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3月26日晚,中國籍男子劉少堯在法國巴黎19區家中,被破門而入的警察一槍打死,旅法華人27、28日晚連續在19區警局前自發悼念示威。巴黎警察以「非法集會和襲警」為由先後共逮捕45人。


據死者朋友透露,劉某家境一般、為人忠厚,20多年前來法國務工,他與妻子先後做過熨燙工、洗碗工。劉某生前居住的公寓在巴黎平民區,各種膚色族裔雜居,治安欠佳。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3月27、28日晚,旅法華人在19區警局前自發悼念示威,與法國警察對峙(歐洲時報記者黃冠傑 攝)


事發後,法國獨立媒體《StreetPress》記者Inès Belgacem報道稱,劉某家所在的巴黎19區有不少華裔居民,他們認為劉某之死是該街區居民和行政人員對亞裔社群日積月累歧視的爆發。


「這是個悲劇」,案發地Villa Curial小區的一位門衛對記者說,當時她並不在場,但現在全小區人人都在談論這件事:56歲的劉少堯在自己家中被警察打死,警方的理由是「自衛」,而劉家當事人的說法完全相反。

在巴黎19區,針對中國人的歧視是日常性的


26歲的中國籍女子東東與丈夫、孩子和父母同住在這個街區,她對鄰居的死「非常震驚」。東東坦陳,在這個貌似平靜的小區,自家人其實每天都在忍受種族歧視的煎熬,「因為我們是亞洲人」。


如果法國和其他族裔的鄰居認為被警察打死的劉少堯「有點瘋」,「整天自言自語說中文」,「經常有鄰居去居委會投訴他」。那麼對這裡的亞洲居民來說,這裡的生活則是日日遭受的歧視和區別性對待。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事發的巴黎19區位於市區東部,屬多民族混居的平民區。


但當法國記者希望就此搜集素材時發現,這裡的大部分亞裔對被歧視的經歷三緘其口。「我們更喜歡低調謹慎」,一位家庭婦女這樣說,亞洲貨品超市售貨員、還有另一位亞裔中學生給出了同樣的回復。


然而東東被劉少堯之死激怒了:「我們必須開口去說!去遊行!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存在!我們要保護自己!」


--「我在這裡沒有安全感」


慘劇發生的周日晚上,警察穿便衣去劉少堯家叫門,沒人開門。東東知道是為什麼:「我們這裡很多亞裔家庭都被假警察和假快遞騙過,他們騙人開門後就搶劫傷人。所以除了確定的朋友會面,我們不會給陌生人開門。」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旁邊一個要求匿名的亞洲女孩表示同意,「還有針對華人的詐騙和搶劫,在巴黎層出不窮」。多次遭遇手機和錢包被搶劫之後,女孩如今在地鐵上不敢看手機、不敢聽音樂。東東也養成了同樣的習慣:「我出門從來不帶包,免得被人搶。」這裡的女性亞裔居民晚上8點後都不敢出門,穿著、舉止都盡量低調--深色牛仔、黑皮衣,就像東東的裝扮,似乎無法更樸素低調了:「儘管這樣,我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


--「警察對我破口大罵」

東東遭遇過多次因亞裔外貌帶來的攻擊和歧視,甚至發生在警局:「警察甚至不接受我的報案。就在兩天前,我夜裡去警察局,他們指責我應該早點去,然後就把我推出大門。」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劉少堯事件發生後,旅法華人自發聚集在19區警局前「討說法」。


同社區很多亞洲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抱怨的同時要求記者匿名報道。Sack講述了他親眼看到的情況:「有一次我在警察局看到亞洲人去報警,他在路上被偷了現金。警察反問報案人『那你為什麼身上要帶現金?這是你的錯!』但保護居民、偵查犯罪是警察的職責。」


來自中國大陸的Sack到法國25年了,娶了法國太太,在這個街區開了修車鋪:「我也經常因為這張亞洲面孔被人歧視。」Sack的客人經常問他零件的原產地,是不是中國仿冒貨。但是當Sack的法國老婆照看買賣時,從沒有人問她這些問題。


Sack很清楚:「需要兩代到三代人的時間,法國人才能了解華人,才能實現『融入共存』。」一位路過的華人,同樣是要求匿名,他說希望劉少堯事件可以讓法國人了解和重視亞裔社群遭受的歧視對待。


張朝林之前,法國人無視亞裔社區的存在


《費加羅報》網站3月28日晚間刊文稱,2016年8月張朝林事件之前,法國主流社會並沒有重視亞裔社區的存在和訴求。


在移民為主的平民區和貧困郊區,長期存在著一種偏見:華人比起其他移民族群來異常成功,但軟弱而低調。張朝林命案引爆了法國亞裔和其他族群的關係--這一積重難返的問題。


--「反暴力、要安全」大遊行


居住在巴黎北郊Aubervilliers的中國籍裁縫張朝林,在路上遭遇搶劫被毆打重傷,搶救5天後不治身亡。


8月21日和9月4日,憤怒的華人社團組織了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向法國政府發出「反暴力、要安全」的呼聲。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張朝林之死後,旅法華人舉行「反暴力、要安全」大遊行。(本報記者黃冠傑 攝)


--法國第一起「針對亞洲人」種族歧視性暴搶判例


幾天之後,2016年9月27日,三名20歲的年輕人在巴黎Bobigny法庭被判入獄12-18個月。他們屢次針對華人社區盜竊或搶劫。


檢察官指控三人根據族裔特徵、根據所謂華人有錢的種族偏見選擇受害者。他們的犯罪情節幾乎一樣,每次三人選擇的受害者,幾乎都是來自Aubervilliers的中國商人,這些人被跟隨,然後遭到毆打,最後被搶劫一空。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9·4旅法華人大遊行現場。


被告在法庭辯稱,「不光是我們針對亞裔偷搶,在Aubervilliers,同行都這麼干」。法國媒體報道稱,這是法國首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性質暴力搶劫判例,與張朝林事件後華人的發聲遊行不無關係。


--張朝林紀念牌


2016年10月26日,Aubervilliers市政府在張朝林被打傷致死的事發地Rue des écoles,舉行張朝林紀念牌揭幕儀式,以此來呼籲法國政府重視這個區域的安全問題。


牌上赫然寫著:「在這裡,Aubervilliers居民張朝林,因為是中國人,2016年8月7日被毆打致死。以致紀念。」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專搶亞洲商人被判14年


2016年12月15日,5名嫌犯因實施針對亞洲商人的搶劫,並對受害人實施嚴重暴力被判入獄6-14年。


在2012年7月-10月期間,巴黎多個亞裔家庭在住所遭到搶劫和極端兇殘的暴力對待。五起案件均發生在巴黎東部--3區、18區和19區。


犯罪團伙用同樣方式的行動:在受害人剛剛起床或者送孩子上學時出現,偽裝快遞送貨員或者郵遞員。一旦進入受害人家裡就開始野蠻作案:把手槍塞進人嘴裡;用剪子割孩子手指;一名60多歲的老嫗稱自己被強暴。


選擇性執法和選擇性報道依舊存在


2016年4月,法國警察因一句樓道塗鴉,懷疑在此居住的中國女留學生是妓女,破門而入進行抄家。當事人稱:「警察在沒有讓我們閱讀筆錄的情況下就讓我們簽字。之後強行要求我們進行附帶名字的照片拍攝。」當事人錄筆供時,一位女警察說:「你們中國留學生好多都是妓女」。法國官方對此事迄今沒有給出說法。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中國留學生致電《歐洲時報》,反映被警察無理抄家。(歐洲時報記者張新 攝)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當事人提供的被抄家後現場照片。


2017年2月18日上午,一位中國商人在巴黎四區駕車時被警察逮捕,後者懷疑他駕照造假。經過數小時的調查。中國商人的證件沒有任何問題,警察通知他離開。


該華人向警局要求一份自己被拘留、調查情況說明的官方文件。警察拒絕了他的要求,並將其暴力驅趕。期間華人遭到警察毆打、多處受傷,醫生開具了7天不能工作的證明(ITT)。然而警察方面稱這名華人「精神有問題」。當事人已通過律師起訴。劉少堯事件與這些有諸多共同點。


法國媒體的相關報道也有問題,似應反省。《巴黎人報》3月26日報道,巴黎19區反犯罪刑事大隊接到報警說該戶有「家庭暴力」,出警上門後聽到門內有小孩哭聲,於是破門沖入,因「劉某襲警」,警察開槍將其擊斃。事實上,劉家當時沒有小孩。該報道沒有對當事的死者家屬進行採訪,僅憑警察一面之詞進行了報道。


有些法國媒體在處理劉案報道的跟帖時,也採取了歧視的做法。據許多華二代向本報反映,他們在法媒報道之後表示憤慨或質疑的跟帖全部被刪除,剩下的大多是侮辱、歧視亞裔的言論。


華人示威、事件發酵後,警方通過法媒爆料的信息包括:劉某於2012年、2016年分別因向樓下扔電視和持鐵棍行走被鄰居投訴,被警方認為有「精神問題」,留有「案底」。但劉某家人聘請的律師表示,劉某的「精神病」並未經專科醫生確診,並不屬於精神疾病。其最大的問題是法語不好,與鄰居、警察溝通障礙大,故多次出入警局。

巴黎華人控訴日常性歧視和暴力,融入法國需要「幾代人時間」



3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表示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法國使館負責人就劉少堯事件,已經先後分別向法國駐華使館、內政部及警方負責人提出緊急交涉,表達中方嚴重關切,要求法方儘快查明真相,公布調查結果。並強調,中國外交部、中國駐法國使館將繼續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敦促法方妥善處理。


關於劉少堯事件的報道得到諸多讀者的關注和反饋,有旅法華人表示:「如果面對的是阿拉伯人、非洲人或猶太人,法國警察恐怕不會那麼輕易地拔槍就打,因為他知道,他們的族群會有強烈的反應。」法國讀者則注意到「移民在法國的經歷類似,不管他來自哪裡」,以及法國的階層分化趨勢「『民族平等、和諧混居』的共和國價值只是政客和波波族的裝飾品,離平民區很遠。」


也許正如前文Sack所言,對亞裔移民來說,還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適應法國的社會文化環境,才能得到主流社會的理解和接受,才能實現「融入共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叮!你的前妻梅姨向你發送了一條好友申請
紅爆ins的14歲日本買手/造型師,拼古著你真的玩不過他
中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英國分賽區等你來報名!
梅姨的腿你也敢玩?英媒幸災樂禍看起了同行好戲
15歲中學生的手繪稿,竟然抱上了女王大腿…不,後腦勺!

TAG:英倫圈 |

您可能感興趣

沖繩反美人士在聯合國控訴日本政府侵犯人權「暴力鎮壓」民眾
【聚焦法國】巴黎警方暴力鎮壓華人演變一場恐怖暴動,只因數百華人走上街頭悼念被法國警察無故擊斃的同胞
衝突暴力頻發 中非共和國已宛如「人間地獄」
美國女兵訴說軍營里不為人知的性暴力
中非共和國殘忍的暴力,曾經發生人吃人事件
外媒稱法華人被當「軟柿子」 常年忍受歧視暴力
《愛問凌子》女人的語言暴力,男人的行為暴力,都是婚姻最烈的毒藥
美國的鄰居,犯罪、暴力、衝突不斷,死人更是家常便飯
美國貧民窟里的人吸毒、暴力是常態,已成了偷渡者和流浪漢的天堂
韓國校園暴力電影《蚯蚓》,請感性的人繞道
尼日男人偷別人的妻子,性暴力不斷虐待女人,讓人悲憤!
家庭暴力下的女人,讓人心驚
這部韓國電影充滿了校園暴力和性侵,結局卻令人悲哀
胡爾克發聲明否認打人:我沒有暴力行為 尊重中國人
膽小勿入!民國時期的奇聞異案,血腥暴力駭人聽聞!
暴力驅逐乘客下機?法國業內人士:「反正在歐洲不可能」
黑人暴力家庭暴力下的女人們
曾和慈世平同居的中國女歌手現狀:因太暴力分手,回國後無人敢要
法國總統熱門候選人會見被槍殺華僑家屬:「對暴力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