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愛把東西裝袖子里,不怕掉出來嗎?
電影電視中經常看到這的橋段,古人伸手從袖子里拽出一封信或者一把銀子。誠然古代衣服的確沒有口袋,可是把這麼多東西裝進袖子里,怎麼能裝得下,不會不舒服嗎?不擔心掉出來嗎?
我們都知道,直到滿清入關前古人一直是穿漢服的,漢服以其端莊大氣儒雅飄逸深受人們喜愛。來仔細看看這套漢服,與今天我們穿的衣服有何不同?
沒錯,袖子和口袋。
漢服的袖子寬大卻沒有口袋,其實這是把袖子和口袋二合一了。想想也是,如此儒雅飄逸的漢服如果出現幾個鼓鼓囊囊的口袋,的確大煞風景。裝在袖子里,因為袖子足夠寬大就不會顯得臃腫難看了。
從漢代開始,當時的衣服袖子叫做琵琶袖(貌似又是垂胡袖),袖口很小,一般跟手腕差不多大小,可以放一些小的東西。
其實,古代穿這種寬袍大袖的漢服的,基本都是達官貴人和讀書人,也就是說都是不用干體力活的。像普通勞動人民則傳一種叫短褐的窄袖衣服。在這種寬袍大袖裡其實是有口袋的,口袋的位置在手肘的後面也就是上臂位置,而且是與袖口反向開口,這樣雖然裝了東西也不妨礙古人見面作揖等,也不用擔心東西會掉出來。
東晉醫學家葛洪就曾寫過一本醫書《肘後備急方》,書名的「肘後」一詞,就是說這本書可以放在肘後的口袋中隨身攜帶。「袖珍」一詞也是來源於此。而我們常說的成語「袖裡乾坤」是說這人袖子里裝的東西,「兩袖清風」則用來比喻官員作風清廉的。
當然,古人並不是什麼都往袖子里裝的。除了袖子漢服的胸前也可以放東西,古人喜歡外束腰帶,胸前對襟處又有個開口,這樣此處也成了一個口袋。電視劇中也經常看見從胸前掏東西的鏡頭,詞語「懷揣」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把東西放在胸前的一般都是普通勞動人民,一則他們衣服沒有寬袖可做口袋,二來胸前掏東西這個動作不太文雅,文人們不願意做。
說回袖子,古人一般在袖子里也就是裝裝書信、少量銀兩和其他一些小東西、貴重東西。再大的東西可以掛在腰上,如錢袋、刀劍、印章等。如果有更大或更多的東西,那就要用行囊了,電視里還經常看到有書生背著書袋、平民或商人背著褡褳,這些都是古人攜帶東西的工具。
世間凡塵皆往事,且看且珍惜!請關注頭條號 凡塵往事,每日奉獻更多精彩原創!


※這個女人設計了清朝官服和旗袍,她還救過康熙的命
※戲耍了萬千男人的紅顏禍水褒姒,下場竟然如此凄慘
TAG:凡塵往事 |
※古人在袖子里放東西為什麼不掉出來?
※古人的袖子怎麼裝那麼多,東西卻不會掉下來?
※你脫下了裙子,卻掏出來我最想掏出的東西!難忘啊!
※古人的衣袖都有哪些作用?用來裝東西為什麼不會掉?
※男子在路邊瘋狂砸石頭,砸出來的東西讓人羨慕不已
※洗澡搓下來的東西,在你們那裡叫啥?
※出門就想吃別人東西的孩子,孩子嘴饞壞毛病怎麼戒掉
※農村這些被扔掉的東西,有人卻把它們變成了寶貝!
※拉肚子了,還敢吃東西嗎?
※他把鄰居不要的破爛皮箱撿回來,竟做出超神的東西!
※別人忙著出去玩的時候,我都買了哪些東西?
※太牛了!把東西藏在這個柜子里,小偷也找不到
※為了孩子們,藝術家也是蠻拼的!弄出這麼幼稚的東西
※女子打開罐子看到奇怪的東西,弄出來後嚇自己一跳!
※原來狗狗出門要帶的東西不比孩子少!
※古帶人買東西的時候都是從袖子里拿出錢幣,別有乾坤
※洗衣機太臟不好清洗?教你一招,讓髒東西自己跑出來!
※女子剖開買回來的魚肚子時,嘴裡爬出的東西把她嚇壞
※冬天出門要帶東西太多塞不停?這三款「購物袋」讓你能把家都「搬」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