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聽起來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就是要學如何寫字嗎?對啊!沒錯!其實要怎麼學?學什麼?這裡邊也有學問。

在學會用筆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之後,首先要學會練功,其次還要學會觀察、學會欣賞、學會感悟。

一、學會練功書法學習要學會練功。這如同走路一樣,學會了走路,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想到那兒就能到那兒。在書法學習上,也要學會練功,這對書法技術的提高和表現力的增強,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技術不同於思想,技術是表現思想的武器。故「武器」一定要精良、要準確,才能把先進的思想表現得豐富、完善。技術是什麼?技術就是技巧、是方法。練功的目的就是通過熟練的技術,形成良好的習慣,表現豐富的思想內涵。這如同行走,不用考慮先邁那隻腳,步伐自然、流暢、矯健,這是熟練的緣故。在書法的學習中,行筆要達到像走路一樣地利索、流暢、瀟洒、自如。人云:「你想在書法上有成就開始練功吧!你想成為書法家就開始練功吧!你想在書法上走的更遠就開始練功吧!你想在書法上有造詣就開始練功吧!」不過練功也是「雙刃劍」,合理的練功能不斷地提高技能,不斷地熟練、完善技法,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達到學習書法的目的。不合理的練功則相反,不但不能提高技能,反而可以形成很多毛病,也就達不到學習書法的目的,更不可能成為書法家。原因很簡單,本來目標是向東走,而你卻朝著西方走去,豈不是離目標越來越遠嗎?就拿鍛煉身體來說,我們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健康。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合理的運動是屬於有氧的運動,有助於健康;不合理的運動(過量)是屬於無氧的運動,有害於健康。同樣是運動,方法不對,效果則相反,有的能使人們健康長壽,有的不但不能使人健康,反而帶來很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在書法藝術的學習中也是如此,技法正確,就能事半功倍,技法不正確,結果也是相反的。所以針對這個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書法的行筆中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要學會用筆鋒。因為筆鋒具有彈性,寫出的線條自然也有彈性。用筆不可用過,用過則如同人「蹲」著走路,慢而費力,既影響行走的速度,又影響行走的美感。用筆也不可側、不可過,側則「歪斜」、「左右搖擺」,如同「醉漢」;過則沒有彈性,影響使轉,這都是不可取的。古人云:「心正則筆正。」就是強調用筆要正,只有筆正才能八面出鋒、萬毫齊力,也就說一定是要走正道。

(二)、要學會行筆。行筆要有「起伏」,有「起伏」就有彈性,有彈性就「活撥」,有「活撥」就「瀟洒」。如人們的行走時,步伐一起一伏、前後交替,輕鬆自如。是那麼和諧、自然。故在行筆時,要有「起伏」、有「節奏」;要「瀟洒」、要「自如」,不可有拖泥帶水的現象,更不可憂鬱、滯筆的毛病。一個好的用筆是在節奏下進行的,這對書法藝術走向更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學會觀察書法學習要學會觀察。要學會用眼去看,只有眼界高了,看的才能更遠。其實美就在你的身邊,關鍵是你看到了沒有。如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出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壺的蒸汽把蓋子頂起來,就發明了蒸汽機。當我們觀察到天,就會被藍天、白雲所吸引,就會想到「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觀察到地,就會被麥田、微風所吸引,會想到「綠油油的麥田在微風吹動下,翻起層層波浪」;觀察到了小溪,就會被魚兒、水聲所吸引,會想到「清澈的小溪,彈奏出優美的「琴聲」,在這優美的「琴聲」中,魚兒歡快地在中水中穿梭」。這是多麼富有詩意啊!多麼美好啊!這一切都是觀察的結果。在書法學習中,我們面對的是字帖、作品,在學習中不難發現,今天臨帖時觀察到了一種美,明天臨帖又發現了另一種美,只要認真觀察,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是經常出現的。有了觀察就有了發現,有了進步。只有不停地觀察,不停地發現,才能不停地進步。同時,我們的觀察是有層次的、是立體的,站的高度不同、位置不同、學識不同、修養不同等等,通過觀察得到的美感也不同。正是這些不同,觀察到的美也是不同的,有的觀察到的是外在的美,有的觀察到的是內在的美。不管怎樣,只有不斷的觀察、不斷的發現、不斷的探索,美才會不斷地被發現;只有這樣不斷地吸引、不斷地刺激,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才會有不斷地追求、不斷地進步。還有一種現象,在臨帖、學習中,在不斷地追求、進步中,也常常會出現「停滯」、學習沒有長進的現象,出現苦悶、懊惱,有「山重水覆疑無路」的感覺。在此時有的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忠貞不逾,愛她個死去活來。有的相反,不行就「跳槽」,「移情」、尋找新歡,以求新的刺激。這樣的選擇,很難說是對還是錯。究其原因,就是發現自已尋找不到美的東西和新的追求了,因此才移情別戀。一件真正美的藝術作品,它的美是在各個方面的,它可滿足不同人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再發現新的美,我認為這可能是眼界跟不上了,思想落後了,解決的辦法是應該馬上去「充電」。書法的後盾是文化,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眼界跟著也就提高了。只有眼界高了,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水蒸汽把水壺蓋子頂起來」這樣的小事情也能做出大文章來。

三、學會欣賞書法學習要學會欣賞。欣賞什麼?欣賞自然、欣賞藝術。自然是什麼?是自然天成的美,是藝術。藝術是什麼?真正的藝術又是自然的。欣賞那山、那水、那花、那鳥;欣賞那書法、繪畫、詩歌、文章。把自然和人文結合在一起。在名山大川中我們看到亭台、樓閣、園林、廟宇是那麼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是自然和人文完美的結合。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美啊!自古以來那些文人墨客遊山玩水,去感受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同時又陶冶了心靈,又創造出新的藝術。如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先生,在欣賞廬山時,被那美麗風景所陶醉,靈感突發,寫下那不朽的名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王昌齡的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個採蓮女長的美啊和芙蓉一樣,衣裙的顏色和荷葉一樣,聽到優美的歌聲才知道美女的到來,這真是一張沒法畫的美女圖。妙!妙!耐人尋味,被世人傳誦。在書法學習中也要學會欣賞,欣賞王羲之陰柔的美,剛直的線條,優美的結構;欣賞歐陽詢險峻的美,保留隸書的風韻,俏麗姿態;欣賞顏真卿豪放的美,博大的胸懷,氣魄宏偉;欣賞王寵空靈的美,純凈中透出一股廟堂氣;欣賞康有為野逸的美,線條枯滕,顯露出書法的原始美。還要欣賞書法的用筆美、線條美、結構美、章法美、趣味美、簡的美、繁的美等等。

四、學會感悟書法學習要學會感悟,學會勤于思考,因為一切靈感都來源於感悟。當李白看到瀑布從天而降,就感悟出「飛流直下三千尺,已是銀河落九天。」詩人上上樓梯就感悟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看看潭水就感悟出:「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游。」 感悟是多方面的,是從生活、自然中來的。感悟應該養成習慣,應該經常的,有目的的進行培養。如作家上一趟街,回來就是一篇好文章;聽見蛙鳴蟲叫又是一篇傑作。作家就是善於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心裡感悟到的,真實地寫出來,既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哲理、感受,又使接受者得到啟發、感悟,受到了教育。就成功而言,成功是件好事,是值得慶賀的,但未必所有的成功都是最高水平的。這要看評判成功的標準、尺度是站在什麼位置上了。如果就眼前來看,有些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放在人生的長河裡、放在歷史的長河裡,這個成功可能只是人生過程的一個瞬間。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前幾年很紅火的書者,現在已經找不著了,而過去不顯眼的現在卻嶄露頭角,這種現象不得不使我們思考、感悟,對自己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感悟,這是在事業上能走多遠的大問題。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那些在藝術的道路上永保青春的耕耘者。

自古以來,大書法家的字寫的那麼好,關鍵在於他們有獨特的感悟,把這個感悟運用到書法上,形成一個宣明的風格,被後人所推崇。張旭看到孫二娘舞劍就感悟出:劍法即筆法,寫出酣暢淋漓的大草;顏真卿看到水珠在牆上留下就感悟出:「屋漏痕」,感悟出書法的中鋒用筆,用篆書的筆法寫出了晚年的傑作《麻姑先壇記》。我認為書法學習過程就應該從自然中感悟得來的,自然是以園的形式存在的,書法學習之路也是園的,如從楷書---到---行書---到---草書---到---行書---到---楷書的過程,不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嗎?不也是園的嗎?從另一個角度講,學習書法的過程也是一個追求圓滿的過程。

五、結尾書法學習要學會的還有很多,如「要學會做人」等等。是啊!不管做什麼行當,是從政、還是從藝,想要做到高處,都要學會做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書法當然也不例外了。學習書法要學會練功,學會觀察、學會欣賞、學會感悟,其目的是要在書法這個道路上走的更遠。(作者待查中)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附:臨帖體會 石羽

臨帖為學書必經之途徑,怎樣選帖、臨帖是一門學問。

吾每逢看到一些同道在這個環節存在疑問,不是學之未精即大談創新,即是一帖未精即廣涉群帖,結果一事無成。

吾學書多年,對於臨帖與選帖有如下體會:

1:選帖乃學書之首要,可老師指定和本人愛好相結合,切不可盲目從事,一旦選定不易隨意調換。

2:選帖並不完全是選定一帖,而是選定一家。

3:臨帖應注重筆法的學習,這一點趙子昂早就說明吾不贅述。然臨帖需注重起、收處,不可信筆,現今往往有些同道稱信筆為「意臨」,此語最害人!

4:換帖要明確目的。為何要換?換後又怎樣寫?對這個問題我也是近幾年才明白的,現提出與諸位探討。

5:假使臨帖到了一定程度,仍需堅持日日溫習,不可一日荒廢臨習功夫。

吳建賢先生生前說過:寫字是靠寫的。我體會:此語乃對「實踐出真知」的最好詮釋。

今將吾學書體會敘述如上,以求同道教正。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延伸閱讀:

書法章法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係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稱「大章法」。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和一字與數字之間布置的關係為「小章法」。明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可見,章書在一件書法作品中顯得十分重要,書寫時必須處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使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體有三:一是縱有行橫有列,二是:縱有行橫無列(或橫有行縱無列),三是縱無行,橫無列,它們或有「鏤金錯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一、平正、勻落

這是最基本的要領,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勻稱妥貼。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將筆畫故作盤曲的姿態填滿空間,也不能如鉛字一樣呆板。一般以筆畫繁者不覺其繁,筆畫少者不覺其少的處理手法為主。漢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細細體會。

二、疏密統一

對印面文字筆畫多寡差別較大的印,古人有時以「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方法處理,對多劃字不讓其佔地多,對少劃字反給予較多的地位,從而使疏密對比更強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時還可調整文字的異體和繁體,人為地安排疏密(如萬、無、一等)要彼此統一。

三、巧拙、粗細

印章的風格應提倡多樣,「巧」「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纖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則就參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則應參之以巧。在傳統藝術中,「漂亮」並非好字眼,常作為貶義詞,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評為「太漂亮」的。印文的粗細,是在篆印時就得注意用筆,這與作者的書法和金石修養有關。應多的留意並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線條粗細的自然處理。

四、增減、重複

為求全印妥貼,對部分文字有時要作增減處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減,增減的筆畫也不能太多;增減要不礙字義,不失篆體。如增減後變成他字,或章法上並無需要而強自增減,全弄巧成拙。

印中有重複字接連出現,一般以二小點代替,如不接連出現,則要變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單調。

五、挪讓、呼應

挪讓即在字有空處無法填實,或一字筆畫無法使之平正方直時,伸縮文字所佔地位,移動文字筆畫的位置,使全印氣勢寬展的辦法。呼應這裡主要指在章法上兩個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間)經過人為的強調,使之起到此呼彼應作用的一種手段,一般有「對角呼應」、「並頭呼應」、「盤曲呼應」、「留紅呼應」等。

六、盤曲、變化

字體有的帶方勢,有的帶圓勢,有屈曲、有的平直,為求章法上的協調,對個別字可作屈伸方圓處理,但一切應視印文而定。同一內容,如要求連刻數印就要變化字體,或增減、調整其字體結構、位置、或加置印框,或變化流派風格,變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就是對幾根平行線條,也應使粗、細、長短、波折、頓挫、斜度等取得變化衝破平淡、板滯局面。

七、穿插、筆

有時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與字相互顧盼,往往將其中筆畫隨勢伸縮,上穿下聯以達到氣貫勢連。但採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有時白文印筆畫繁多瑣碎或平行線條過多,則可對文字作「 筆」處理,使全印渾為一體。並筆相當於書畫上的「墨滲」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圍要防臃腫,在內心必留細眼,而不是隨意信手所能達到的。在臨印時應留心學習名印中的筆法。

八、留紅、空白

印章的留空處,在白文叫留紅,朱文稱空白。尤其白文,大塊留紅,可以給讀者強烈的印象。篆刻講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這「布白」也即留出空處,實在是最要緊的事。好比造屋,設計前,先得定好門窗地位一樣,在設計印稿時也得規劃好何處留空,這種範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見的。

九、離合、變形

離是將字形太局促者分開、使者寬展;合是將字形太散漫者連一體,不致造成幾個字的感覺。但要離合有倫錯落有致,離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筆畫繁簡不一,線條排列方圓雜陳,就須變動其字體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長為方,或化方為長,以取得統一調和,給人一種新鮮感。

十、文、合文

印章文字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時為了布局上的需要,將繁簡懸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對稱,將文字的次序作逆時針方向處理,就是「 文」。有時為將單數字排列成雙數字那樣均衡,或將一簡一繁的文字或兩個較簡單的文字處理從只佔一個字的地位,這便是「合文」。

十一、草、隸、楷外文字

除篆書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須參考「元押」、「龍門二十品」、「漢簡」等資料,使之有金石息。偶以外文字母入印,也要以漢字結構變能處理,使之與其它渾然一體。很重要的是必要多多揣摩有關的傳統資料及名家作品。

十二、加邊,界劃。

在創作中,為求全套印譜之形式多變,可以依照古印的形式,在印章中加以各類界劃,邊框。所要注意的是,是所採取的界劃同所配的文字要合乎印章的傳統體制如在周秦格式中,填以漢印文字或宋元文字,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十三、十宜十忌

十宜:1.筆畫、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詳:2.筆畫、字數少的印宜排列得沉著;3.方筆方形字宜豐滿;4.圓筆或圓形筆宜挺勁;5.?單筆無所依者挺而略帶濡澀;6.有相同的筆畫的字宜緊湊而排列得有參差;7.多轉折之字宜靈活;8.?字的橫劃或直劃宜刻得渾厚;9.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勁;10.白文一般宜刻得質樸。

十忌:1.筆畫方正忌板;2.筆畫圓轉忌滑;3.字數少忌散漫;4.字數多忌雜亂;5.巧忌纖媚;6.拙忌狂怪;7.筆畫瘦忌單薄;8.筆畫肥忌臃腫;9.筆畫轉折忌露角;10.字之起筆,終筆忌尖而銳。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上
洪厚甜:穿越筆墨,演繹出清曠的精神世界
淺析顏真卿楷書的藝術內涵
啟功先生書畫鑒定三議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下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硬筆書法
我為什麼要學書法?
書法要學會巧中藏拙
書法要火:學書法可考這些大學
為什麼說學書法要從楷書學起?
書法要學會練功、學會觀察、學會欣賞、學會感悟
學書法,主要是學書法記憶
學國畫為什麼要練書法?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學生為啥必須學書法?
學習書法的意義
學國畫,為什麼要練書法?
為什麼女性必須學書法?
初學書法一定要從楷體學起?為什麼不能從草書學起?
學習書法的程序
學書法要瞄準「圓心」
學書法,你要修鍊好筆法
學習書法成功八要素
學習書法 成功八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