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中美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1945 年是初發之時

中美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1945 年是初發之時

中美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1945 年是初發之時



作者簡介:

理查德·伯恩斯坦,現居於紐約,記者、文化批評家和評論員,曾為《時代》雜誌和《紐約時報》駐亞洲和歐洲的通訊記者,並且也是《時代》雜誌北京辦事處第一位主任。他撰寫了很多有關中國與亞洲的書,如《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終極之旅》(Ultimate Journey,《紐約時報》年度好書),《走出憂傷》(Out of the Blue,《波士頓環球報》 2002 年度好書)等。


譯者簡介:


季大方,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等,撰寫及翻譯著作十餘部。


書籍摘錄:

臨近 2013 年年底,中國沿海的一片水域因一個新奇的龐然大物的出現而立刻成為萬眾矚目之地。這是一艘航空母艦,從烏克蘭購買,在青島港翻新,被稱為「遼寧」號。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艘這樣的巨艦,因此,儘管不能像在世界各大洋任意巡弋的美國航母那麼迅捷,那麼強悍,但也標誌著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更重要的是,標誌著將其力量投射到遠離中國海岸的水域的意圖。


對此,美國自然興趣盎然,當「遼寧」號在驅逐艦和巡洋艦的護航下駛向國際水域時,美國出動了一批艦艇貼近觀察。其中一艘美國導彈巡洋艦,「考彭斯」號,幾乎與一艘迎面接近、「咄咄逼人」地橫阻其船頭的中國艦艇相撞,雙方都對對方的行為做出了憤怒的評論。


美國國防部長稱中國的行動「不負責任」,中國則通過新聞媒體宣稱「考彭斯」號非法闖入中國在南海宣稱的「禁航」區內。中國聲稱擁有幾乎整個南海,儘管這種說法不為美國或其他亞洲國家所接受。中國報紙《環球時報》警告說,中國有權利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而且「不能因為它過去不能夠主張它的利益就意味著它已經放棄了這個權利」。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葉,中美之間就在公海上發生過另外一些對峙事件,這是因為中國表明其長遠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在東亞和西太平洋的主導力量。


但對於歷史學家而言,中美關係發展到目前的最新階段,最引人注目的是與過去歷史的緊密呼應,特別是由早期中國共產黨軍隊所採取的行動,警告美國勿再插手,阻止美國在亞洲行使它認為是其最重要的力量。在這類行動中,最重要也最知名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爆發的朝鮮戰爭。當時,中美雙方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捲入了大規模的敵對行動。但與朝鮮戰爭相比,美國與共產黨中國之間的第一次武裝對峙要早五年發生,那個事件發生在中國港口城市天津和古老帝國首都北京之間的一條道路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分隊當時正在那條塵土飛揚、綠樹成列的道路上執行巡邏任務。

中美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1945 年是初發之時



時間是 1945 年 9 月,抵制日本侵佔中國大部領土達八年之久的慘烈抗日戰爭,剛剛在幾周前結束。美國派遣了海軍陸戰隊到中國的北部海岸去幫助維持當地秩序,並協助中國的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重新奪回其先前被佔領土。但是,在戰爭期間曾熱烈歡迎美國軍隊、外交官和記者的中國共產黨人,現在卻根本不想讓美軍在中國的土地上立足。憤怒中雙方交火射擊,各有死傷和俘虜,其中包括一些正在搜集共產黨人不想讓他們擁有的情報的人員,他們的使命與近七十年後「考彭斯」號所從事的使命相同。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 1945 年標誌著美國和中國共產黨人之間對抗的起源,雙方的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一樣,不斷受到困擾,又不斷得到恢復,即使曾經有那麼幾個階段,雙方關係打得火熱,高調宣稱共同利益,似乎在此期間,過去的猜疑和仇恨已經被永久摒棄。這是一種自行其是的奇特的對抗,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和美國似乎從友好合作中得到的好處比從衝突中得到的要多得多,譬如貿易和投資,共同應對環境惡化、恐怖主義和核擴散等。 1945 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於從天津到北京的公路上發生衝突之前,美國和中國共產黨人之間不但在抗日戰爭中互相合作,並且還熱情洋溢地談到了有關未來的宏圖偉業,美國的資金和技術將被用於其中以幫助中國擺脫貧困。


當然,這種好事並沒有發生。雙方在 1945 年年初似乎還很輕鬆愉快的心情逐漸惡化,早先常有的宴會、祝酒詞和友誼的聲明被武裝衝突、相互指責,以及特別是來自共產黨人憤怒表達的永久且不可避免的敵意所取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中美之間最近的競爭都起源於那一年,但這種敵對的模式正是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結束前後幾個月里,其後果便是先後發生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惡戰。

這種模式是否可以避免?事情是否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發生?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對 1945 年所發生事件的記載中找到。對於中美兩國而言, 1945 年是個轉折點,在未來的歲月里,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對我們這個星球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兩國之間的關係都要多得多。


題圖由出版社提供

中美關係就像反覆發作的疾病,1945 年是初發之時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本吃貨的美食科普,來,請把它當作一份開胃小菜
Nendo 椅子【好奇心日報】
McDonald X Colette 時尚單品【好奇心日報】
Aurélien Barbry 廚具【好奇心日報】
KAZbrella 新一代雨傘【好奇心日報】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30年前中的劇毒,今天終於發作了
盤點2017年度捲髮,選擇困難症又發作了!
癌症在發作前2年的徵兆
26歲女子癲癇10年,每天早起頻繁發作
我國每年約31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新發患者 發展為卒中前沒得到有效治療
160期:發作也不願治療 那就是中二病
面癱發作時的11個癥狀有哪些
鏡鑒雙相路之四:2008年9月,第三次發作,輕躁延續
3歲男孩患病重76斤 曾一天發作癲癇80次
身體的10個「魔鬼時刻」,全在這份「疾病發作時間表」里了
患有癲癇的「雙面人」奇蹟存活,曾每天發作400多次
60歲男子心梗發作誤以為是中暑,錯過搶救時間,兩者對比一下
14歲胖墩體重220斤 晨跑後「腦梗」發作癱瘓失語
牛皮癬反覆發作,做到這6點,十幾年不複發
同樣產復,41歲林心如和28歲楊穎差別好大,整容後遺症發作了
男子便秘30年反覆發作,中醫三診藥到病除
實拍:4個月嬰兒每天發作癲癇上千次,經過3個小時手術出現奇蹟
他只有26歲,心臟病發作,只因為有兩個愛好!
兩歲女孩患有腦神經缺失,每天發作20次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