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史為鑒,可正衣冠

以史為鑒,可正衣冠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下歷史,有句話怎麼說來的,以古為鑒,予今之行,那麼我國古代歷史上是如何預防貪腐的呢?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古人防貪治腐的歷史吧。

01設立監察部門,督查全國官員

從最早的御史,到後來的都察院,這些與現如今的檢察院有部分相似職能的部門就已經肩負全國各級官員的監察工作,後期這樣的部門多為皇帝直掌,代天子巡視地方。而且一般皇帝會給他們下達任務,按時間給皇帝上奏疏,說一下最近的情況,如果沒有發現貪腐,治理貪腐,輕者訓斥,重則革職。

廉政警句

清能律貪夫,淡可教君子。

02

重刑治腐

古代有句話,叫做「以刑去刑,刑去事成」,說明古人很明白刑罰的終極目的不在於懲治犯罪,而在於預防犯罪。所以一般對貪腐的官員打擊非常嚴厲,以儆效尤。舉例來說,唐朝規定,百姓盜竊50匹絹,罰役流(就是流放),但是官員受賄15匹絹,就要處以絞刑。

除了刑罰外,對貪腐官員及其親屬實行禁錮。當然,這個禁錮不是把人都關起來,而是類似於剝奪其與親屬的政治權利終身,不僅貪腐官員和親屬不能做官,遇到嚴打的時候,連住在哪兒的選擇權都給這些官員剝奪了,要是官員在京任職,就得搬出京城,皇帝不下詔,一家人都不能回去。

廉政小故事——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03不赦貪官

現在是法治社會,但是在古代是人治,很多時候皇帝一人乾綱獨斷。這就造成了古代有兩類法律法規,一類是固定的法律條文,另一類是皇帝頒發的詔、敕、誥、旨、上諭等,而且後者的法律效益高於前者。

所以我們在電視劇里經常能看到一個情節:「大赦天下」。新君即位,大赦天下;皇帝給自己母親賀壽,大赦天下;生了個皇子,大赦天下;高興了,大赦天下,不高興了,額,不高興了就不大赦天下了。總之歷朝歷代都有很多次的大赦天下,包括死罪在內皆可赦免,但大都會在赦令中申明,貪贓枉法之官不赦。

風形於上,克職律己而風清;

氣形於下,監督直言則氣正。

04實行迴避制

我們古代的每個朝代都強調親屬迴避,杜絕裙帶關係,兩地有親屬或姻親關係的不得交互為官。以隋朝為例,規定:「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郡人為之,三輔縣則兼用他郡。及隋氏革選,盡用他郡之人」。簡單來說就是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為官,避免以權謀私。

廉政小故事——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05全民反腐

古代一些統治者也注重全民監督,以明朝為例,除了設立「申明亭」,揭諸司犯法者於申明亭以示威。還允許民眾將害民惡吏「綁縛赴京治罪」,而且規定,各級官府「敢有阻攔著,全家族誅」。這些規定都對對官員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

以天下為家,不能私於一物。

反腐倡廉

無處不在

以史為鑒,可正衣冠!

律法的完善、職權的清晰、

讓「老虎」「蒼蠅」無處棲身

況且

現在社會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時刻都為

保障人民群眾權益、保障國家利益而奮鬥

時刻緊盯國家公職人員

預防知法犯法

預防貪污腐敗

嚴厲打擊貪污瀆職行為

他們是是國之利器、貪腐剋星

他們就是

中國檢察!!!

來源| 平陰縣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衣冠禽獸也可愛
真正的衣冠禽獸
曾被捉姦在床的明星,杰倫佩岑衣冠不整
被誤解多年的「衣冠禽獸」,以前可不是用來罵人的!
乾隆一生如此愛穿漢服,為何沒有改滿人衣冠?
衣冠禽獸才是他的正確打開方式,大濃妝也適合
關於歷史的冷知識:武則天並不是一個女性稱帝,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衣冠禽獸」的歷史變遷
沒有子嗣的溥儀後事如何處理,曾把最愛放在家,婉容只有衣冠冢!
揭秘:「衣冠禽獸」最早原是褒義詞代指當官的?何以為最後成貶義
「衣冠禽獸」如今人人喊打,為何古人卻對此很是熱衷?原因很可恨
乾隆最佩服的一位皇帝,一代明君,死後舉國哀痛,就連敵人都要給他建衣冠冢
它們都是「衣冠禽獸」,但其實都一點都不可怕
朝鮮使節看「剃髮易服」——大明衣冠何處?
《史記》作者司馬遷,找不到墳墓只有衣冠冢
「衣冠不整」風來臨,HOLD住前請脫掉「毛衣毛褲」
衣冠取人真的是偏見嗎?
每個女人都要有一個精美的小盒子——鏡台,可以正衣冠
喬欣穿消防服衣冠不整,網友:這素養還貼鹿晗,賤人就是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