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馮翊按|

世人皆知康熙帝對西方器物的開放態度,而乾隆帝給人的印象則是自大、排斥一切西方事物。事實上並非如此,乾隆帝對待西洋「奇技淫巧」,自有他的方式,他對西洋奇器、西洋繪畫、乃至西方科學等事物的興趣,並不比康熙帝弱。


清史學者董建中曾在《清史研究》(2009年8月第3期)發表題為《傳教士進貢與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的文章,通過梳理清宮內西方傳教士向乾隆帝進貢的貢品,分析出了皇帝對待西洋事物的獨特品味。


以下內容摘自文章的第三節《從貢品看乾隆皇帝的品味》,大標題是編者所加,小標題不變,部分內容有所刪減。


全文約3700餘字,讀完約需4分鐘。

撰文| 董建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來源|《清史研究》(2009年8月第3期)


|對西洋奇器的好奇


乾隆十六年(1751),為祝賀皇太后六旬萬壽,在京二十二名傳教士共同向乾隆皇帝進貢,其中就有著名的「萬年歡」的機械裝置。這件精心製造的西洋奇器,投乾隆皇帝之所好,乾隆皇帝甚是喜歡,為此還重重賞賜了西洋人。這件事流傳很廣,成為中國天主教傳播史的一個亮點。


這裡主要介紹乾隆三十七年(1772) 李俊賢(傳教士,小編注)、潘廷璋(傳教士,小編注)所進兩種貢品:「 新法遠鏡」 和「驗氣筒」。對於「 新法遠鏡」,進單上特別說明:「遠視便捷,其長一二尺,可抵舊法一二丈有餘」 。「驗氣筒」的標註是:「驗氣應用魚缸、鳥籠、銅鈴、銅管等物,大小共二十六件,驗氣應用玻璃罩筒等物大小共二十五件,俱有圖樣並解說。」


這兩樣東西,乾隆皇帝都收下了。根據中文檔案,乾隆皇帝很欣賞這「 新法遠鏡」,當時就下旨:「 此次西洋人所進之物內新法遠鏡甚好,除照例賞給大卷五絲緞二疋、八絲緞四疋外,各加賞大卷緞一疋。再蔣有仁辦理西洋人所進之物甚好,亦賞給大緞一疋。」乾隆皇帝對西洋奇器的喜愛,躍然紙上。蔣有仁(傳教士,小編注)則對此有更為詳細的記述:「皇帝尚未決定收下望遠鏡,他先要了解這是何物,有何用處。」蔣有仁被派去進行解釋,在場的太監和其他大臣對望遠鏡都很滿意,皇帝用完餐後,一切安排妥當,「太監們便請他當場試驗,君主感覺到這架望遠鏡比他見過的都要好。他派兩名太監帶著它隨時跟在後面並吩咐我教他們使用和操作方法。」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蔣有仁(Benoist Michel),法國人,耶穌會士,乾隆九年抵達中國。


望遠鏡的事並未結束,蔣有仁還記述道,乾隆皇帝對這新的望遠鏡裝備提出了自己的「改動」 看法,蔣有仁耐心向他講解,提及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曾製作過望遠鏡,思路和乾隆皇帝所說的相同,但還是存在缺陷。最後蔣有仁說:「陛下十分讚賞歐洲人的創造才能,尤其讚賞發明了這種新望遠鏡並發明了這樣一種裝置,這種裝置能使望遠鏡快捷地移動以便對準種種物體,而且能對選定的物體作不限時的端詳。」 乾隆皇帝還關心這「是否已經有過一些,是否已帶到過中國」。蔣有仁回答說,這是新的發明。


蔣有仁對於驗氣筒的準備極為盡心:「至於驗氣機,我已經工作了幾個月,將其調試妥當,還以中文撰寫了原理和使用方法,我挑選了其中約二十項最新奇的用途讓人用中國墨水繪製了使用說明圖,這些說明訂成了一個小冊子,在機器進呈皇帝前就要送他御覽」。乾隆皇帝對此也興趣濃厚,「我還奉旨於嚴寒稍退時去那裡(指圓明園———筆者注)教四名太監使用兩位新來的傳教士跟前進行操作時,我要向陛下解釋抽氣機的性能和作用。」

第二年,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九、初十日(1773 年3 月10 日、11 日)兩天,乾隆皇帝來到如意館,讓蔣有仁解釋每一種空氣的壓縮、膨脹及其性能的實驗,還希望知道「機器內部是如何運作的」。乾隆皇帝離開後還令將機器送到他那裡,重複做過的實驗。第二天,乾隆皇帝再次前來,蔣有仁拆開機器,向他「解釋了各種閥門、活塞、開關等等的作用」。乾隆皇帝很快就明白了氣門閥的活動原理。安裝機器後,重新進行實驗」,「皇帝聽罷對前幾項實驗的解釋後便自行解釋後面的實驗以自娛。」乾隆皇帝還詢問了氣壓計水銀柱變化的原因。


後又做了空氣彈性和膨脹性的實驗,「這一連串實驗很中皇帝的意,在長時間的實險過程中他始終站在離機器很近的地方,實驗結束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房中並命人把機器送到那裡。」


令蔣有仁意想不到的是,乾隆皇帝還專門將他所起的「驗氣筒」,改名為「活氣筒」,是因為「活」 字更為「 雅典」,而且「在古籍中是用這個字來表示天體觀測和用以根據不同樣季節確定不同農活的其他的觀測的」。


乾隆皇帝對這「活氣筒」 十分喜歡,曾讓後宮妃嬪等觀看實驗。「這些實驗必須重複地做,因為陛下繼續樂此不疲,而且總讓我詳細解釋。」 有一天活氣筒被送到一幢西洋樓,以便與集中於此的許多歐洲珍奇物品一起保管。

「次日,這位君主為了表示他對初次見到的這架抽氣機的滿意,又給了李俊賢、潘廷璋修士(這架機器是以他們兩人的名義進獻的)三大匹絲綢———他們每人一匹,另一匹是給我的」。從以上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於西洋奇器的興趣是多麼的濃厚。那麼乾隆皇帝對望遠鏡、對於抽氣機的好奇,是否能上升到對西方科學的高度呢?根據前引蔣有仁的記述,乾隆皇帝也應該是中國人最早聽到大科學家牛頓名字的人之一吧!蔣有仁也曾明確記述:「他在這方面的好奇心使他就各種天體現象向我提出了無數的問題。」「皇帝對觀察天體的方法問了我許多問題」。蔣有仁所公開的他和乾隆皇帝的多次對話,其中就有很多有關西方科學的。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傳教士進貢的望遠鏡。


法國學者詹嘉玲認為康熙皇帝利用西學進行對帝國的控制,應該說乾隆皇帝也有利用西方傳教士繪製地圖對其服務,進行帝國控制的一面,但從表面上看,他對於西方物品的興趣,在器物層面似乎表現得更為直白、明顯。和乃祖康熙皇帝相比,乾隆皇帝沒有進行勾股演算、星位測量等等。蔣有仁曾記述到,當乾隆皇帝向他解釋了好幾個常見的天體現象,「我不曾料想,一個日理萬機的君主能把此類問題說得如此清楚和準確。我對一位內宮太監表示了我的驚訝隨後問他皇帝是否有時間學習此類知識,太監答道:皇上哪有空閑啊!」


|對西洋器物的廣泛興趣


乾隆皇帝對於西洋器物有廣泛的興趣,蔣有仁就記述在乾隆皇帝休閑時常去的幾個宮殿中不但有掛毯,而且「還有鏡子、繪畫、座鐘、分枝吊燈及他們歐洲擁有的其他各種最珍貴的飾物。」


這裡只是通過《宮中進單》所載貢品的視角,結合造辦處的檔案對此做一說明。乾隆皇帝賞收貢品,同時指定貢品的撥發地點,其中一些是「造辦處」。現在乾隆時期造辦處的檔案業已全部出版,正可以按圖索驥。需要說明的是,造辦處只是奉旨承辦活計,因此只有乾隆皇帝將物品交於造辦處並下旨交待處理的,才有可能在造辦處檔案找到相關的材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二月記事錄:


十五日催長四德、五德來說,太監胡世傑交西洋磁花瓶一對、西洋磁花尊一件、西洋白磁胎狗一對西洋嬰孩玩意一對。交新水法殿陳設。欽此。於本月二十五日舒敏將西洋花瓶等大件持進交水法殿陳設迄。


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皮裁作:


十一日,催長四德、五德來說,太監胡世傑交西洋法珠花三支。傳旨著拆開改小支交進。欽此。


於本月十八日太監王朝鳳將改過小支西洋穿花,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著添銅挺、銅絲攢湊戴花。欽此。


於本月二十日,催長四德、五德將改做戴花九支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


造辦處檔案沒有說明上述物品的來源,實際上來自乾隆三十一年巴新、汪達洪的貢品。


乾隆三十三年(1768)造辦處油木作六月檔案中記載:


初四日,催長四德、筆帖式富呢呀漢來說,太監總管王常貴交西洋磁花罐一對(一件蓋破)、西洋磁香爐一個、西洋白磁胎人獸三件。傳旨著配座, 其爐配蓋。欽此。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乾隆年間,傳教士進貢祝壽鍾。


於本月初六日催長四德等將香爐一件配得座蓋樣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照樣准做。欽此。


於本月初十日催長四德等將西洋磁花一對,畫得座紙樣一張,西洋白磁人物三件配得木座樣一件,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俱照樣准做。欽此。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匣作:


初四日催長四德、筆帖式富呢呀漢來說,太監胡世傑交西洋銅板畫四張。傳旨:配玻璃罩匣裝。欽此。


於二十七日庫掌四德等將西洋銅板畫四張配得玻璃罩蓋匣盛裝,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


上述的記載,正是乾隆皇帝對趙進修、金濟時的一部分貢品的處置,可以參見上文所開列進單貢品。


乾隆三十四年(1769)造辦處記錄事:


十月初三日,庫掌四德、五德來說,太監胡世傑交西洋借光鏡一件。傳旨交如意館,著西洋人將借光鏡如何用法之處認看收拾,俟駕幸圓明園時伺候呈覽。欽此。


於本月初四日唐阿僧保將西洋借光鏡一件,送赴如意館交訖。


造辦處匣作於乾隆三十四年十月:


初三日庫掌四德、五德來說,太監胡世傑交西洋金銀花緞囊大小三件(內一件盛兩樣銅板畫十四張)、榔膏狗四件。


傳旨將花囊配一面玻璃匣一件,榔膏狗四件亦配一件,俱查舊匣改做盛裝,得時擺水法殿。欽此。


十一月初四日,庫掌四德等將面洋金銀花緞囊三件、榔膏狗四件,各配得一面玻璃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


以上是對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嚴守志、梁棟材所進貢品的處置。上面只是乾隆皇帝收下的西洋貢品的一部分,但上述材料卻鮮活地說明了,乾隆皇帝在萬幾之暇,對於各式小件的西洋器物的處置極為關心,這或許更能表現出他的西洋品味吧。


|對西洋繪畫的持久興趣


對於乾隆皇帝的西洋情趣,錢德明在乾隆十九年(1754)有著精闢的觀察與論述:


這位君主的愛好就像季節一樣多變。他原先喜歡音樂和噴射的水柱,現在則喜歡機械裝置和建築物。惟有對繪畫的偏愛幾乎沒有變化。皇帝也可能會重新喜歡他曾經喜歡過的東西……


傳教士也分析,乾隆皇帝器重傳教士的原因之一,就是「 特別愛好繪畫」,而傳教士恰恰可以提供此等服務。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頓的中國人之一



乾隆帝戎裝像。西洋畫師郎世寧繪。


這裡結合潘廷璋的例子,對乾隆皇帝對西洋繪畫興趣的持久性做一詮釋。乾隆三十三年(1768)在清宮中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 病逝,而此時,清宮中只有兩位西洋畫家了,一位是艾啟蒙(Ignace Sichelbarth)另一位是賀清泰(Louis de Poirot),「新的損失使我們盼望新畫家的到來」,而艾啟蒙不幸又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風。


蔣有仁等推薦了畫家潘廷璋。在精心策劃的貢品中,就包括了潘廷璋所畫的人物像。這幅畫像在「進單」 中位列所有貢品的首位,無疑是讓乾隆皇帝對潘廷璋的畫技,以及他擅長畫人物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蔣有仁向宮中介紹潘廷璋時,說他「 善喜容、人物、山水等」。這裡蔣有仁也將「喜容」 置於「人物、山水」 之前。


果不其然,貢品呈覽的每二天,乾隆皇帝就下旨:「 新到西洋人二名著在啟祥宮行走。」據蔣有仁的記述,乾隆皇帝當時是讓潘廷璋畫一幅肖像。


潘廷璋在清宮中的地位自然無法與郎世寧、王致誠和艾啟蒙相比,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否能說,潘廷璋本人就是敬獻給乾隆皇帝的特殊「貢品」 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史觀 的精彩文章:

西方有多了解大清?看這20張地圖
亡國之君總被稱為敗類,康熙帝為什麼會「致敬」崇禎帝?
為什麼雍正帝一上台就打擊康熙帝的心腹太監?
乾隆帝是滿、蒙、漢混血兒?漢人血分還多於滿人?
高官私藏禁書:他從乾隆帝的棋子變成「棄子」

TAG:清史觀 |

您可能感興趣

半年十大突破,中國軍備科技突破氣勢如虹,西方感嘆嚴苛封鎖也難擋,最令人興奮的是中國根蘇醒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宋朝,科技發達,是中國歷史上的驕傲
如果西方文化沒有侵入中國,我們的科技樹會是什麼樣
美國大呼不可能:導彈衛星難逃中國這一科技眼皮
大秦帝國逆天的九大黑科技,真乃奇蹟是也
世界上最怪異的手槍大全,一半都是德國黑科技
大國崛起,中國讓老美也羨慕的那些黑科技
中國這一黑科技令世界為之震撼!全世界這次都要感謝中國人
這是喵星人的最黑科技!沒有之一!
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的,最強黑科技出現了,美俄都為之一震
讓上帝都驚叫的中國古代高科技,你知道幾個?不看恐怕要失傳了!
古人那些科技與時尚,這是飯盒?
最「聰明」的科技公司,沒想到排名最高的中國公司是它!
華強北是個什麼地方?他是我國一個神奇的科技場所
此地現在是科技之村,之前是什麼地方全中國80%的人不知道
中國科技早已不再是抄襲,而是世界在「剽竊」中國
納粹德國那些黑科技武器,最後一個留下未解之謎,希特勒得到外星科技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埃隆馬斯克與他的科技帝國
英國使團送給乾隆大批最新科技產品,但乾隆的做法卻讓人倍感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