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潮汕丨神明崇拜對今天的年輕人還有影響嗎?

潮汕丨神明崇拜對今天的年輕人還有影響嗎?




轉載自公眾號聽潮(ID:heartide)


聽潮,以全球視野發現潮汕文化價值



「迷信」是外界對潮汕的刻板印象之一。地主爺、天公、伯公、月娘、觀音娘娘、佛祖、門神、媽祖、財神、祖宗......潮汕人供奉的神明如此之多,大街小巷藏著的庵堂廟宇數不勝數,馬路上常常能看見「佛祖生日」、「媽祖生日」等告知善男信女前去供奉的大紅招貼,隆重的還會專門請潮劇團來演出。




這些神明在潮汕被統稱為「老爺」。「拜老爺」的習俗已經成為大部分潮汕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催生了「營老爺」等游神民俗活動。




潮州「營大老爺」活動的鯉魚舞表演,庄婉聰攝



對於今天的潮汕年輕人來說,繁文縟節的「拜老爺」程序,他們其實了解不多。但由於從小受家庭濡染,」老爺「乃至神明觀念也不知不覺植根在他們的血液里。在他們的人生長河的若干關口,他們會完成一次次的與神對話,對他們未來的軌跡有所指引。




在中國社會信仰滑坡的當下,來自潮汕的年輕人可能成為其中獨特的群體。

這一議題之前並沒有被過多揭示過。現在我們尋找了幾位生活在上海、廣州和汕頭的潮汕年輕人,請他們聊聊自己心中的「老爺」,以及這種世界觀對他們的影響,無論他們去到多遠,現在生活在什麼地方。







人總得相信點什麼






「你是我去庵里撿回來的。」




Jasmine未上小學前,外婆如此解釋她的出生。這個故事偶爾會變成「垃圾桶撿來的」,因此Jasmine對這兩個故事都未給予太多信任。




庵堂本身倒是不假,外婆常帶她去溜達,清修的道姑們穿著藍灰色道服,十幾個跟她同齡的小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成為孤兒,流落於此,平日里由道姑們照顧。如果外婆的故事可靠,她便曾是這些孩子其中之一。




Jasmine跟著外婆去得最多的是「西天佛祖」廟。外婆跟「西天佛祖」里的人都很熟,有一位老阿姨是佛祖的乩童,也常來家中做客。




一杯茶,一支煙下去,老阿姨便會開始念念有辭地哼唱起來,雙眼微閉,聲音細小,和她平日平日的狀態截然不同。如果有想求解答的疑惑需要請求神明指示請求神明指示,這個時候就可以問。




後來這位老阿姨身體不好,來得少,外婆腿腳也不太便利,不怎麼出門。常來家裡做客的換成另一位老阿姨,她也有著重要的身份,是觀音娘娘的乩童,性情潑辣直爽,隔著厚厚的厚厚的防盜門都能聽見她的聲音,也常留下和Jasmine一家一起吃飯飲酒。




前不久,Jasmine的一位遠房姨媽給兒子娶媳婦,雙方已經把婚訂下,姨媽才想起來要問一問觀音娘娘——自然是問那位擔任乩童的老阿姨了。結果觀音娘娘說不合適,姨媽便不顧兩家的面子,打算退婚。




Jasmine覺得很荒謬,兒子的終身大事和愛情,因為娘娘一句話就毀了,弄得兩家都這麼難堪,有必要嗎?就算非退不可,怎麼不在訂婚之前先問清楚,非等訂完婚了才問?她的爸爸媽媽也幫忙勸姨媽,但姨媽以兒子的未來為理由,還是執意把婚退了。




對於像Jasmine一樣的潮汕人而言,

「老爺」文化不僅僅是單純的一種儀式,更是一種精神寄託,行為指南,甚至成為一種文化,滲入到她從出生便開始的人生道路里。





每次回潮汕家裡,

Jasmine都會在街上看見不少類似的招貼




出生於1992年的Jasmine,現在錢包里還藏著外婆給的符頭。但她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擁有向西天佛祖祈求自己能考100分的誠心了。




如今,她已在離家千里的上海從事媒體工作。如果頭疼感冒發燒,也只吃藥,而不會配上一碗符頭水——小時候,不管自己是肚痛腹瀉,還是感冒發燒,除了吃藥,外婆都會幫她點燃一張符頭,默念祈求保佑,將符頭燒成的灰化於水中,小心地飲三口,再蘸水抹一下額頭。




佛教里說人有輪迴,有因果報應,要做善事。




但Jasmine卻說:「我不太相信輪迴,人死了就死了吧,珍惜活著的時刻就好了,所以我很怕死。偶爾也會想,萬一報應這事真的存在怎麼辦,總之與人為善不是什麼壞事吧。」




「我做了一個夢,你外公在天上做官,我牽著你說走,咱們去找你外公,看看有什麼好吃的。那裡特別大,特別漂亮,桌椅擺得整整齊齊,有好多吃的,你外公工作很忙......」外婆跟Jasmine提過好幾次這個關於外公的夢。




Jasmine的外公生於汕頭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出生後受過洗。外公晚年患上癌症,病痛將他折磨得很苦,臨去世前,為了和外婆能在另一個世界相遇,外公改信佛教。




「如果那個夢是真的也不錯。至少外公在那邊過得很好。」想到外公,Jasmine有些哽咽。




和Jasmine一起喝符頭水的親哥哥,長大以後卻信了基督教,為此還在腿上紋了個「愛」字。




Jasmine覺得不管信什麼,

有個信仰確實很不錯,這樣無論你在做什麼,都知道有人陪著你,有人照看你,有某些規則約束你。




「可我現在還是不太信。如果說有跟信仰沾邊的時刻,就是祭拜去世的爺爺和外公。燃香、跪拜、望著香爐時,我真心希望另一個世界是存在的,他們能在那裡過得快樂,有吃的有穿的,沒有病痛。當然,也會祈求他們保佑我們萬事順利,但這個保佑的作用有多大,我沒抱太大希望。」




大學時,她曾經跟外婆抱怨過升學不順等問題。外婆教她,如果要辦什麼難辦的事,可以先默念一兩句咒語,祈求觀音娘娘保佑事情辦得順利。不過她最終還是沒有嘗試,因為擔心自己祈禱時心不夠誠,反而不好。




Jasmine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擁有某種信仰:「人總得相信點什麼,對吧。」






拜老爺是我們家排位數一數二的重要事務






同樣從事媒體行業的潮州人李梓新,是Jasmine的前輩,也生活在上海。




比起已經多年不拜地主爺的Jasmine一家,李梓新從小家裡拜老爺的習慣,更符合大多數潮汕家庭的常態。





李梓新




李梓新將自己至今的人生分為在潮汕的前19年,以及離開潮汕讀書、工作和生活的後19年。




接下來,後半段會開始一點點地與前半段拉開距離。




但前19年家裡拜老爺的習慣,已經埋藏在他的童年記憶里,也深深影響他的處世觀念。




小時候,家裡的食物會分為兩種:

拜過的和沒拜過的,它們各自有自己擺放的位置,彼此涇渭分明,神聖不可侵犯。




他和姐姐們都嚴格遵循媽媽的指示,不會碰沒拜過的食物,如果一串香蕉被摘掉了一個,整串都不能拜,媽媽只能重新準備。




拜老爺是李梓新家排位數一數二的重要事務,全家都會參與到貢品準備來,裡頭的規矩非常繁雜。




拜地主爺、拜天公是每月初一、十五各拜一次,通常有水果、餅食。逢年過節的貢品會更大型一些,比如中秋節拜月娘要有柚子和月餅,重大節日或者祖宗忌日祭拜時,三牲、甜碗等都要齊備。過年則要有全鵝和各種粿類。




拜完了,這些貢品才能被食用。由於祭拜頻繁,

在李梓新童年的80年代,這些貢品是他們家最主要的零食來源了。




燒紙錢也有講究。三姐弟都會幫家裡疊紙錢,燒紙錢的火不能滅,紙錢不能反著放進爐子,帶金色的一面必須朝上,紙錢必須燒透,否則「老爺」收不到,紙錢就白燒了。




李梓新已經在上海定居了不少年頭,如今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在上海的家沒有供奉觀音、地主爺和天公,但如果回潮州探望父母,剛好趕上拜老爺的日子,他也會參與拜一拜。





李梓新潮州家裡離開元寺不遠,有時如果回家,他也會陪家人朋友去開元寺拜




「老爺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民俗文明。現在文明的形式感太單一了。我對它還是挺有感情的,香燃燒的味道是一種從小在我骨髓里的味道。」




在李梓新心裡,

老爺有一種類似宗教的凈化作用,對自己為人處事和世界觀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我覺得要崇敬、尊敬他們,平時不能做虧心事,冥冥中,他們會給你一些保佑。」




「有這個東西是好的,這是社會維持秩序的紐帶之一。我心中有神明,他會指導我的生活,但我不信奉特別具體的神明,所以在上海家裡也沒有像我爸媽在潮汕那樣,專門去供奉,只是心中默念。」




李梓新更多擔心的是拜老爺習俗的傳承。家家戶戶都越來越簡化拜老爺的儀式,年輕人也更多地投入到新鮮事物中,拜老爺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是陳舊和落後的儀式,而非像他小時候一樣,是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




「我自己也沒有參與到日常的傳承,不過我總想著,

得找個機會去和老人記錄下這些拜老爺的步驟、儀式和具體講究。我怕它們最後都消失無人知曉了。

」 李梓新說。






有了信仰,可以提醒自己凡事看開一些






李梓新或許也不必太過擔心,受過高等教育、留過學的潮汕年輕人,也有願意回到潮汕,並且傳承拜老爺習俗的。




大大是80後,家裡的長輩都是黨員,爺爺還是因公犧牲的烈士,所以小時候,街頭巷尾信奉神明的香火,並未在他家燃起。





大大




直到他讀小學時,爸媽離婚,媽媽覺得日子不順遂,轉而祈求神明保佑。說來也巧,媽媽每次到五台山、峨眉山等有佛教或道教傳統的地方旅行,總會碰上師父說她「有佛緣」,送她字畫和保平安的珠串等物件。




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大大家和其他潮汕人家一樣,開始在初一十五拜地主爺。




「那時候外婆還會阻止,讓媽媽不要拜。」在大大家,媽媽會帶著他一起拜「老爺」,外婆反而不願意參與。




大大家還設有一座觀音,媽媽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去給觀音點一柱香,誦讀一段經書。




初一十五除了白天要拜地主爺,晚上也要拜天公。地主爺需要「接地氣」,所以香爐會固定放在家裡一個角落的地上。天公的香爐則不是固定的,到了拜的時辰,大大的媽媽會在陽台支一張小桌子,把香爐和貢品擺上。




拜老爺的貢品有很多講究,吃起來很麻煩的食物如瓜子是不能拜的,會讓你的事情變得很坎坷。有些家裡有孩子的,還會拜書,祈求老爺保佑孩子讀書聰明。




大大家拜的貢品一般有白切雞、魚、飯、青菜、蝦或貝類、豬頭肉、雞蛋、五果(五種水果)等,水果里最好有香蕉,寓意會遇見貴人。




「地主爺和天公管的不一樣,地主爺是專門管你這個地區的,有很多個,有點像居委會,會劃片,地主爺上去還有伯公,他們是有一定的管理層級的。天公就只有一個,保佑你風調雨順,是一個更大的神。」




大大原本在家鄉汕頭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後來到新加坡留學讀服裝設計。




新加坡華人很多,寺廟也不少,大大偶爾會去四馬路觀音堂拜。「

有一次設計做不出來,作業沒辦法按時交,老師不收,我心情很鬱悶,就去拜一拜,這樣心裡會好受一些。




大大當時的畢業作品也跟佛教有關,他打算用服裝還原一個真實、但是年輕化的佛教形象。他用了有一定彈力的棉麻面料,看起來有些「破破爛爛」的,用手工毛線在上面綉上佛頭,也在裡布呈現了佛頭,體現佛教講究「內在」的特點。




為了準備自己的作品,大大做了不少背景研究,才發現「道教還是比較有功利心的,祈求收入更好,家人更平安,而佛教是一種哲學,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原本來自印度的佛教里,佛祖只有一個,但是到了潮汕,跟道教有了不少融合,演變出很多個。




2015年,大大和合伙人在汕頭創辦眾創空間「未空間」,

公司的員工都是一群愛玩愛鬧的年輕創意工作者,但未空間也會在初一十五集體拜地主爺,公司里還供奉著財神爺。

具體準備什麼貢品,都由大大的媽媽向一位仙姑請教後,教給公司里一個負責文案的女孩,由她專門負責採購和準備。




老一輩向老爺許願,更多地是祈求能得到什麼,或者達成什麼,而對大大而言,

神明更像是一種寄託或是一個傾訴對象

。「每個月固定的拜拜,也是一個對自己的總結,這個月做了什麼,做成什麼樣,對神明和對自己都有個交代。對於像我這麼懶的人,這個形式很有必要。」




前不久,大大負責的一本畫冊出了些問題,客戶每天催大大交貨,但印刷廠卻答覆大大說只能盡量趕工,大大夾在中間,該做的工作都做了,便去求「老爺」。




「這一單我們賠了差不多一萬塊,不過能用錢解決也不錯,我也挺開心的。

有了信仰,有了寄託,可以提醒自己凡事看開一點吧。




大大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是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做一個好人。輪迴啊,下輩子的事情啊,我沒有想像太多。」






我每天都做早晚課






和Jasmine、李梓新和大大的狀態不同,80後音樂人香菇是個純粹的佛教徒,每天都會做早課和晚課,誦經念咒,每次花15分鐘到半小時。

如果當天有演出,香菇也會祈禱佛菩薩保佑演出順利,來看演出的人都平平安安。





香菇




在香菇看來,媽媽在汕頭家裡準備的拜地主爺、拜天公的祭品,其實不太妥當。「和佛教一樣,道家也是不能拜肉的,必須用素的去供養。」雖然他和媽媽提過,但是媽媽也未聽他的建議,還是按自己的習慣準備貢品。




香菇目前主要工作和生活在廣州,他在廣州和汕頭家裡都供奉著佛台。汕頭家裡的佛台供奉在廳里,佛台前點著一盞長明燈。如果不在汕頭,香菇會提醒媽媽去佛菩薩前祈禱一下,行個禮。「不過也不知道她有沒有這麼做。」




小時候,香菇也像其他潮汕孩子一樣,跟著家裡的長輩拜地主爺、拜天公,並未太多關注「信仰」的問題。




幾年前,他的好朋友出了一件很大的事,最後通過一位法師作法解決了。法師說是地藏王菩薩幫的忙,香菇因此開始關注佛教,閱讀佛經,慢慢地便信了佛教。




「佛教說的覺悟,就是『想通』。有時有很多經書放在你面前,你都不會去看它。聽到靈異事件你可能不會相信,但是你真正經歷了,你通過佛教理論解決了這些事情,你會發現真的是有神明的存在的。」




信仰就是你要把自己的生活往正面矯正過來。

佛教裡面說戒貪嗔痴,不能說謊、不能罵人、不能背後說人家壞話、不能打人。很多現在大家覺得可以做的事情,比如罵髒話,其實是不能做的。」




香菇逐漸發現,自己身邊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他所在的潮語說唱團體「一指團體「中,共有三人信佛教,一人信基督教。不管是信佛教、基督教還是其它宗教,他都很願意和他們彼此交流。




「信仰是好的,不需要因為信一種,而排斥其他。有了信仰以後,我會更清晰、更冷靜、更知道怎麼做會為大家好。不管是做音樂,還是在社會上,有了信仰之後覺得自己完全不一樣了。「




一次,香菇到一個寺廟禮佛,剛出寺廟沒多久,卻聽見身邊一位同樣剛拜完佛的阿姨在說別人壞話,罔顧佛法中戒律的要求。




「潮汕還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比較多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人沒有在修行,還在信不信這個事情上來來回回。

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沒有信仰,每天就是上班、賺錢、生活,不知道能做什麼事情,跟著事情隨波逐流,思想上受世俗封鎖,越來越固執。

潮汕人也有很多有脂肪肝的、喝酒太多喝得有病痛的,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身體能接受多少。」




前不久,大大陪媽媽去拜伯公,還碰見了自己的同齡朋友。據大大估算,那天去拜的大概有60%是媽媽一輩的,20%是爸爸一輩的,年輕人佔20%。




拜老爺的習俗,除了有在家拜的貢品準備等儀式,很多「營老爺」游神儀式還涉及到英歌舞、潮劇等傳統藝術形式,從傳承上看,逐漸邊緣化和簡化似乎已是必然。




但即便在更年輕的潮汕人的生活里,

拜老爺習俗總會以某一種形式存在,甚至更年輕、更酷。

比如前一陣潮汕年輕人朋友圈裡流傳著一張黑板報的照片,來自潮汕地區排名前三的重點中學,幾個高一的學生將調侃元素融合老爺習俗,設計了月考的動員海報。







黑板報以「高一生物月考試題」為主視覺元素,左側是讓考生放輕鬆的「老爺保賀逢考必過」等鼓勵話語,右側則為反映考生心聲的「公啊吶做尼物想無哩」(公啊,怎麼辦,想不出來)等。上書「Chaoshan Gods say we"ll bless you,you had better 猛猛去複習!」(潮汕老爺說我們會保佑你,你最好趕緊去複習)。




潮汕學生們這種祈求老爺保佑考試順利的行為,

跟外界大多數學生考前拜孔子,每個大學裡的孔子像考前都擺滿蘋果等貢品,本質也是一樣的。




大部分人的一生中,不會有遇上神跡的機會。但神明文化給每個潮汕年輕人刻下的印記,或許在他們的生命長河中總會顯現過一點什麼,不管是關乎信仰、世界觀,還是自己關於童年、家庭的歸屬感和記憶。






歡迎參與投票,分享你對「拜老爺」的看法。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巴塞羅那丨一塊永不融化的巧克力。
遇見一座城丨魔都,儂撒晨光再來?
依萍聽了就想跳的是哪座橋?
杭州丨前兩天,網易雲音樂的戳淚文案刷屏了地鐵。
德國丨八十歲奶奶自駕環遊世界,患癌也未中斷奇妙旅程!

TAG:那一座城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何謂「天」?何謂「神明」?
如果沒有了春天,人類是否會向神明祈禱?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印度人認為老鼠是神明的化身,每天都去朝拜!不怕被老鼠咬嗎?
對螞蟻來說人類如同神明 而對人類來說神明是外星人嗎?
道教敬奉神明是崇拜偶像嗎?
中國人的信仰:頭上三尺有神明,最終還是聽我的
日本有8座鳥居佇立在水中,從未見過的神秘光景,讓你覺得神明真的來過…
《奔跑吧兄弟》很受歡迎的5位女神明星,有你們喜歡的嗎?
怎樣叩拜神明?
過兒」古天樂和「姑姑」李若彤22年後聚首,但女神明顯老了
小年來,灶神明,窗花紅,你——還記得嗎
關於愛,這些希臘神明如是說
算命半仙說他註定無子,過了多年,才悟抬頭三尺有神明
那些神明論也都是人們
當曾經的女神明星們在電影中老了,嬌嫩的劉濤讓人最心疼
當女神明星素顏的時候,感覺有的變化還真大,或許你都比她好看!
屬豬的你:將有大喜要迎接,留神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