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他所構建的政治藍圖便全面崩潰,各種攻擊輿論紛紛湧現。張死後六個月,他的政治搭檔馮保即遭萬曆抄家。再過三個月,萬曆又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再詔奪「文忠」謚號,其子錦衣衛指揮使張簡修被斥為民。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萬曆十二年四月,皇帝再下詔查抄張居正家產。一向奉承張家的荊州府、江陵縣兩級地方官積極把握政治風向將功贖罪,親赴張府封門查禁,據說是為了嚴防財產轉移。張家子女被嚇得躲入空屋不敢出門,等抄家欽差到達啟門,張家已餓死十餘人。

終萬曆之世,無人敢為張居正平反。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儘管張居正主張講法治,觀其所為也確系以天下大利為重,在世時也是和萬曆相處的很好,為何死後遭到清算呢?

說到底還是皇權與相權之爭。

漢、唐以來,皇權、相權與民權歷來分離制衡。皇帝雖貴為天朝公司的董事長,但卻無權干涉具體行政事務;而相當於總經理的宰相雖掌握行政權,卻又須由皇帝考核任免;從原則上講,董事長與總經理都要受到股東代表的監督,這就是台諫。漢、唐之為盛世,就得益於這種三權分立、彼此監督制衡的政治構架。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但那些雄才大略的董事長往往更喜歡自己大包大攬。於是宋太祖便將台諫誘導為只監督宰相而不能監督皇帝,而明太祖則更進一步,在洪武十三年以宰相胡惟庸謀反事件為由頭廢除了相權,改以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就形成了傳說中的「獨裁」局面。

開創大明帝國的洪武朱元璋,除了給子孫們留下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還有一套相當折騰人的「洪武體制」:低效率的財政體系與不穩定的貨幣政策相互干擾,讓大明朝空有強大的國家實力卻無從兌現,從而在與瓦剌、韃靼等國際對手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局面。

這些好「獨裁」的太祖們雖精力旺盛、頭腦過人,卻不能保證他們的子孫都是同樣卓有效率的工作狂。洪武皇帝精明強幹且私心自用,他居然在公司的權力架構中,取消了總經理的位置!然而嚴酷的事實是:不是所有的董事長都是稱職的總經理。董事長長期自兼總經理的權力構架顯然不可維繫長久。

洪武帝之後的大明董事長們,只好偷偷摸摸在後院里雇幾個幫工捉刀,這就是內閣大學士。儘管大學士們對企業的體制問題瞭然於心,但卻無計可施,誰叫他們只有捉刀權,且還有不是一條道兒上的公公們內鬥牽制。直到潑天大膽的張居正出現。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為實現公司利益,滿懷職業經理人責任感的張居正不惜遊走在公司正統體制之外,結好司禮監,在張此後十年的執政中,司禮監與內閣一直保持著同穿一條褲子的親密交情 這是大明歷史上,兩大秘書處從未有過的和衷共濟時代。

然而張居正之所以為張居正,就在於他並不滿足於此。為了推行一場偉大的改革,他甚至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架空萬曆皇帝。

為了提高政府機關行政效率,張居正大力推行「考成法」,即執行落實到具體人頭的官員績效考核制度 這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按說這「考成」本不是什麼新創意,《大明會典》中早有成文。既然是按祖宗成法辦事,怎麼還會引起非難?且看看原流程和張居正修訂後的流程有啥差別。

《大明會典》原流程如下:各部門定期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一式兩份。一份投交司禮監轉呈董事長,一份留各部門紀監辦(六科給事中)備案。董事長接到各部門工作計劃後(司禮監轉呈),如果自己有把握,即刻就可批改迴文。若他吃不準深淺,便會找業務辦公室(內閣)諮詢一番,然後通過「內閣商討議案-皇帝批改備註-司禮監印璽發文」的流程反饋給各部門。

若各部門不能按期完成計劃,紀監辦(六科給事中)就有責任向董事長(還是通過司禮監轉呈)打小報告彈劾。而董事長則視情況予以懲處。顯而易見,這套考核流程的事權全在董事長。但若董事長偷懶怠工,由他主導的績效考核自然就形同虛設。這就是張居正之前兩百年的大明行政狀況。

有鑒於此,張居正乃修改傳統的督查考成流程,將各部工作計劃呈司禮監轉皇帝一條,修改為直接呈內閣審批備案。六科給事中監督各部,而內閣則擔負起監督六科給事中之權 也即是說,內閣再無須躲在後台坐等皇帝諮詢,而跑上前台親自唱起主角來。

由精明強幹的內閣所主導的績效考核效果,顯然超過了皇帝自為(皇帝和通常為他代庖的司禮監,其實都不是績效考核的專業人士)。但如此一來,「考成」事權就轉入了內閣之手,一向怠工而又從不辭職的皇帝則被架空。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這種「越軌」式的成功,未能被大明帝國公司的企業文化所允許和認可,從而使張居正在死後遭到清算,公司的權力架構也從此失衡。

雖然徹底清算了張居正,但驟然接過帝國舵盤的年輕皇帝,很快就發現自己根本力不能勝 張居正的成功,讓皇帝一度覺著天下也不難治,所以張居正一死,他便過河拆橋,但幾年下來就退縮了。無奈之下,他只得回歸傳統:繼續保持部門主管入閣兼任董秘理事的慣例,但卻沒有恢復司禮監的監督審核權,改把無所事事的公公們外放開礦監稅。

從此,業務秘書自身之間的意見分歧逐漸引發黨派山頭之爭,轉而成為帝國政治的頭號問題。從此政治秩序的反覆調整導致朝堂內訌不絕:司禮監重新上位與內閣的奪權之爭,被預定到了天啟年間;而廷臣之間的黨爭,則一直延續到了南明覆亡。

張居正死後會遭清算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縱橫談 的精彩文章:

春秋名相鄭國子產的用人之法:利而誘之用伯石
為何這位山東濰坊人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TAG:古今縱橫談 |

您可能感興趣

清算張居正始末
都說張居正和李太后有一腿,那為何死後還遭清算?
明朝首輔張居正死後為何會被萬曆皇帝清算?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沒和張居正那樣,被小皇帝清算?
萬曆皇帝為何要清算張居正?不是因為報復,而是張居正太有錢了!
如果日本永遠不會徹底認罪,犯下的戰爭罪行該如何清算?
萬曆初年的這一事件,埋下了張居正被清算的禍根
揭秘多爾袞死後為何會遭到順治帝的清算?
若非此人,大清豈能鼎定中原,死後被清算,一百多年才得以翻身
燕王朱棣篡位成功後,竟這樣清算政敵妻女
清算張居正,推翻新政,明朝滅亡的最魁禍首真的是萬曆皇帝嗎?
魏徵生前幹了兩件事,死後遭到唐太宗清算,九泉之下難瞑目
為何鰲拜明知康熙遲早會清算還敢把持朝政?
張居正人生巔峰時 不小心做錯一事 導致死後被萬曆皇帝清算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明神宗清算張居正始末
四年前把你嚇哭的血色婚禮,終於清算了
菲國前任總統遭清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张居正改革是否延长了明朝的国祚,如果未清算,能否撑过1644
崇禎若不清算九千百歲魏忠賢,明朝還會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