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始祖倉頡書法欣賞
蒼頡書法欣賞
王正鵬(土家族)/文/攝影
蒼頡 又名倉頡、皇頡。傳為黃帝左史、後人亦稱史皇。姓候岡氏。相傳漢字為其所造。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云:「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先秦諸子如《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皆載蒼頡造字之說。其書跡,《淳化閣帖》卷五載古篆二十八字;宋鄭樵《通志。金石略》載:《倉頡石室記》,有二十八字,在倉頡北海墓中,士人呼為藏書室,周時自無人識,逮秦李斯始識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漢叔孫通識十二字,其實均為後人附會作偽之書。(摘自《中國歷代書畫名家辭海》第1頁。內容無增刪。)
(王正鵬收藏品)
釋文: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
列世式氣光名左互又
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
此為宋大觀三年(1109年)刻本。為孤本。
蒼頡 約前30世紀。中國文字創作者,後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都是據於此發展起來的,中國文字的先驅,是研究古代文化文字的佐證,漢字不是創於韓國、日本,或者其他國家,最早創於中國。漢字是傳入韓國、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漢字的申遺問題應該是這樣的:
可以申請漢字創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項目中國可申請!可以申請漢字傳播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項目韓國、日本,或者其他國家亦可申請。中國漢字,雖然是流通文字,但也遭到外來文字的干撓,漢字也會有瀕臨滅絕的跡象,世界遺產公約:
凡因瀕臨滅絕的文化,屬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圍,之規定。自30年代起,中國人在學習日語,韓語,俄語,英語,阿拉伯語,德語等語言文字;50年代進入高潮,70年代後進一步進入高潮,並作為晉陞的一門必考條件而對於升學、提干、職稱等項的考核要件;50年代前使用繁體漢字者眾多,50年代後使用簡體漢字。簡體漢字,對於漢字的傳承起到了繁體漢字的抵觸作用。
事實是:歷史是用文字記錄和作為證據的!是文人在當代的歷史活動中所使用的文字作為證據的證明當時的歷史存在!黃帝是誰?誰來證明?蒼頡證明確有黃帝,蒼頡的文字告訴我們。誰能證明有蒼頡?許慎告訴我們。有諸葛亮嗎?鍾繇、皇象、曹操告訴我們。王羲之說兩晉;羊欣說南北朝;吳道子、張萱、張旭、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顏真卿說唐朝;楊凝式、貫休、董源說五代;文同、米芾、張擇端、蘇軾、趙佶、黃庭堅、梁楷證明了宋朝的存在;耶律題子說遼代;完顏亮說金代;王冕、吳鎮、趙孟頫說元代;仇英、文彭、文徵明、沈周、唐寅、董其昌說明代;王鐸、任熊、朱耷、鄭燮、金農、柳如是說清代;吳昌碩、李叔同、魯迅說近代;于右任、毛澤東、齊白石、葉淺予、亞明、關山月、啟功、張大千、李可染、李苦禪、陸儼少、柳倩、趙朴初、徐悲鴻、郭沫若、黃胄、黃賓虹、傅抱石、程十發、舒同、董壽平、蔣兆和、謝稚柳、潘天壽說現代。當代的歷史誰為後輩證明?50年代推行了簡化漢字,哪一個書法家在50年代至2008年代期間是用簡體漢字書法敘述這段時間的事實呢?80年代就有漢字繁體的提法,2008年又有漢字繁體的提法,然而外語又是必考核課,80年後生人又造火星漢文。簡體漢字,這段能夠證明歷史的文字消失了。如同一陣狂風刮過,雖然感覺到風的力量,但卻抓不住用來證明;如同人在陽光下的影子,雖然能看到、拍攝到,卻抓不到一樣。這就是我講的瀕臨滅絕的漢字傳承問題。


TAG:聞是書畫 |
※「書祖」鍾繇書法欣賞
※書法珍寶‖小楷鼻祖鍾繇珍藏版書法欣賞
※乾隆皇帝書法欣賞
※洪秀柱書法和馬英九書法欣賞!
※慈禧太后御筆書「福祿壽」三字軸 書法欣賞
※雍正書法欣賞
※書法大家王羲之楷書欣賞
※書法欣賞:啟功小楷書法太美了
※秦檜書法欣賞
※蔡襄書法欣賞
※書法│米芾書法欣賞
※朱熹書法欣賞!
※吳昌碩 書法欣賞
※朱德書法欣賞
※歷任韓國前總統漢字書法欣賞:楷書書法、隸書書法
※蔡卞書法欣賞
※蔡襄書法欣賞!
※曹寶麟書法欣賞!
※書法欣賞 王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