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期的封號,「君」與「侯」的區別!

戰國時期的封號,「君」與「侯」的區別!

喜歡戰國時期歷史的,都會知道諸侯的王室宗支及對其國有大功的大臣,通常都被封為某某君。如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馬服君趙奢、武安君白起等等。但也有被封為「侯」的,如魏冉被封為穰侯、范雎被封為應侯、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嫪毐被封為長信侯等等。有人會好奇這「君」與「侯」一樣嗎?到底哪一個的爵位高呢?

秦統一後,君侯常並稱,以用對身份尊貴者的敬稱。如《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廷尉責曰:『君侯(周侯)欲反邪?』」。但是,在先秦時期,古人用「字」極為精確,「君」是「君」,「侯」是「侯」,絕不可以混為一談。「君」與「侯」的地位相當於帝制時代的「王」,不過在戰國時期,諸侯國君的最高爵位為「王」。所以,各諸侯國的封君自然不能稱「王」。而像朝鮮王朝等,其國君才稱王,朝鮮的王子們的封號也稱作「某某君」,如光海君、燕山君、臨海君等等。

但「侯」的地位又較「君」的地位為尊。戰國前期,韓、趙、魏等國國君的爵位就為侯爵。如魏文侯、韓昭侯、趙獻侯等等。前323年,發生了魏國、韓國、趙國、燕國、中山國等「五國相王」事件,即五諸侯國互相承認其王號。但是,趙國的國君,也即後來的趙武靈王,認為憑趙國的實力還不足以稱王。所以,在其回到趙國,不但沒有稱王,而且還貶號為君。讓趙國臣民稱其為趙君,而非趙侯。而到了戰國後期,如衛國,其國土日削,於是也貶號為君。

到戰國後期,雖然「侯」與「君」,在本質意義上都屬於封君。但「侯」的封地遠比「君」要大得多,「侯」屬於超級大封君,如文信侯呂不韋,食河南洛陽十萬戶。而對封君來說,其封地能達到萬戶,就已經屬「大封君」了。封「侯」的都是國相級人物(嫪毐有寵於趙姬,屬特例)。所以,在戰國時期,「侯」與「君」的地位是絕不可同日而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時期的玉璜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們的巔峰之戰!
戰國時期的燕國,居然成為秦始皇統一的幫凶?
盤點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們的巔峰之戰!
隋唐時期的這場大戰,竟和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極為相似
解密:戰國時期,齊、晉、鄭、越等國的消失與蛻變
抗戰時期的「花木蘭」—共和國第一位「女將軍」!
戰國時期的吉語印
春秋戰國最有名的兩張嘴:田駢與鄒衍?戰國時期好奇怪
雄縣在歷史上三國時期,最慘烈的一戰袁紹對戰公孫瓚!
戰國時期,十大將神!
春秋和戰國的兩個時期戰爭,有什麼本質區別?
被殉葬的戰俘!還原中國龍山文化時期的戰爭
三國時期的最大戰役:淮南之戰
齊國是怎麼改性田的,看戰國時期的「司馬懿」
戰國時期七國相互之間的「印象」:韓國最搞笑!
揭秘,二戰時期移動的城堡:坦克的剋星,水泥方陣!
戰國時期燕趙鄗代之戰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探秘:三國時期的奸雄不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