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揭秘科技成癮:人們為何會上癮?該怎麼破?

揭秘科技成癮:人們為何會上癮?該怎麼破?


3月25日消息,《紐約時報》刊文講述了紐約大學營銷學教授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有關科技成癮的著作的主要內容,稱科技領袖們都非常清楚他們的產品有多容易讓人上癮,為什麼其他的人不知道呢?為什麼大家都會沉迷其中呢?



揭秘科技成癮:人們為何會上癮?該怎麼破?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永遠都不要對自己的供貨上癮


2010年年末,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向《紐約時報》記者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表示,他的孩子從未使用過iPad。「我們會限制孩子在家裡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


比爾頓發現,其他的科技領袖也對自己的孩子實施類似的限制。前《連線》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對於孩子在家使用各類電子設備的時間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原因是我們已經親身見識過科技產品的危險性。」他的五個孩子被禁止在卧室使用電子產品。Blogger、Twitter和Medium的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給他的兩個年幼兒子買了數百本書籍,但沒有送他們iPad。一家分析公司的創始人萊斯利·戈爾德(Lesley Gold)也不允許她的孩子在上學日使用電子設備。只有在孩子的功課需要用到電腦時,她才會放鬆要求。

這讓人很不安。為什麼全球最有名的那些科技主義者同時也是最恐懼技術的那一部分人呢?他們似乎在遵循著毒品交易的金規玉律:永遠都不要對自己的供貨上癮。


很多科技行業內部和外部的專家都跟我有著類似的看法。數位視頻遊戲設計師稱,他們不會去玩《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這種出了名很容易讓人上癮的遊戲;有位運動成癮症心理學家認為健身手錶非常危險——「世界上最愚笨的東西」——並誓言絕不會購買這種產品;一家網路成癮診所的創始人表示,她不會去使用那些推出沒有三年時間的電子設備。她從來都不打開手機的響鈴聲,會有意「錯放」手機的位置,從而避免總是忍不住去查看郵箱。


Facebook的動態消息有著無窮無盡的信息;Netflix會在你觀看完一集電視劇後自動跳到下一集;Tinder鼓勵用戶不斷滑動屏幕,以便找到更好的約會對象。用戶在受益於這些應用和網站帶來的便利和樂趣的同時,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設計倫理學家」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看來,問題並不在於人們缺乏意志力,而在於「在設備屏幕的另一端有上千人要打破你的自律習慣。」


這些科技專家擔憂電子產品帶來不利影響是有充足的理由的。身處科技行業的他們,發現了兩樣東西。首先,我們對於成癮的理解過於狹隘。我們通常會認為成癮只是特定人群固有的東西——我們給那些人貼上上癮者標籤,比如海洛因依賴者、連續不斷地抽煙的尼古丁成癮者和葯癮者。該標籤暗示他們與其他的人不一樣。他們或許終有一天能夠克服癮症,但目前來說他們要歸屬於各自的成癮類別。


事實上,成癮很大程度上是所在環境和境遇造成的。喬布斯對此非常清楚。他不讓他的孩子碰iPad,是因為他知道雖然這會讓他們不大可能成為物質成癮者,但他們會很容易被iPad的魔力所吸引住。這些企業家知道,他們所推銷的產品工具——設計目的就是變得無法抗拒——將會引誘所有的用戶。成癮者和其他人之間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可以說我們距離變成成癮者都只有一個產品或者一次使用體驗之遙。

數字時代更容易讓人出現成癮症


數字時代的環境和境況比起人類歷史上任何其它的時代都要更容易讓人出現成癮症。1960年代,人們的誘惑只有少數幾樣:香煙、酒精和價格不菲且通常很難買到的毒品。而2010年代,人們面對的誘惑則多不勝數。有Facebook誘惑,有Instagram誘惑,有色情內容誘惑,有郵箱誘惑,有網購誘惑……簡直是不勝枚舉——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都要多,而我們才剛剛認識到這些誘惑的威力。


相比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的那些笨拙技術,現代科技更加高效,更加容易讓人上癮。數以億計的人通過Instagram帖子實時分享他們的生活,別人也很快就會以評論和點贊的形式對那些生活內容進行評價。曾經要1個小時才能下載完的歌曲如今幾秒鐘就能弄下來,當初讓人不願意去下載的那種遲延已經消失不見了。科技在給人們帶來便利、速度和自動化的同時,也讓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人類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受一連串反射色的成本效益估算驅動的,這些估算會判斷某樣行為要做一次、兩次、100次還是不做。當一樣行為的效益明顯超過成本時,你很難不去不斷重複地做,尤其是它能夠打動你的心弦的時候。


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被點贊會打動你的心弦,就像你在《魔獸世界》中完成一項任務得到獎勵一樣,又或者像看到自己的推文被數百位Twitter用戶轉推一樣。那些創造和改進技術、遊戲和互動式體驗的人非常精通於他們的工作。他們會對數百萬的用戶進行數千次的測試,以便了解哪些改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哪些背景顏色、字體和音調能夠儘可能地提高用戶黏性,以及能夠將用戶的失望程度降到最低。隨著一種使用體驗的演變,它會變成一個不可抗拒的武器化版本。2004年的Facebook非常有趣好玩;而2016年,它成了一種成癮體驗。


越來越難抗拒

成癮行為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近幾十年來,它們變得越發難以抗拒,變得越來越常見,越來越流行。這些新的成癮行為並不涉及某種物質的攝入。它們並不是直接將化學物質引入你的身體內,但卻能產生類似的效果,因為它們極具吸引力,且經過人為的精心設計。像賭博和運動這樣的一些成癮行為已經過時;像煲劇和使用智能手機這樣的成癮行為才是相對比較新的。但它們都在逐漸變得更難抗拒。


對於這一問題,有位臨床心理學家表示,「與我共事的人全都至少有一種行為成癮。我有患者甚至同時存在各種行為成癮:賭博、購物、社交媒體、電子郵件等等。」她描述了幾位病人的情況,他們全都事業有成,年薪達六位數,但卻備受行為成癮的影響。「有位女士非常漂亮,非常聰明,也非常有學問。她有兩個碩士學位,她是位教師。但她沉迷於網購,也因此欠下8萬美元的債務。她對幾乎所有她認識的人隱瞞了自己的成癮問題。」


這是常見的話題。「隱瞞行為成癮非常容易——比隱瞞物質濫用要容易得多。這讓它們變得非常危險,因為它們能夠長期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另一位同樣也事業有成的患者也沒有讓她的朋友知道她的Facebook成癮問題。「她當初經歷了一場痛心的分手,之後的很多年裡她一直在網上跟蹤她前男友的一舉一動。Facebook的存在,讓一段感情結束後兩人徹底斷絕關係的難度大大加大。」有個男患者一天查看電子郵件數百次之多。「他就是無法放鬆自己,假期期間也無法享受其中。但你是無法想像的。他非常焦慮,但在別人面前他表現的很好;他在醫療保健行業有著非常成功的事業,但你永遠都無法想像表面光鮮的他背後有多少的痛苦。」

「社交媒體的影響非常巨大,」另一位心理學家表示,「社交媒體完全塑造了我接觸到的年輕人的大腦。」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往往會提醒自己一點:我可能會花五到十分鐘去了解年輕人與朋友或者女朋友發生了什麼爭執,期間我會記得去問爭執是發生在簡訊、電話還是社交媒體上。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簡訊或者社交媒體』。但在他們講述他們的情況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聽上去我聽到的是「真實」的面對面交流。我總是會停止做筆記,去進行思考。這個人對於各種溝通方式的區分跟我不一樣……這帶來的結果往往是關係分離和行為成癮。」


成癮行為背後


《無法抗拒》一書探討成癮行為的出現,研究它們緣起於什麼,誰造成它們的出現,有什麼心理技巧使得它們如此有吸引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行為成癮的危險性,以及如何將同樣的科學原理應用於好的目的。如果應用設計師能夠引誘人們在一款智能手機遊戲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那政策專家或許可以也鼓勵人們節省更多的錢來養老,或者給慈善組織捐贈更多的錢。


從道義上說,技術並沒有好壞之分,直到它被企業應用於大眾消費。應用和平台通過有意的設計能夠變得鼓勵用戶多進行社交連接;又或者,像香煙一樣,它們通過設計能夠變得很容易讓人上癮。很不幸,當下的很多科技成果都很容易讓人上癮。


在很多方面,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非常相似。它們會激活相同的大腦區域,它們受部分相同的人類基本需求所驅動:社會交往和社會支持、精神激發和效能感。剝奪掉人類的這些需求,他們會更有可能同時出現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


行為成癮由六種因素組成:有吸引力但難以企及的目標;不可抗拒的、不可預測的正面反饋;日漸取得進展和進步的感覺;越來越困難的任務;未解決但需要解決的緊張關係;強勁的社會聯繫。這些因素各不相同,但當下的行為成癮至少存在其中一種因素。舉例來說,Instagram很容易讓人上癮,因為有的照片會吸引大量的人點贊,有的則不能。用戶會發布一張又一張的照片來追求再被很多的人點贊,因此會定期回訪該網站來支持他們的朋友。遊戲玩家玩特定的遊戲會連續玩好幾天,因為他們要去完成任務,因為他們已經跟其他的玩家建立了很深的社會聯繫。


如何解決行為成癮問題?


那麼,要如何解決行為成癮問題呢?我們要如何與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成癮體驗共存呢?數百萬戒除酒癮的人不再去酒吧,但要克服網癮的人在生活中難免要使用電子郵箱。沒有電子郵箱,你不能申請旅行簽證或者應聘工作,不能開始上班。越來越少的現代工作可以讓你避免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不同於成癮物質,成癮性科技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完全戒除那些行為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其它的選項。你可以將成癮體驗局限於生活的某一個方面,同時追求一些可幫助養成健康行為的好習慣。與此同時,一旦你明白行為成癮的運作原理,你可以減輕它們的不利影響,甚至將它們用在好的方面。那些驅使孩子玩遊戲的原理或許同樣能夠驅使他們在學校努力學習,驅使人們運動成癮的目標或許也能夠驅使他們多存錢用於退休養老。


行為成癮時代出現還不久,但早期的跡象卻表明危機可能會來臨。成癮問題危害巨大,因為它們會讓人們無法正常追求其它的重要事情,從工作到娛樂,再到基本的衛生和社會交往。好消息是,我們與行為成癮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能夠做很多的事情去恢復智能手機、電子郵件、可穿戴科技、社交網路和流媒體視頻的時代誕生之前的那種生活平衡。關鍵在於,了解為什麼行為成癮會如此猖獗,它們是如何利用人類的心理機制的,以及如何克服那些會傷害我們的成癮行為和反過來利用它們來讓自己受益。


文章來源:網易科技


網易企業服務提供商/湖南領先網路科技163.HN.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領先網路 的精彩文章:

Synthetic Biology One開始提供基因編輯課
科學家發現「迷失大陸」 大部分被埋在印度洋海底
2017年哪些科學問題讓科學家充滿期待又感到恐懼
俄羅斯大叔打漁時都遇到過哪些「怪魚」?
面試應該先討好人工智慧?

TAG:領先網路 |

您可能感興趣

鬼!揭秘:為什麼人們會看見鬼魂!
人們為什麼會偷情?
春季來了人們為何就會無精打采?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揭秘!歷史上真的有女兒國?女人們又是如何懷孕呢?
揭秘女人們那些瘋狂的性幻想 你知道嗎?
人們為什麼走神?
人們為什麼喜歡魔術?
為何人們總是那麼好奇?
骨科十萬個為什麼:「骨刺」是什麼?人們為何對骨刺這麼緊張?
吳帥:人們為什麼會為中醫掀桌子?
歷史上岳飛是怎麼死的?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嗎?
揭秘:唐代女人們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古代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思美人:騷人們都是怎麼撩妹的?
古人們都是怎麼避暑的?
人們未來逃離地球究竟會是什麼原因?蟑螂進化後會變成
揭秘為什麼女廁所的隊那麼長?女人們都在裡面幹什麼?
為何人們會有狂暴症?
婚外情,為什麼人們會有個「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