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約·名家話養生
名家之約·名家話養生
食物的五色四性五味
第八期
本期名家:肖強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於皮膚病、自身免疫病專家魏雅川教授。擅長中醫調治內科、婦科、兒科及皮膚科疾病,目前在孔醫堂坐診。
點擊播放 GIF/33K
食物其實並不是單純用來果腹或者滿足口感的,在中醫眼裡,食物和藥劑一樣都能用來緩解甚至治癒人的疾病,這也便是醫食同源的道理。
為了讓食物發揮更大的藥用功效,透徹地了解食物的性質,便成了健康飲食的首要重任。因為了解了食物的性質,你才能做到恰到好處的養生。
在《素問·臟氣法時論篇》將食物描述有五色、四性和五味之分,可參考下表:
食物也有「色」
在古代,中醫學就認為醫食同源,而且不同顏色的食物分別對不同的內臟器官有補益作用。一般來說,食物分青、紅、黃、白、黑5種顏色。根據顏色的不同,對人體的功效也就不同,具體來說:
青色食物——護肝
中醫眼中的青色,是一種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色彩,青色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中的肝也屬於五行中的「木」,所以兩者相對應。
肝為解毒器官,中醫認為,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益肝氣循環和代謝、舒緩肝鬱,防範肝疾的作用。另外肝臟有藏血的功能,一旦人體氣血不足時,肝血亦不足,不能提供肝臟所需的養分,而使肝臟功能受損,此時眼睛會有酸澀,眼花等不舒服的癥狀。所以青色食物還有消除疲勞、明目、保健視神經和提高人體免疫的功能。
青色食物:綠豆、黃瓜、花椰菜、毛豆、芹菜、菠菜、竹筍、番石榴、海帶等,這些食物對人體的肝、膽和眼睛都有幫助。
紅色食物——暖心
中醫眼中的紅色屬於五行中的「火」,自然給人一種火焰般的灼熱感,而內臟中的心在五行上也屬「火」,所以紅色食物能提高心臟之氣,可增強人體組織中的細胞活性。多吃紅色食物不僅能預防感冒,而且還能補血、活血和補陽。
紅色食物:紅花、山楂、桑葚、紅棗,紅豆、洛神花、枸杞、胡蘿蔔、番茄、蘋果、牛肉、羊肉、櫻桃、荔枝、龍眼肉等。這些食物中都富含鐵質,可以補鐵、補血,有益健康。
黃色食物——入脾
黃色屬於「土」,內臟中的脾胃也屬「土」,所以黃色食物能提高脾臟之氣,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和調節新陳代謝。另外,五臟六腑都依賴脾胃的滋養,所以黃色食物是人體血液、精氣和運轉動力的主要來源。
黃色食物:黃豆、花生、小米和玉米等。
白色食物——養肺
白色在五行中屬「金」,而肺臟在五行中也屬「金」,所以白色食物有養肺之功效。適當的白色食物可提高肺臟之氣,能夠直達肺經,滋陰潤肺。
白色食物: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大米、薏仁、杏仁等,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有過敏性體質者慎用。
黑色食物——補腎
黑色在五行中屬「水」,而腎臟在五行中也屬「水」,所以黑色食物有補腎功效,並且能保健養顏、抗衰、防老等,對生殖、排泄系統都有益。
黑色食物:蕎麥、黑木耳、草菇、海苔、海帶、牛蒡、黑豆、豆豉、黑豆漿、紫米、黑芝麻等。
綠色屬木,是肝之苗;紅色屬火,是心之苗;黃色屬土,是脾之苗;白色屬金,是肺之苗;黑色屬水,是腎之苗。
以大家常吃的綠豆、紅豆、黃豆、白豆、黑豆為例,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入肝經為木性;紅豆有補血、利尿、促進心臟活動之功效,入心經為火性;黃豆益氣補脾,入脾經為土性;白豆含有較多鈣質,入肺經為金性;黑豆治消脹,下氣,性寒,入腎經為水性。再如:一個五行缺木的人,應多吃綠色的食物,多穿綠色的衣服飾品,甚至多些接近綠色的東西。
食物也有「性」
在中醫看來,食物也有「性情」,既所謂的四氣:寒、熱、溫、涼。一般來說,寒、涼性食物能起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如菊花、綠豆等。熱、溫的食物能溫中除寒的作用,如姜、蔥、狗肉等。
食物的四性、五味相對於中藥材來說,都較弱,大都屬於平和,所以能夠為人類長期食用。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雖然食物的性味都相對較弱,但也還是有「寒、熱、溫、涼」以及「酸、苦、甘、辛、咸」之分的。
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質平和和「平性」食物:
食物的「酸甜苦辣」
下
期
預
告
每天敲打排解積慮的黃金通道,
身心自然健康快樂!
中里巴人
本名鄭幅中,北京中醫協會理事,《求醫不如求己》暢銷書作者,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精髓,盡得醫道同源之意趣。


※測試一下|你是否在以正常的速度衰老?
※用雙手締造孩子的健康–小兒推拿治咳嗽
※這種植物代茶飲,竟治好了多年的乳腺增生!
※愛吃爆辣、爆酸等食物的朋友,老中醫有話對你說!
※孕婦吃人蔘,很多人都想錯了,終於有名醫權威說法
TAG:岐黃之約 |
※名家名言
※名家名句
※名人名家張帆
※名家養生:古代長壽名人的養骨之道
※中醫是一種人生態度|名家話養生
※魏晉名家【鍾繇】名品
※歷代名家畫荷
※名家畫花瓶
※繪畫名家繪名人
※著名書法家顏家龍家人向湖湘名人書畫館捐贈書法作品@點贊百位名人名家書畫展
※生計丨詩名家:古岡
※歷代名家,美人圖
※名家筆下最美的情話
※歷代名家畫兔
※戲曲名家名段在市民家門口唱響
※百位名家在線展
※名人名家書法欣賞
※名人名家印章欣賞
※名家筆下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