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十大軍閥發跡史,做皇帝迷夢的袁世凱都幹了些什麼

民國十大軍閥發跡史,做皇帝迷夢的袁世凱都幹了些什麼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總頭目,是中國近代史最大的軍閥,也是厚黑的典型。在戊戌變法中,他假裝支持變法,卻又告密,使變法遭致失敗。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先打著「實行君主立憲」的旗號,強奪了清政府的一切權力,演了一場「逼宮」的大戲,後來又舉著「贊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之後,他欺騙孫中山,殺害宋教仁,鎮壓了「二次革命」。他當上大總統後,又悍然恢復帝制,當上「中華民國」的皇帝。從而暴露了這個所謂「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的人是一個背信棄義、食言自肥的暴君。閻錫山曾說:「中國人我最怕的是袁世凱,因為他是一個最聰明、最兇惡的傢伙。他把辛亥革命時期的都督不是殺掉,就是趕走。」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共有1妻9妾,

袁世凱之如夫人周妃、閔氏、翠媛三人合影

袁世凱之如夫人周妃、閔氏、翠媛三人合影

共生了17個兒子、15個女兒;17個兒子又為袁世凱生了22個孫子、25個孫女,兒孫總和達79人。袁世凱的正室于氏不受寵愛,袁世凱長期不與她同房,而袁世凱的大姨太沈氏和五姨太楊氏最受寵愛,尤其是大姨太沈氏。袁世凱的子女管于氏叫「娘」,管生母叫「媽」,而對於大姨太沈氏則稱為「親媽」。袁世凱還有3個朝鮮姨太太。關於袁世凱妻妾子女的家庭生活在其女兒袁靜雪所寫文章《我的父親袁世凱》中有詳細敘述。

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會有如下變化

軍事方面:雖能維持表面統一,但要消除割據,難度也很大

袁世凱稱帝敗亡,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軍閥割據局面正式形成,此為中外史家所公認。如呂思勉說,「及世凱死,則形式上之首領也失之,而所謂北洋系軍人者,爭思割據地盤,篡竊政權焉。」由於北方混戰,西南軍閥也獲得了保持割據的空間。那麼,是不是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北洋系就不會瓦解,中國就能免于軍閥割據呢?

我們應該看到,早在晚清時期,地方督撫即尾大不掉;辛亥革命後,地方割據之勢已成。即便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同樣無法號令各省。於是袁世凱推行「軍民分治」,改都督為「將軍」,負責軍務,同時設「巡按使」管理民政。此舉雖然收效有限,巡按使依舊要聽命於將軍,但一定程度上開始讓中央同地方的關係走上正軌。

再說北洋系內部,段祺瑞、馮國璋早已各有勢力,讓袁世凱心生忌憚。民初以來,段祺瑞一直任陸軍部部長,掌握軍權,袁世凱遂另設「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讓兒子袁克定編練「模範軍」,企圖收回軍權。馮國璋則坐鎮南京,成為「長江三督」(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都督合稱)的領袖,「儼然藩鎮,漸漸不如當年之絕對服從」。以至袁世凱怕馮國璋反對帝制,而不敢在稱帝前告知其真實想法。

由此看來,即使袁世凱不稱帝,也只能如北伐後的國民政府一樣,讓中國大致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是袁世凱面對的內外局面要好很多,日本還沒有全面侵華,內部也不存在軍閥、革命黨外的敵對勢力,統一阻力要小得多。

經濟方面:省下用於稱帝、鎮壓的大筆開銷,能把國家財政保持在一個較好水平上

由於各省截留稅收,北洋政府的財務狀況一直都沒有好過,常年靠借外債維持。袁世凱當政時期相對較好的情況,隨著其帝制自為,也迅速惡化。如袁世凱的政治顧問莫理循說,「形勢本來很好,這個國家自行維持得相當成功,它的財政義務都已履行,可是這項帝制運動一下子搞亂了一切。」「要不是這次動亂,中國在償付財政義務方面,本來是處於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好的地位的。」所謂「財務義務」,指的是中國需按時償還庚子賠款等債務。

1916年5月,中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延期償付」賠款。莫理循說,「『延期償付』這個詞當時在歐洲剛剛成為一個時興的名詞,中國財界歡迎它,把它當作拯救他們的符咒」,只是如此一來,「人們對袁世凱僅有的一點信任也消失了」。

稱帝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袁世凱至少為此花了2000萬元,包括稱帝前製造輿論的活動經費,如給古德諾50萬、給籌安會300萬、收買報館30萬;還有準備登基大典,修繕三大殿270萬、兩件龍袍60萬、典禮陳設200萬,等等。稱帝後,鎮壓雲南護國軍、山東中華革命軍,更需要大筆軍費,讓袁世凱難以應付。

可以想見,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筆為復辟帝制準備的開支,另一方面不會有護國之役,軍費也省了下來,讓中國經濟少受一次打擊。

政治方面:中華革命黨將沒有重回國內活動的名義,日本也無法從中謀利

袁世凱的稱帝,給了中華革命黨捲土重來的機會。袁世凱的重要顧問汪鳳瀛在《致籌安會與楊度論國體書》一文中說,當年「二次革命」時,革命黨人打的旗號就是,制止袁世凱的帝制陰謀,但那時民眾相信袁,視孫中山、黃興為「亂賊」。現在袁世凱一旦稱帝,那麼「天下皆將服孫、黃輩有先見之明,頓長其身價,增其信用……」同時,海外華僑「一旦見祖國復興帝制……使之為孫、黃之外府,隱資以無限之資財。」

果如其所料,1916年護國戰爭期間,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支持下,于山東建立了「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以居正為總司令,總人數13000多人,先後拿下濰城、長山等縣,一度圍攻濟南,讓山東將軍靳雲鵬逃往天津。這種比較好的形勢,隨著袁世凱去世,變得師出無名,孫中山給山東黨人的電報所說,「袁死,內外情勢變,我宜按兵勿動,維持地方秩序,候商黎大總統解決。」其後,這支「中華革命軍東北軍」被縮編、解散。

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中華革命黨就沒有這樣一次在國內重新發展的名義,可能要更加長期地在海外發展;也不會給日本一個介入中國事務的機會。當時莫理循即稱,「袁世凱權力的最後崩潰,無疑是有助於日本實現在中國取得統治地位的計劃的。」

眾所周知,他在帝制自為的同時,即與日本簽訂了亡國滅種的《二十一條》。他因此已不僅是一個竊國大盜,更是一個最大的賣國賊。那麼,他又何以王婆賣瓜,說什麼「為日本去一大敵」呢?

  袁世凱稱帝不成,又想回頭做他的大總統。結果不僅西南護國軍方面和獨立各省不同意,就是北洋系的骨幹馮國璋等人也堅決反對。時袁世凱已憂懼成病,又被一碗「二陳湯」灌下肚去,終於不治。他於最後的時間裡,似已深自悔恨,遂重新啟用了當初拒不合作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老部下段祺瑞。這兩個人也是他的病榻託孤之臣,他執徐世昌之手,用最後的力氣嗚咽道:「我被群小所誤,以至於有今日。幸虧國事有依法承繼之人,可以不必擔心了。宋卿(黎元洪)雖沒什麼雄才大略,但若兄和芝泉(段祺瑞)象周公、召公夾輔成王那樣,收拾時局,應非難事。」他預藏於金匱之內的繼承人名單,也已由「黎元洪、袁克定、徐世昌」易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而他尚留有遺書一聯,置於案上,最令後人爭議不已:

  「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看來,他確實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稱帝的錯誤,所以要「看中國再造共和」。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這一句「看中國再造共和」里體現無遺,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可是,眾所周知,他在帝制自為的同時,即與日本簽訂了亡國滅種的《二十一條》。他因此已不僅是一個竊國大盜,更是一個最大的賣國賊。那麼,他又何以王婆賣瓜,說什麼「為日本去一大敵」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對德宣戰,遂出兵侵佔德國的殖民地青島,並佔據膠濟線。德國此時有意將膠州歸還中國,但日本越俎代庖地堅決不允,且顯然有霸佔山東全省的意思。此時,袁世凱政府強烈抗議,日本均置若罔聞。袁世凱又訴諸英、美兩國,乞求主持正義,英、美乃合力勸阻日本,但日本不予理睬,且一度想刺殺周旋於英、美之間的中國外交家顧維鈞。然日本最令人毛骨悚然之處,則是拋出一個旨在將中國變成又一個朝鮮的《二十一條》。

  日本作為一個孤懸大洋之中的島國,接受的卻又是大一統的中華大陸文明,其對大陸的漁獵之心,雖逾千年未嘗稍變。中日之間的恩怨是非,只須舉出一個簡單的事例便足以辯明,不須多費唇舌:中日做了幾千年的鄰居,在冷兵器時代,中國一直強於日本,但除了蒙古人的元初之外,從未進攻過日本,也從未想過要進攻日本;日本則截然相反,從唐朝到明朝,不斷地派軍隊和海島進攻大陸,到了明治維新後的第二年,它的偵察船隻便已出現在上海海面。它的處心積慮實在匪夷所思,令人脊背生寒。

  而在侵略他國的具體行為方面,日本又極盡狡詐和霸道,往往非常人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解釋。《二十一條》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想法是,要搶在歐戰結束之間,完成獨霸中國的局面,因此無論軍事還是外交,一定要講究一個「快」字。因此,它迫不及待地進攻山東,儼然以主人自居,此後更威脅各國不得干預。其蠻橫無理,已是無以復加,不料更拋出《二十一條》,要求中國接受這些條款不說,還威脅中國不得走漏消息給別國,顯然它也自知理虧。

  《二十一條》分列五號,每號包括若干條,合計二十一條。主要內容是:

  第一號四條,要求享有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中國不得將山東省的土地和沿海島嶼出讓或租與他國,日本得在省內建築鐵路,開闢主要城市為商埠。

  第二號七條,將旅順、大連租界期限和南滿、安奉兩鐵路交還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為期,日本人在南滿和東蒙享有土地租界權或所有權、居住權,以及開礦等各種權利。

  第三號二條,要求將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其附近之礦山,不準公司以外之人開採。

  第四號一條,要求中國不得將沿海港口、海灣及島嶼,出讓或租與他國。

  第五號七條,要求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財政、軍事顧問,日本人在中國內地所設之醫院、寺院和學校有土地所有權,中日合辦警政和軍械廠,在武昌與九江、南昌間及南昌與杭州、潮州間建築鐵路,福建省內鐵路、礦山建築、開採,日本有優先權,有在中國傳教權。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是看準了時機的。首先,西方列強忙於歐戰,無暇東顧。其次,袁世凱已有稱帝之心,日本遂欲以此「二十一條」作為支持他稱帝的條件。因此,在提出《二十一條》的同時,日本還對袁世凱恩威並御,一方面許諾歸還青島,幫助鎮壓革命黨和宗社黨,另一方面又派兵強佔山東,並大力幫助革命黨、宗社黨人遣返國內,將中國搞得一團混亂,以逼袁世凱就範。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將這一密約面呈袁世凱,並再三告誡要絕對保密。但袁世凱十分明白,中國的自救之道,便是將這「二十一條」公之於眾,讓世界干預此事。於是,顧維鈞化裝進入英、美使館,翌日,「二十一條」即成為西方媒體的頭條新聞。日本的陰謀被揭發,從而陷入相當被動的境地。

  此外,袁世凱對條約本身進行了據理力爭,他聲色俱厲地告訴日使:「可讓步者自然可以談判,但不可讓步者,諸如第五號諸條,根本就沒有談判的可能性。」然隨著日本的跋扈日甚,袁世凱的策略轉為消極拖延,以待友邦支援,並派有賀長雄赴日本遊說政壇人物。以陸徵祥為首的中國外交團仰承袁世凱的指示,拖延不決至於四個月之久,這時國內外反日呼聲日漸高漲,日本遂被迫主動放棄第五號中的七條。然而,日本旋即發出「最後通諜」,聲稱日本海軍已整裝待發,若不簽約,後果自負。袁世凱遂於5月25日,與日本人簽訂了這個城下之盟《中日新約》。雖然他的條款已不足二十一個,但後人仍習慣性地稱之為「二十一條」。

  饒是如此,由於是「空手套白狼」,日本仍視之為重大外交勝利。不僅日本舉國狂歡,便是在北京的日僑也飲酒舞蹈,高呼「大日本帝國萬歲」,令人側目。而袁世凱則在國務會議上作聲淚俱下。他說:

  「…… 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盡日本最後通諜將第五號撤回不議,凡侵及主權及自居優越地位各條,亦經力爭修改,並正式聲明,將來膠州灣交還中國,其在南滿內地雖有居住權,但須服從我警察、法令及課稅,與中國人一律。以上各節,比初案挽回已多,於我之主權、內政及列國成約雖尚能保全,然旅大、南滿、安奉之展期,南滿方面之利權損失已巨。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為權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諜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無敵國外患國恆亡,經此大難以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卧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予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則朱使(指英使朱爾典)所謂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或可尚有希望。若事過境遷,因循忘恥,則不特今日之屈服、奇恥無報復之時,恐十年以後,中國之危險更甚於今日,亡國之痛,即在目前。我負國民託付之重,決不為亡國之民。但國之興,諸君與有責;國之亡,諸君亦與有責也。」他還專門向全國百官職司發出一道密諭,要求大家日以「亡國滅種」四字懸諸心目,激發天良,屏除私見,各盡職守,云云。此外,他還令丁佛言撰寫了《中日交涉失敗史》一書,印五萬冊,秘密寄存於山東模範監獄內,期冀日後形勢逆轉後,可以公開發行。

  俗雲「知恥而後勇」,然而袁世凱雖知其恥,卻沒有一心一意求發展,而是一門心思要當皇帝。兩事相加,失盡民心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縱覽袁世凱的一生,確曾是日本的一個大敵,但日本更是他的大敵。當年駐戍朝鮮時,他兩次把日本人趕出了朝鮮,被日本人視為大敵。當時的日本,國力和軍力還遠不夠強大。然而,甲午戰爭後,日本強迫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得到了相當於其戰爭投入之四十倍、其上年度財政總收入三倍的回報,一夜暴富。他便用這些得自中國的不義之財發展軍備,再回過頭來侵略中國。日本趁歐戰而侵華,這對袁世凱來說,實為不幸!袁世凱自然明白中國決不是日本的對手,因此明知《二十一條》是賣國條約,但也不得不簽。而其簽約後,信誓旦旦要報仇雪恥的態度,也顯然是無可厚非的。只是他耽迷於帝制自為,將報仇大事暫拋腦後,直到人之將死才天良發現、「其言也善」起來,實足唏噓!

  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便如一片陰霾一樣籠罩在中國大地上,對許多具體而微的人和事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拿袁世凱為例,至死都把日本當做一個大敵,耿耿於懷,甚至死不瞑目。而袁世凱之後的六屆北洋政府元首中,除黎元洪歸隱、馮國璋早逝外,其餘四人即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均受到日本人的「重點關照」。徐世昌晚年居住在天津租界內,30年代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1939年生病後,因恐被日本人扣留而拒絕外出就醫,遂致不治。曹錕也多次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1938年鬱鬱寡歡地死在天津租界內,他的愛將吳佩孚則於翌年被日本牙醫害死。至於張作霖,則因拒絕繼續與日本人合作,而被炸死於皇姑屯。這些人均在最後關頭秉持民族大義,拒絕與日本合作,故被日本人視為敵人,因此,他們的死,都可以說是「為日本去一大敵」。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 、「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世人皆知,助成袁世凱帝制者,是楊度、孫毓筠、嚴復、李燮和、胡瑛、劉師培等所謂的「籌安會六君子」。然而,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中堅力量卻是他的「十三太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溥儀背後的秘密:吃著民國的飯,做著大清國皇帝的美夢
被韓國人黑的最慘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別樣經歷」
袁世凱為何說」為了救國救民只好當皇帝「?
中國史上最龐大的皇族是哪位皇帝繁衍的
朱溫為什麼是中國最流氓的皇帝?
李世民的兒子叫什麼?李世民之後誰當皇帝
李世民竟然是史上最愛哭的皇帝?
中國史上十大最傑出的皇帝,你最佩服哪一個?
曹操為什麼沒有選夢三國中才高八斗的曹植當皇帝?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稱帝之前都是做什麼的?
五代十國傳:迷倒兩朝皇帝的傾世皇妃花蕊夫人
史上最偉大皇帝之一的乾隆,為何在英國人眼中卻如此不堪?
中國史上最強六大鐵血王朝,開國皇帝都是一代天驕!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貪污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皇后的皇帝!
高危職業: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大部分都活不長?
大總統與皇帝有何區別,袁世凱真是那麼想做皇帝?
中國十大吃貨皇帝,最愛的美食竟然都這麼普通?
中國歷史上農民們為什麼有人總想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