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文:兩介儒生 讀史(dushi818)特約作家

如果有這麼一道調查題目:水滸一百單八將當中,你最喜歡的人是哪位?估計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一致的。對,就是武松。

小時候看過山東電視台1983年拍攝的祝延平版《武松》,後連續成《水滸》一劇。那時候少不更事,對水滸英雄故事僅僅局限於幾個人,如武松、魯智深等,對其他人幾乎一無所知,對武松的崇拜可謂五體投地。英雄豪氣衝天的故事讓小夥伴們經常聚在一起舞槍弄棒學武松,提著一對拳頭對著牆壁、大樹使勁,還經常模仿練習武松的醉拳,甚至曲起兩指拿個酒杯假裝欲一用力便能捏碎,那情形想來讓人忍俊不禁。1998年,央視又拍了一部《水滸傳》,其中武松由著名硬漢演員丁海峰飾演。這是一部比較連貫的影視經典,通過它我對《水滸傳》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近期,我第一次靜下心來通讀了施老先生的《水滸全傳》,終於徹底在心中解開了梁山泊的真實面目。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丁海峰版武松

按照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描述,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氏,因在家中排行在二,所以又叫「武二郎」。武松曾經在陽谷縣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後世廣為流傳。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張清孫二娘勸他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最終在征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最後在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而終。武松在歷盡人間險惡後易裝上二龍山,並以一名出家人身份終老。一個殺人如麻的江湖英雄,轉變為道行高深的清忠祖師,可以說是慧根深厚。

武松的英雄事迹精彩絕倫,激蕩人心。水滸中,他出場是因打傷人在柴進莊上避難,與宋江相逢並結拜為生死兄弟,可以說武松是宋江的早期心腹兄弟之一,是梁山宋江領導集團的嫡系。之後他返回家鄉看望哥哥,接下來水滸傳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述武松的故事:景陽崗打虎、陽谷縣都頭、怒殺西門慶潘金蓮、十字坡智斗孫二娘、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聚義二龍山、擊殺耶律得重;斬殺貝應夔、方貌等,關於武松的故事幾乎佔到了水滸整體故事的十分之一,可見武松在施公心目中的重要性。由於水滸故事取材於民間傳說,也可以想像武松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有多麼廣泛。

武松之所以在梁山英雄榜中佔據重要位置,主要是因為他兼備了古代豪傑俠客的所有特點:一是武藝高強,二是有正義感,第三有責任心,第四知恩圖報,第五有勇有謀,第六俠肝義膽,第七有定力,面對美女投懷送抱,還能把持住自己。有人說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府上老少一百多口,但是誰會認為一個真性情付出的漢子被人陷害逼慘到絕地後做出這樣的舉動是不合情理的呢?在除此之外的各種場合里,武松的表現可以說是冷靜的,智慧的。論武的,景陽崗打虎、獅子樓、快活林、十字坡、飛雲浦、鴛鴦樓,身手不凡。論文的,以上每一個場景中都表現出武松的粗中有細,有勇有謀,且拿得起放得下。看飛雲浦武松的處理方式,與野豬林林沖的處理方式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武松為人精細果斷,不是個前怕狼後怕虎的人。

當然,《水滸傳》畢竟是小說,武松的故事也是經過施老爺子精心加工的。那麼,關於武松的故事還有哪些呢?

一、清河人士說

武松的傳說,最早見於宋元之際的《癸辛雜識》,裡面記載的「宋江三十六贊」便有武松。後來在宋人小說《大宋宣和遺事》當中也有武松的事迹出現,這便是《水滸傳》中武松的最早文學創作的原型。依據清河縣誌等地方志的記載,武松是宋朝人士,武藝高強。為人仗義,見不得彆扭事,專愛打抱不平,很受百姓的喜愛。

這裡還要說到一個與武松關係密切的人,那就是在小說中對武松英雄形象起到反襯作用的武大郎。有考據稱,武松和武大郎(生活原型是武植)的確都是清河縣人士,但是兩人卻生活在不同時代,甚至不在同一個村子。武松出身在離清河縣城西南大約八公里處的王什庄,是宋朝人;而武大郎則出生在今清河縣城東北三公里處的武家那村,是明朝人。兩人的村子相距有二十多里。所以說不僅是兩人出現的時間,就連出生的地點也不同。從歷史記載來看,兩人根本不是親兄弟。

武植原名吳春來,後隨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生於明朝初期,做過清河知縣,有武植墓碑銘為證。為官清廉,身材偉岸,娶妻潘氏,為大家淑媛。武植少年貧窮,有好友黃堂曾經資助過他,武植官至清河縣令。後來黃堂家中發生火災,他想要投奔武植謀個一官半職,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卻始終不提攜他。黃堂一怒之下不辭而別,並在回鄉路上到處散播謠言以泄心中惡氣。當地惡少余和尚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很快傳遍各地,並傳到施老先生耳中,被他寫進了水滸書中,將潘金蓮名聲盡毀,也給潘、武兩姓後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武植墓

二、臨安義士說

《臨安縣誌》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武松原來是一名浪跡江湖的武師,身材高大、容貌非凡,經常在杭州城內賣藝為生,好打抱不平,行俠義之舉。杭州知府高權看到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於是邀請他到杭州府擔任公差,充當都頭。不久,武松又因為軍功被升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蔡鋆的狗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現在西泠橋邊仍有武松墓供人憑弔。

《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對這段故事都有記載。

三、武松一身本事的出處

據《說岳全傳》記載,武松是北宋末年武師周侗的徒弟。周侗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武術大師,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周侗一生高足甚多,他的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盧俊義(不過在《水滸傳》中武松從來沒有認過這個師兄)、二徒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好像林沖也從來沒有認過大師兄盧俊義,且武松對二師兄林沖也並不感冒),至於小徒弟岳飛就與他們隔得有些遠了。至於盧俊義、林沖、武松三人之間為什麼沒有在梁山泊談論親情,大概無非是宋江管得太嚴以致他們不敢相認,或者是周侗在不同時期教了這三個徒弟並且彼此保密了,又或者是在水滸年代他們三個尚未做周侗的徒弟,到了南宋去世後才被人強拉到一起拜師的(這種可能性最大,連武松自己都無法控制)。武松在少林八年學藝時,得到過周侗的真傳,也難怪能憑一己之力將老虎打死了。

四、武松單臂擒方臘

《水滸傳》流傳千古,為什麼人們獨獨喜歡武松?

武松單臂擒方臘

關於「武松單臂擒方臘」,應該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看過原著的人知道,方臘是在逃跑的過程中,被魯智深一禪杖打下馬來生擒的。然而在1998年版的水滸傳中,卻被導演改編成了武松受傷斷臂後生擒方臘。導演既然這麼改編,說明他們就是從心底里喜歡武松的,以致於武松身後近千年又搶了魯智深的功勞。唯有如此改編,更顯武松形象偉岸。

關於魯智深擒方臘,《水滸全傳》原著中也是做了很多鋪墊的,魯智深曾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參禮智真長老,臨別時長老贈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最終果然是魯智深追殺夏侯成,生擒方臘。後來凱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聽得錢塘江潮信,立時頓悟道:「長老曾言『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於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

雖然武松在梁山泊英雄中的地位並不算很高,但他在民間大眾的口碑當中,卻是一位實打實的大英雄。關於武松的故事,已經流傳了近千年;但毫無疑問還將繼續流傳下去,這就是歷史趨勢、人心所向。所以說《水滸傳》流傳千古,人們獨獨喜歡武松是有其道理的。


長按識別二維碼,您隨意鼓勵

熱誠歡迎廣大微友投稿,我們將在最顯著的位置註明作者姓名、來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賞二維碼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復「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請添加小編微信(lishibulu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曲阜,千古傳承孔聖人
慈安——她才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一個膽小無能的父親,死後十年,又害死了自己的女兒
李白雖狂但不缺乏謙遜|博古鑒今專欄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新覺羅·啟功:一代大師,千古流傳,萬古流芳
流傳千古的愛情史詩典故,你都知道哪些?
一縷沉香 流傳千古
歷史上那些「流傳千古」的劣詩,讀起來讓人噴飯
古都西安:千古流傳的《長恨歌》 華清池旁留下太多愁
一代大師,千古流傳,萬古流芳!
霸王和虞姬的愛情,為何能流傳千古?
江湖裡,一直流傳著它們的傳說——飲食男女
最感動人心的經典古文,流傳千古!
陳洪綬國畫欣賞:可畫西廂可畫鳥,插圖流傳三百年!
別人都去喝酒享樂,晏殊卻在刻苦讀書,一句大實話流傳千古
四大刺客都是誰?為何能流傳千古?
李白不但詩寫的膾炙人口,馬屁文章一樣流傳千古
杜牧一首《秋夕》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寫盡大唐宮女孤單寂寞冷
明朝才子們,那些流傳千古的馬屁詩,唐伯虎祝枝山都有份
「石頭」也能吃?陝西傳統小吃石子饃,古法製作流傳千年
杜牧一首《秋夕》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寫盡宮女孤單寂寞冷
通俗易懂,流傳千古的九首古詩,肺腑動人。
外星人:中國自古流傳的那些神話傳說真的是虛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