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李贄齊名的「閩中異端」林兆恩

與李贄齊名的「閩中異端」林兆恩


與李贄齊名的「閩中異端」林兆恩


林兆恩畫像(清初獨湛性瑩作)


明代中後期,在福建思想界,出現了兩位著名的人物,被稱為「閩中二異端」 (《靜志居詩話》),其中一位是泉州的李贄,另一位就是莆田的林兆恩。李贄以對傳統思想,特別是儒家的倫理學說進行嚴厲批判而聞名於世,被《四庫全書》編纂者定為「名教罪人」。那麼,林兆恩是何許人?為何能與李贄並列為「閩中二異端」?


棄考創新說


林兆恩(1517年-1598年),字懋勛,號龍江,莆田人,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祖父是曾經擔任兵部右侍郎、總制兩廣的林富。林兆恩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並以追求科舉功名為業,18歲考中秀才,此後連續三次參加舉人考試,均名落孫山。躊躇滿志的林兆恩在多次落第的沉重打擊下,萬念俱灰,30歲時毅然決然放棄舉業,轉而出入佛門道觀,遍游名山大川,到處尋師訪道,追求個人精神解脫。



與李贄齊名的「閩中異端」林兆恩

林兆恩講學處



經過五年的彷徨、思索,林兆恩在廣泛接觸三教九流的過程中,對當時儒道釋三教的神聖性產生懷疑,並在某個「明師」的指點下,認識到原初的儒道釋三教的宗旨是一致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之後的儒道釋三教逐漸偏離原來的宗旨,越走越遠,產生種種弊端。因此,他主張要追根溯源,恢復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時期的儒道釋三教的本來面貌,並把儒道釋三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建構完整、系統、徹底的三教合一思想體系。


林兆恩在30歲之後的半個世紀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三教合一思想體系的創立和推廣中。他的三教合一論是一種以陽明心學為基礎,以儒家的綱常人倫為立本,以道教的修身煉性為入門,以佛教的虛空粉碎為極則,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一體化為立身處世的準則,以歸儒宗孔為宗旨的三教同歸於心的思想體系。


緣何成「異端」

在明代,公開宣揚三教合一的大有人在,甚至成為時髦,所謂「蓋心學盛行之時,幾無人不講三教歸一者也」「蓋萬曆以後,士大夫操此論(三教合一)者十之八九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那麼,為什麼唯獨林兆恩被視為「異端」?



與李贄齊名的「閩中異端」林兆恩


林兆恩著作《林子三教正宗統論》



首先,林兆恩對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之後的儒道釋三教進行了深刻反思,其言論雖然沒有李贄偏激,但也相當凌厲。他反對以後人主觀斷定的孔子的是非為是非,亦「奚必黃帝、老子、釋迦之是信邪」;認為「不識其原而徒索之流」,孔子學說就是因為後世種種錯誤注釋「而不明至於今矣」。

他進而全面質疑後世的儒道釋三教,說:「若世之所謂釋流者,以斷滅為宗,入於幻焉,而非釋也;道流以迂怪為高,入於誕焉,而非道也;儒流則以習威儀騰口說為事,入於辟焉,而非儒也。」他認為,後世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社會紛擾、百姓哀怨,偏離原初的儒道釋三教之支流末節難逃其責。


類似的言論貫穿林兆恩三教合一思想體系之中,傳統的儒學者顯然無法接受和容忍。在中國封建社會,任何偏離正統儒學的學說都有可能被統治者視為「異端邪說」而加以禁止,林兆恩自然也無法逃脫這樣的歷史宿命。


其次,林兆恩不但在思想上主張三教合一,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在世時,他採取派遣弟子到各地宣傳三教合一思想的方法,使之影響力迅速擴大,全國許多省份都擁有眾多的門徒。《閩書》記載:「莆田從兆恩者,所謂與夫子中分。魯江以南,方內方外,聞風麇至,北面師之,稱三教先生。」


林兆恩去世後,「莆窮山極海,至三家聚落,莫不祀之。上而延建汀郡,下而晉安清津,皆有三教堂,以供遺貌」(《閩書》)。到了清康熙初年,三教合一思想影響更大,林兆恩的侄兒林向哲在《甌離子集》中記述:「吾伯祖龍江先生之教,盛於今日吳、越、燕、齊、豫章之區……今先生之祠遍天下,即一郡之內,鉅麗巍煥,金碧玲瓏璀璨,雕綉桷薨,數里相望。」

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封建社會,任何不被官方認可的有組織的思想傳播都會被統治者視為離心離德甚至破壞性的毒瘤,必將受到壓制甚至取締。林兆恩宣揚的三教合一思想也被當時的統治者看作是極其危險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甚至認為「恐他日為患,不下黃巾、白蓮也」(明代謝肇淛語)。因此,對統治者而言,把林兆恩的學說直接定性為「異端邪說」,無疑是最為便捷的禁錮方式。


建言與善舉


實際上,林兆恩不僅僅是思想家,他還針對時弊,提出一些政治改良主張。如針對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大批破產,他主張「因地度田,計畝均授」,每人授田二十畝,不必拘泥於「方井之常」的陳規;針對宦官專權,政治黑暗,他極力反對濫用刑罰,要求統治者博採眾議,傾聽民眾呼聲,不但要採用「知者之知」「賢者之賢」,也要採用「愚者之知」「不肖者之賢」。


針對軍隊腐敗無能,軍費開支龐大,他主張寓兵於農;針對道士僧尼眾多,提出嚴格限制道士僧尼人數,沒收大部分寺院土地為公有,以寺院土地的租谷賑貧救災,獎勵兩袖清風的告老還鄉的官吏,資助貧困的讀書人等。


這些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他們尤其是貧苦的讀書人和破產了的自耕農的擁護。


林兆恩還是一位慈善家。他從小就樂善好施,富有同情心,據《林子年譜》載:林兆恩十三歲時,經常把金銀救濟窮人。母親問他為何,林兆恩回答:「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林兆恩兄弟三人遵照父親遺囑,召集債務人,將「千金之券」全部返給他們,取消所有債務。


嘉靖年間倭患猖獗,東南沿海深受其害。林兆恩的家鄉興化又是受倭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至四十二年(1563年)間,倭寇入犯莆田就多達九次,並攻破莆田城,「屠戮之眾,而遺骸如積。虐焰之熾,而村落為墟」。


林兆恩一方面協助官方抵禦倭寇,並撰寫《防倭管見》,提出「不宜清野,不宜閉城,不宜遏糴,不宜惜費,濱海以至城邑,鄉人各自團練,首尾救應」等主張;一方面積極組織弟子賑民救災。僅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間,他先後組織六次收埋和積薪火化因倭寇殺害和瘟疫死亡的無主屍體2.3萬多具,火化白骨無數,有效地抑制了瘟疫的流行。


林兆恩一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動,直到萬貫家財變賣殆盡,不得不接受弟子的資助維持簡樸的生活,其急公好義的善舉得到時人的交口稱讚和後世的景仰。


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社會史的角度看,林兆恩都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歷史人物,但與李贄相比,對林兆恩的研究顯然比較薄弱。今年是林兆恩誕辰五百周年,莆田市林氏文化委員會、林龍江文化研究會等將召開紀念會和學術研討會,這將有助於推動林兆恩思想研究的發展。(文/薛東 林國平)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日報 的精彩文章:

壽山石市場面臨前所未有低迷 收藏投資者信心不足

TAG:福建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尤溪朱子遊學季,「閩中尼山」啟智禮
閩中茶網:「互聯網+」讓福建尤溪紅茶葉吐新芽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26師本是閩中人,幼於本州島黃檗山出家額間隆起如珠,音辭朗潤,志意沖澹
閩中茶網:互聯網+尤溪紅煥發新生機
閩中茶網:互聯網+茶葉銷售技巧分享
閩中茶網:茶葉美容,效果不是吹牛的!
閩中茶網:互聯網+茶葉 行業投資新機遇
閩中茶網:「互聯網+茶」如何實現創新突破?
以樂景寫哀情——從《閩中秋思》談藝術辯證法
閩中諸公贈詩初集
閩中屋脊上,海拔千米處有一個千年古村,它才是真正的田園山水!
閩中茶網:女性喝茶好處多,但要喝對才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