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南北對戰」四個原因決定基本都是南方輸
第一,兵源。
兵源的素質是和軍隊戰鬥力成正比的,南北之間的糧食有差異,古代戰爭除了靠戰術戰略外,還得靠士兵的力氣,北方主食小麥、高粱、小米等高蛋白食物,更北方的游牧民族則主食肉類,南方主食是大米,長久的飲食習慣差異造成北方人相對體型粗獷高大,南方人相對精巧苗條。
在冷兵器時代,而且北方士兵對南方精細的飲食很容易適應,補給相對容易,但南方士兵到北方則很難適應相對粗陋的飲食,而且北方民風彪悍,直爽,這點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北方人高大、體格健碩,南方人相對矮小,所以說嘛!
南方人在身體上吃了一點虧,南方民風溫順,儒家思想濃厚,講究的是書香禮氣,這也是南方多出大文學家的原因。
第二,南北氣侯不同。
北方氣候寒冷、乾燥。反觀南方,氣候溫暖,造成南方的士兵很難適應北方的惡劣的氣侯。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之間的削藩與反削藩之戰,由於政府的軍隊多為南方人,習慣了溫和的南方,進入北方後,適應不了北方寒冷的氣候,加上是野外作戰,很多士兵都凍傷,甚至凍掉手指,非戰鬥減員佔了很大比重,直接影響了軍隊戰鬥力。
朱棣的燕軍是北方人,且常年與蒙古人周旋作戰,適應更加惡劣環境下作戰,戰鬥力不言而喻,這樣的條件下,南方士兵被北方的完虐也不足為奇。
建文帝削藩之戰的失敗與南軍適應不了北方氣候不無關係。
南方溫暖的氣候也造就了慵懶奢靡之風,宋太祖趙匡胤滅後蜀之戰,幾乎是長驅直入,後蜀的花蕊夫人更是寫了一首《述國亡詩》來諷刺當時統治者不戰而降,「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據說當時攻蜀的宋軍只有幾萬人,數倍於敵的蜀軍就這樣降了,實在惋惜!
第三,北方擁有地理上的優勢。
北方地勢高,南下作戰時居高臨下,戰略上有優勢。南方北伐只能仰攻,一路向上爬,費時費力。
北方還有一個戰略優勢,北方適合養馬,,有馬就可以組建騎兵,騎兵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就相當於現在的裝甲兵,平原集群衝鋒的騎兵幾乎可以碾壓一切。
步兵打不過騎兵,就只有被屠宰的命運,明朝的「土木堡之戰」,號稱50萬的明軍被幾萬蒙古騎兵打得全軍覆滅,就連皇帝都做了俘虜,騎兵打不過步兵,可以快速脫離戰場,撒丫子跑,兩條腿的始終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兩宋時期的北伐之所以都失敗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騎兵,缺少了快速機動能力,還有一個就是缺少了地理屏障「幽雲十六州」,無險可守。
第四,政治優勢。
北方經過長期經營,早已成為政治中心。即使出現大分裂,北方軍閥坐擁政治中心,宣稱自己是「正統」有利於奪取民心。
南方從來都沒有形成過一次中央集權政府,沒有凝聚力,經濟上也只是為北方輸血,隋煬帝開通的大運河很大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南方補給北方,政治上失勢的那些偏安於南方的政府也被視為「奸賊」。
民心上達不到和諧。
從總體來說南方生活條件比北方好,內部鬥爭沒北方殘酷,到了宋朝更是創造了高度的文明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同時也深深地陷入了這種糜爛生活,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近代為什麼只有中國同時受到十幾個國家的欺負
※斯大林的一句話致使上百萬德國婦女被強姦
※蔣介石敗逃至台灣後的深刻總結
※蘇聯解體那晚,百姓為何那麼冷漠
※中國歷史上的隕石災難記錄
TAG:歡喜歷史 |
※一箭爆頭就決定勝負?揭秘南北朝北周北齊邙山之戰!
※美國決定派遣航母訪問越南,意在拉攏越南對抗中國
※日本決定再造3艘大型巡邏艇 部署釣魚島應對中國
※美國計劃向東京投兩顆原子彈?因為一意外發現,決定改投廣島長崎
※朝鮮本是中國一個省,因漢武帝一個決定,讓它建國了
※揭秘美國決定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內幕
※在南海問題上,韓國決定不為美國幫腔!
※中美南海必有一戰?5方面決定美國必敗
※抗戰武漢會戰 兩國廝殺四月 決定中國的命運
※北約這國真聰明:「對華武禁」在這就像白紙,決定撈底中國市場!
※美國特種部隊決定選蘋果放棄三星:原因讓韓國人尷尬
※決定日本命運的海上決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越南戰爭已經結束42年了,美國航母決定重新訪問越南代表什麼?
※「屁股決定腦袋」的日本近代對外戰爭!
※決定古代疆域的十次擴張戰役,誰對中國版圖的貢獻最大?
※朝中社:朝鮮決定驅逐馬來西亞駐朝大使
※日本少將兩場戰役中下了同樣的決定,面對中國全勝,面對美國全滅
※馬來西亞政府決定驅逐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
※犯人的臉由你決定!《柯南》漫畫破2億官方推「柯南臉生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