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一場海上交鋒,出盡了末日王朝的風頭。


一次激烈對撞,打出了海疆二百年和平。


料羅灣海戰,大明帝國最後的絕響,改變了整個世界。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遠道而來的「海上馬車夫」


15世紀開始,文藝復興席捲西歐。

對於這樣一個面積狹小的地方而言,眼前的海洋是發家致富的新途徑,於是從葡萄牙、西班牙開始,西歐拉開了大航海的序幕。


16世紀,尼德蘭革命爆發,荷蘭開始「覺醒」,17世紀上半葉,經過「三十年戰爭」,荷蘭獨立逐漸得到西班牙承認。


在西班牙、葡萄牙逐漸遲暮的情況下,荷蘭迅速上位,開始了在全球的資本主義擴張。


荷蘭由於地處萊茵河下游,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又因為地處大西洋沿岸,交通極為發達。


荷蘭相對於歐洲其他各國而言社會穩定,因此大批商人攜帶大量資金來到荷蘭,和當地人一起,組成當時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商業帝國。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塞萬提斯,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商業發達需要不斷尋找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荷蘭人開始向海洋進軍。為保證能在海洋開疆拓土,荷蘭的造船業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極盛時期荷蘭的船舶噸位占歐洲船舶總噸位的五分之四。


1601年,荷蘭商船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沿海。

為了方便在東方進行侵略,荷蘭成立了荷屬東印度公司,這個這個軍政教合一的機構在荷蘭的對外擴張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國家一旦強大就容易膨脹,膨脹的荷蘭想要獨佔與中國的貿易權,對西班牙、葡萄牙進行驅逐,這種做法使明朝很不爽。雙方的矛盾不斷積蓄,並最終爆發了戰爭。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建立於17世紀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這是個具有國家職能、向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東方貿易的商業公司,1799年解散。


遲暮的大明帝國


和蒸蒸日上的荷蘭相比,此時的大明王朝可謂蒸蒸日下。


彼時的明朝,外有女真擾邊,內有李自成等民軍造反,還有天災頻發,可謂內憂外患,快要接近崩潰的邊緣。


明朝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白銀缺乏導致通貨緊縮。


明朝後期為緩解這一危機,曾經通過「隆慶開關」的方式引進白銀。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西方殖民者的紛至沓來,海疆不再穩定,為保證統治穩固,後繼統治者不斷發布禁海令。


但是很多事情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


在利益驅使下,大量商人還是不顧生命危險,毅然踏足海上,在與西方殖民者打交道的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


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樣的組織存在且缺乏明朝海軍保護的情況下,民間華商逐漸聯合組成強大的武裝海商集團和西方對抗,其中有名者當屬鄭芝龍、劉香等。


鄭芝龍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一直以海盜身份活動。


迫於各方壓力,鄭芝龍積極和明朝互動,並最終被兩廣總督熊文燦招撫,成為明朝海軍的組成部分。


鄭芝龍雖被招撫,但是老本行也沒丟。


一方面給自家的一官黨船隊增加令旗的業務,一方面又組織倭寇集團,專門侵擾沒有申請一官黨令旗保護的船隊,建立起自己在中國沿海的聲威。


此時的明朝水師勢力弱小,鄭芝龍的行為客觀上也使沿海相對安寧。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鄭芝龍


東西碰撞,對決料羅灣


作為見錢眼開的商業帝國,荷蘭並不在意在大明丟面子,但是令人不爽的是,即使面子丟盡,荷蘭還是不能獲得明朝的認可。


沒辦法,作為最早和明朝不打不相識的西班牙、葡萄牙,明朝對他們很認可,甚至特許與明朝進行貿易。


而荷蘭想要一家獨大的想法實在危險,一開始明朝也是拒絕的。


為了徹底佔據東方市場,1622年,荷蘭第二次佔據澎湖。1624年,荷蘭侵佔台灣。


漸漸地,荷蘭東印度公司方面失去了耐心。


1633年7月7日荷蘭台灣長官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攻擊南澳,與明朝守軍發生激戰,而後7月12日,荷蘭艦隊進犯廈門,中國方面毫無戒備,一舉燒毀和擊沉了中國方面的15艘艦船並登岸搶劫。


在得手後,荷蘭封鎖廈門灣,威脅中國方面開放貿易。


7月26日,中國方面答覆:荷蘭人先賠償戰爭損失,退回台灣,然後才有可能談判商務方面的問題。


在廈門之戰中,鄭芝龍失去了10艘戰船,傷亡綠林弟兄甚多。此前他曾善意地表示,可以發給台灣方面自由貿易的執照,但是廈門之戰打破了這一切。


隨即,鄭芝龍動用了江湖令,用自己的私人金庫對手下發出賞格:參戰者每人給銀二兩。若戰事延長,額外增給五兩。每隻火船16人,若焚毀荷蘭船,給銀二百兩,得一個荷蘭人頭給銀五十兩。此前崇禎皇帝也下聖旨給福建巡撫鄒維璉,要求嚴厲懲罰荷蘭。


經過多方面準備,明朝士氣高漲,志在必得。


得知明朝備戰,荷蘭方面不敢怠慢。


招來了鄭芝龍的對頭大海盜劉香為增援。劉香帶來了戰船五十餘只,和九艘荷蘭戰船組成聯合艦隊。


此後中荷雙方不斷保持接觸,尋找戰機進行決戰。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崇禎皇帝朱由檢


當時的明朝經過鄭和下西洋的輝煌頂峰後,已經走上了下坡路,後期的工匠已經不能造出鄭和時代的大船,船舶向小型化演進。


這雖然保證了速度,但是小船穩定性差,載重量小,特別是作為戰船可搭載火炮數量少。


中國帆船在英語中被稱為「戎克船」,小型化決定了在戰爭中明朝方面只能以量取勝。


而同時代的歐洲,經過葡萄牙克拉克帆船的引領,荷蘭已經能夠造出大型帆船蓋倫船,蓋倫船噸位在1000噸以上,裝載火炮20門以上。


好在在與西方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鄭芝龍積極仿製荷蘭戰船,並大力引進英國火炮裝載戰船,這些大噸位戰船在料羅灣海戰中發揮了主力的作用。


1633年10月22日,得知荷蘭主力停泊在料羅灣,明朝水師迅速開進,停泊在海灣東南口,戰爭一觸即發。


發現明軍來襲,荷蘭艦隊擺出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


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南風采取了兩路突擊,黑虎掏心的戰術。


戰鬥中,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撲荷蘭艦隊,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


同時,他們採用了火海戰術。明軍參戰的150艘戰船中,只有鄧芝龍的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明軍小船都是火船。


進攻開始後,100條火船在大船火炮掩護下蜂擁而上搭鉤點火。


荷蘭的蓋倫船兩艘被焚毀,三艘被擊沉,一艘被俘虜,其餘四艘受重傷後逃走。而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在了料羅灣,劉香本人逃走。


此戰中明軍陣亡86名,重傷132名。


荷蘭方面傷亡慘重,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只,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海上馬車夫」意指17世紀的荷蘭,因荷蘭在17世紀海洋貿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一戰定乾坤


明朝方面


此戰明朝再一次用強大的國家實力擊退了西方殖民者的威脅,保障了沿海安全。


和朝鮮戰爭一戰成名一樣,料羅灣一戰,世界最強國荷蘭都被迫屈服,使明朝的強悍實力再次為全世界所熟知。


從此,在他們踏入中國海上勢力範圍時,無不戰戰兢兢。


戰後十一年,大明王朝崩潰,此戰成為明朝海戰的最後絕響。


但是攝於此戰的巨大影響力,中國沿海及整個東亞海域保持了至少二百年的基本和平。


在這樣的環境下,後繼的清王朝得以在寬鬆的國際環境中收復台灣,構建起自己的藩貢體系,繼續執行閉關鎖國的國策並維持了兩個世紀。


荷蘭方面


荷蘭人終於認識到,武力解決不了問題,至少在面對大明王朝方面。於是他們再次低下頭,和鄭芝龍攜手合作,很是消停了一段時間。


料羅灣一戰使荷蘭在東亞地區的實力大為受損,市場被鄭芝龍為代表的中國海商搶佔,殖民的台灣也失去了對日本貿易的中轉站作用。荷蘭不得不尋求和鄭芝龍合作。每年交付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和鄭芝龍的妥協也標誌著荷蘭放棄了壟斷中國海上貿易的野心。


經過料羅灣海戰,實力受損的荷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此後不久,英國後來居上取代荷蘭。


荷蘭最終在退出台灣後,從世界霸主的寶座重重摔下。


鄭氏方面


鄭芝龍無疑是此戰最大的贏家。


先是接受了明朝招撫,成為一個合法的海盜,不用擔心被通緝,還拿上了朝廷的俸祿,以大陸作為自己的活動基地。


戰爭前期通過剿匪等不斷消滅競爭者,壯大自己,終於讓自己成為了東南沿海的「閩海王」。


戰爭過程中,鄭芝龍發布懸賞令,最大限度籠絡了人心,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對陣荷蘭艦隊時,鄭芝龍以100條小船全部作為火船實施火攻。這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在船舶小型化的明朝晚期,這基本上是明朝水師的全部家當。


戰爭勝利了,明朝水師的有生力量卻化為灰燼。


從此鄭芝龍的大船則成為明朝水師主角,而他也不怎麼聽話,明朝官方力量被鄭氏所取代。


料羅灣海戰後,鄭氏為代表的海商勢力達到極盛,成為東方貿易體系的掌控者。


1640年,明朝擢升鄭芝龍為福建總兵官,署都督同知。從此,鄭芝龍集團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擁有3000多艘海洋貿易船隻的海上貿易集團。


整個遠東水域澳門、馬尼拉、廈門、日本各港口之間所有的中國商船都懸掛著鄭氏令旗,鄭芝龍成為明朝最巔峰的亦商亦盜的海商代表。



明朝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圖)料羅灣海戰是即將滅亡的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七省聯盟已獨立但尚未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進行的一場大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最終荷蘭失敗,這次海戰是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中國海商集團的存在,成為西方殖民者最終用鴉片衝擊中國朝貢體系之前,最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的殖民商人,在試圖主導對中國的貿易的幾十年里中,終無所獲。


概括起來,作為大明王朝的最後絕響,料羅灣海戰規模不算太大,但是影響太過深遠。


它不僅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澀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戰爭最大魔咒,「南北對戰」基本都是南方輸
唐朝戰神李靖,為何會變成仙界的托塔李天王?
同樣殺兄屠弟才當上皇帝的這仨,人生結局咋差別這麼大呢?
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后,趁著皇帝上朝,怒殺小三
哪個條約清朝在領土上吃了虧,卻是最值得簽的一次條約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改變世界歷史的九大著名海戰,中國參加了兩場
圖集:世界史上一場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這場仗改變了歐洲的戰局
此國一場革命改變了世界,後來,世界各國都爭相效仿
六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中國一小城,不僅拯救了歐洲非洲,更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六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日本的一場大地震,是如何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
能改變世界的,除了「戰狼」,還有攝影
一場大戰,三個年輕人,改變了中國歷史
一場大戰,三個年輕人,改變了中國歷史
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 如何改變了兩個帝國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英國大叔徹底改變了傘的世界!
中國三大港口,一直影響世界也改變著歷史,中國繁榮就跟它們有關
百年前一場不可忽視的戰爭,徹底改變了晚清的國運
這場戰役帶來了大憲章,改變了英法兩國歷史,卻少有人知!
一場不為人知的大戰,誕生了一個可怕的國家,從此改變了歐洲的命運
中國改變世界歷史不需要野蠻的戰爭,一片葉子足夠了!
軍事:中國改變世界的三大壓箱底武器,任何一樣都是世界最前沿的。
史上最驚險的一場宴會:不僅改變了兩個人命運,也影響了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