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彌陀要解》(3)

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作者:樂觀


前面簡單地介紹了鳩摩羅什大師對中國大乘佛教各宗派的貢獻。介紹了《彌陀要解》的作者,凈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的生平。


下面看《彌陀要解》的第一段,它主要包含了兩部分內容:首先,蕅益大師在這裡說明了自己著述《彌陀要解》的因緣;然後是按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敘述《佛說阿彌陀經》的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五部分內容;最後分三部分講述《佛說阿彌陀經》正文: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

先看大師著述《彌陀要解》的原因。


一、為什麼要著述《彌陀要解》


過去、現在十方一切諸佛無時無刻不在慈憫、憶念我們,根據我們凡夫眾生的各種根基,對我們施以教化,但我們卻一直迷失在輪迴中。


古大德往往用「群迷」來形容我們,是因為眾生本來都具備如來德相,卻因為妄想執著而迷失在輪迴大夢之中。本來人生的一切都在變化,並沒有可以主宰、永恆不變的自我,但我們卻一直向外追求,希望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要永遠在自己身邊,執著感情、名聲、地位、財產、身體都要變得越來越好,不能接受這些事物不可控、沒有常態的規律。事物的真相就是因緣假和,在剎那剎那地變化,不能接受的結果就是各種痛苦煩惱。


在《楞嚴經》中,記載了波斯匿王對自己身體認真觀察後,得出的結論是:此身終從變滅。佛陀問為什幺,波斯匿王回答說,我過去還是幼兒時,皮膚潤澤;長大成人,血氣方剛;現在衰老,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跟過去無法相比。這些變化都是在不知不覺間悄然發生的,寒暑遷流,逐漸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如火成灰,因此知道我的身體終將變滅。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看清楚這些,放下執著,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最終明白生命的真相。


因為痛苦的種類繁多,因此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方法也就多種多樣。釋迦牟尼佛出世,為我們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執著。在眾多的修行方法中,最直截了當、最圓滿、最能讓我們頓然超越的,莫過於念佛求生凈土。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念佛求生凈土又有三種方法:一是持名念佛,二是觀想念佛、三是實相念佛。持名念佛就是直介面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觀想念佛又有兩種:一種是觀想佛的塑畫像,也叫觀像念佛,另一種是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及佛的圓滿功德,叫做觀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念都歸於諸法實相,這是法身大士才能達到的境界。

在這些念佛法門中,最簡易,最穩當的,莫過於第一種,信、願、專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凈土三經之中,古大德們唯獨把《佛說阿彌陀經》定為僧人每天的日課,正說明持名念佛一法普被三根,於理於事都含攝無餘,宗門、教下都不例外。真的是不可思議。


歷朝歷代都有人對《佛說阿彌陀經》進行註疏,因為時間久遠,所存無幾。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義理廣大精微;幽溪傳燈大師的《彌陀圓中鈔》用圓融中道的理來解釋阿彌陀經,高深洪博,就像日、月照耀於中天,大家有目共睹。這兩本注釋含義豐富、深刻,邊涯莫測,從而使得很多初學的人不容易理解。因此蕅益大師著述了《彌陀要解》,自謙不敢與二位長老媲美。


二、五重玄義


接著先學習《佛說阿彌陀經》的五重玄義。

五重玄義又叫做五重玄談,天台宗智者大師在講解佛經之時,都用五重玄義的方法。就是從五個角度,把經文分成五部分來解說其含義。


1.釋名:就是解釋佛經的標題。


2.辨體:就是辨別佛經所揭示的義理,比如諸法實相。


3.明宗:就是說明佛經所確立的修行宗旨,比如信、願、持名。


4.論用:從宗旨來評論本經的作用,比如眾生往生凈土,不退回輪迴的作用


5.判教:就是判別佛經的教義是歸於大乘、小乘、權(隨他意方便教)、實(隨自意真實教法)中的哪一種。


附原文:


原夫諸佛憫念羣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凈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凈土三經竝行。古人獨以彌陀經為日課。豈非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無遺。統宗教無外。尤不可思議也哉。註疏代不乏人。世湮所存無幾。雲棲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圓中鈔高深洪博。如二曜中天有目皆覩。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敢與二翁強同也。


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玄奘與唐大莊嚴寺
《彌陀要解》(2)蕅益大師
天台五時(八)五時與五味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倪其心:古籍目錄著錄體例(上)
古都洛陽:班固修《漢書》 奠定後世「正史」體例
新聞寫作的體例差異與基本範式
中國傳統文化之傳統家譜常識和體例
詹皇奪冠之路就此結束?美媒體例五大理由力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