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新聲, 來自本土 | 年輕建築師如何勾勒未來城市的雛形?(上篇)

新聲, 來自本土 | 年輕建築師如何勾勒未來城市的雛形?(上篇)

除了年輕一代建築師的理念與實踐,我們不知道未來城市的雛形會出現在哪裡。《IDEAT理想家》打開天線,搜尋到六家獨具特質的年輕工作室,他們的創作不拘一格——住宅、辦公空間、藝術工作室、咖啡館、城市道路甚至圖志。讓這些年輕的聲音來描繪一番理想的城市與家吧!

普羅建築

office PROJECT

「理想的城市就是我們心中的城市,也就是個人經驗的城市。城市應該是多樣和複雜的,複雜到足以承擔所有人的想像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而理想的家同樣也是個人的。在現階段我認為國人在共有的價值觀上不斷完善才可能構建屬於個人的理想的家。」

普羅建築是由常可、李汶翰創立於北京的創作型設計機構。他們倡導在建築與空間設計領域提供「項目全過程解決方案」,而非強調某一固定風格。2016年備受矚目的作品留雲草堂,是為藝術家許宏泉改造的工作室。

許宏泉不是一個「傳統」的畫家,他的文名甚至蓋過畫名,但骨子裡堅守中國傳統文人氣質和精神生活。普羅建築的設計在低造價的前提下,探索了一種傳統中國文人的當代生活方式,使這個位於懷柔橋的廠房經過改造後,既能成為藝術家的工作室,也是他未來的家。

普羅建築為藝術家許宏泉改造的工作室與家——留雲草堂,入口處。

留雲草堂中,除了需要基礎工作室、茶室、卧室、書房等典型配置,還需一間油畫室,一間國畫室。「在思考這兩個不同氛圍和場景的畫室時,我們找到了設計的切入點:透視。順著這個線索,展開了一種嵌套式的生活場景。」

他們將人最基本的睡眠、飲食等生理需要放在中心,中間層滿足會客、展示等社交需要,最外層滿足畫家最重要內心的藝術追求與需求。心理空間關係被直接投射到建築空間的布局上,形成嵌套遞進的構:通過房間角部的出口,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通過每個角部的開口,形成一條貫穿建築的視覺通廊。每一層的空間都包裹著另一層,到達一層空間需要穿越另一層空間,在徹底消滅了走廊的同時,也體現了不同層次生活空間的互相關聯和影響,正如傳統水墨畫中的場景。

視覺通廊和相互嵌套的空間關係貫穿於留雲草堂的設計。

宋朝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中,四個男性圍成一圈下棋或觀弈,他們身後的一扇屏風上,又畫著一個人在一扇屏風前的榻上被幾人服侍的場景。第一扇屏風上的這幅畫的透視角度使畫中人看起來就和前方會棋的幾人處在一個空間里,使人難以分辨屏風到底是畫還是門框。有趣的是,《重屏會棋圖》最初也是裱在一扇屏風上面,形成了畫中之畫、框中之框的三層嵌套關係,模糊了虛實,形成了「重屏」的效果。「我們的空間布局也是意欲再現『重屏』之境。」

臨界工作室

reMIXstudio

「理想的城市沒有無邊的蔓延,而是和自然生態系統交織在一起。城市以慢性交通為主導,騎行、步行優先,公共空間豐富,人們方便地在街道上開展很多活動。理想的家是沒有功能分區的,空間是流動和隨意的。隨處都可以擺放藝術品和書,隨處可以坐下和躺下,陽光充足,窗外有自然的美景。」

臨界工作室由陳忱、Federico Ruberto和Nicola Saladino三人在北京成立。他們涉足建築設計、景觀設計以及城市規劃設計,並尤以其中的交叉性、綜合性的設計為專長。由於三位合伙人建築+景觀的教育與實踐背景,工作室非常注重建築景觀一體化,用跨學科跨尺度的設計方法在工作中體現建築與景觀、室內與室外空間的穿插與融合。2016年完成的順義住宅,就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這樣的設計理念。

reMIXstudio為一對編劇夫婦改造設計的順義住宅,入口處。

這個位於京郊的改造住宅原有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業主編劇夫婦希望對已有的房間和庭院加以改造以適應整體的建築空間。設計師以一個邊界更加模糊的活動綜合體打破了傳統的功能分區,各個室內外區域開放而又彼此相連,閱讀、寫作、觀影辯論等活動可以輕鬆自由地發生在不同的空間中。加建的空間因而成為編劇一家日常生活與工作從原有室外空間向室內和半室外空間的自然和無縫的延伸。這個純粹而明亮的空間系統像是一個白色的舞台,為使用者在空間中的停留、行走增加了更豐富的戲劇性。

白色的室內與半室外空間的自然相互連接,純粹而明亮。

「由於是改擴建項目,如何用最小的空間干預獲得最大的效果,成為關鍵。」他們通過特別的流線設計,使原先因可達性低而閑置的屋頂平台串聯成一個連接的整體。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創造一部由多個位於不同標高、大小與形狀而又彼此相連的室內外空間組成的蒙太奇式的空間序列。另外庭院的植物和鋪地為適應新的建築體形而被重新布置,以便和建築一同提供一個完整連續的場所體驗。

超級建築

MAT Office

「理想的城市意味著極大的包容和極致的共享。在理想的城市裡,每個人都可以不費力氣地找到自己 的工作、居住、休閑、娛樂的空間歸屬,遇見志同道合者,找到實現夢想的路徑,並且主動地打破自我的邊界。未來,家的物理邊界或許還在,但精神的邊界可能是模糊的。自我的邊界就是家的邊界,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家。」

MAT Office,這個由康碩和張淼於2013年在荷蘭鹿特丹創立的建築工作室專註於辦公空間關係研究,他們十分看重「公共」與「私密」、「開放」與「封閉」、「內」與「外」等因素之間的辯證關係的討論與決策。

2016年他們為北京的一家影視傳媒公司量身定製了新型辦公空間「海狸工坊」。業主希望能夠通過夾層的加建將使用面積擴大一倍,從而滿足動畫、美術、編劇、導演和製片、後勤等幾部分的基本功能。其原有空間為單層桁架構的廠房,共三跨。設計師植入了一個多孔的「盒子」來完成空間的加建:佔據了約一半場地大小的「盒子」容納了天井、獨立辦公室、大小會議室、排練室、後勤輔助等所有內向性房間,而「盒子」外部的流動空間則留給開放式工位使用。

MAT Office為一家影視傳媒公司設計的辦公空間——海狸工坊,在植入多孔的「盒子」之後,使用面積擴大了一倍。

「盒子」上的多孔成為被牆體分隔的空間之間的紐帶。整個空間分為五個不同的標高,大會議室和動畫排練室使用錯層的方式布置,使得一層和二層的人都可以看得到其內部的活動,共同創造了一個「人在畫中游」的流動空間和視覺體驗。

「有了二層,就有』上』和』下』的問題,我們就上下樓這個行為和體驗展開了討論:一個最長的路徑?抑或一個最短的路徑?一個中心匯聚的中庭?還是一個處處有驚喜的緩步上升?最後的決策是跟業主一起選擇了』最長的路徑』:樓梯沿著外牆螺旋上升,把人們帶到那五個不同標高的使用空間中去。所有的設計都是圍繞著這一空間組織和體驗展開。

錯層方式布置的大會議室,達到「人在畫中游」的視覺體驗。

在實踐之外,MAT Office持續在做研究型項目,如關於辦公空間的《office3.0》,關於社區更新的《社區引力波》系列等。其實在實踐中,他們也融匯研究式的方法:分析論證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系統性地搭建設計框架,然後再進行設計手法處理。

採訪、撰文→任遠

策劃、編輯→謝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未來事件:建設美麗的海底城市
日本:超強的城市建築
來自柏林硬井蓋的紋理設計,留下你對城市的記憶
德國攝影師給城市建築「塗」上了新顏色!
《城市精靈GO》新版本「至尊天馬」全面上線!
美國上世紀初的城市照片,看起來高樓林立經貿繁榮
城市印象‖天下來賓,來者上賓
小伙往城市的河裡扔下超強磁鐵,拉上來後,收穫滿滿的驚喜
了不起的城市:鹽「巴」的傳說,重慶的巫鹽文明
重慶原來是座建在恐龍背上的城市,來看看這份《重慶恐龍化石地圖》藏著怎樣的「秘密」?
鄭州這座城市迎來新時代:新一線城市,逐步形成新的樞紐地位!
鋼鐵俠馬斯克再談未來:我為什麼要在火星上建城市
8D魔幻城市又上新!重慶這棟建築火了,屋頂上是馬路……
未來郵輪大猜想,人類未來的海上城市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紐卡斯爾城市介紹(上)
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融不進城市,回不去農村:小鎮青年該如何自處?
司前新建城市綜合體——萬匯城!最新規劃修改方案來了!
壯闊的秋思,衰颯的城市——《憶秦娥》鑒賞與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