香港慶祝回歸祖國20周年 國旗和香港區旗飄揚
世界美女百年妝容變遷:中國、香港、台灣篇
他是五棲藝人 香港配音界的鼻祖 在TVB亞視當演員超過50年
老照片:1955年英國時期的香港,城市與農村的對比
歷史的印記:1982年英國皇家海軍士兵在香港檢查漁船
10餘年低調為中國馬術奉獻力量,一位香港老闆的愛馬情懷
經濟自由度排名:香港和新加坡領跑 美國列第16位
1966年7月30日出生於香港調景嶺中國香港女演員
全球競爭力排名:美國跌出前3 中國香港第1、內地躍升7位
率先走進第 5 屆香港中國國際紋身展 2017
香港學生記錄:30年前的中國大陸
香港回歸20年 最喜歡哪位香港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