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從2016年8月份至今,共享單車在中國的發展和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每隔兩天就有新的頭條熱點出來。走在街上,赤橙黃綠青藍紫盡收眼底,留給新加入創業者的顏色已經不多了。


共享單車是中國創業圈和科技圈首先做起來的,這讓我們擺脫了以往緊跟矽谷並直接借鑒後者的創業模式。那麼,現在我們能否更進一步,顛覆以往,把共享單車這個點子輸出到海外呢?


LimeBike給出的答案是「能」。這家公司直接跳過種子輪,在3月15號宣布完成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和IDG等國際頂級VC,還有滴滴天使投資人王剛這樣的個人投資者。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投資人列表


密探得知此消息,立刻潛入他們位於矽谷San Mateo的辦公室,對CEO Toby Sun進行了獨家專訪。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Toby Sun在取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BA後,曾在百事集團擔任產品和市場營銷經理、德勤擔任高級顧問、復興昆仲資本任職投資總監。今年1月起,他正式成為LimeBike的CEO。公司聯合創始人都擁有海外工作經驗——聯合創始人Brad Bao,是前騰訊美國總經理,四年前聯合創建昆仲資本(美國);技術合伙人Charlie Gao負責軟體,曾任職於Facebook和Square;硬體合伙人張曦則有多年智能硬體和電動自行車行業管理經驗。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圖右為Toby Sun(公司CEO),圖左為Brad Bao(公司董事長),單車即是LimeBike設計的共享單車


創始團隊的履歷和經驗十分豐富和光鮮亮麗。那麼,他們對於「把共享單車模式帶到美國」這件事,是否做出了充足而周全的思考和布局?


首先,共享單車模式是否適合美國?


Toby告訴矽谷密探(公眾號ID:SVS-007),共享單車解決的,是普通人一個高頻剛需的痛點和難點,即所謂「最後一英(公)里」的出行,這在中國美國都是難題。居住在人口密集區域的人應該深有體會:開車抵達目的地的話,尋找停車位的時間可能比開車時間還要久且難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來後往往還要再走一段路,在風霜雨雪天氣或拎著大包小包的話很是折磨。共享單車也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但它是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這是它能火爆起來的原因。


另外,綠色出行也和健身一樣,是全世界人越來越關心的議題。騎自行車既可以鍛煉身體,也能減少廢氣排放,天然佔領了「道德高地」。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以上兩點支撐共享單車發展的因素,中美是共通的。


而美國,和中國一個顯著區別就是人口密度小得多;共享單車又需要高頻率使用來支撐其規模化發展降低成本。這會給LimeBike帶來阻礙嗎?Toby解釋道,其實美國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很多,3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64個(來自美國人口統計局截止2015年7月1日的數據),它們都足以支持共享單車做大所需要的使用頻率和次數;另外,大學這樣高人口密度的小型社區,也非常適合做共享單車。

那麼,在美國做共享單車,有哪些和中國不一樣之處?


首先就是和政府的關係處理。在中國,我們見過「產品先行,政策跟上」的做法,或者產品直接上市,政府被迫接受,也是有的。但是Toby告訴密探,這樣在美國不可行。如果沒有獲得政府允許,直接在街頭擺出自行車,有可能接到高額罰單和被強行取締。所以,LimeBike聘請了專門負責政府關係的專業人士,包括奧巴馬此前競選團隊的公關專家,來負責溝通政府關係。目前他們和30多個城市和大學展開了談判。


對談判結果,Toby表示了樂觀,因為地方政府和高校很歡迎共享單車模式。除了上文提到的解決痛點和環保原因,還在於LimeBike的單車,其實是一個個行走的智能硬體,其中一項功能就是收集收據,從而分析出用戶的使用習慣、城市交通狀況、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的人群分布等等。這對市政管理和交通規劃都極具價值。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如果再想遠一點,自行車未來將會成為移動的智能終端,構成「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聯網節點,幫助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另外,LimeBike的成員都來自美國政府耳熟能詳的各大企業和機構,因此談判初期就能取得對方信任,讓整個過程都更加順利。Toby預期,到四五月份,他們的自行車就會在某個城市正式上線了。


除了政府關係,共享單車「本土化」的另一要素,就是適應美國人的使用和消費習慣。這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是自行車的外觀設計。國內的共享單車往往採用24英寸車輪,但是美國人體型普遍偏「高大壯」,所以LimeBike的自行車都採用了26英寸或以上車輪,不至於騎起來局促。


其次,在美國,自行車的修理成本非常高。舉個例子,一輛70美元的自行車,輪胎漏氣的話,往往需要花15到20美元來修理。另外修車需要去分布並不廣泛的專業店鋪,不像國內,修理攤往往轉角就發現一個。所以LimeBike自行車必須質量過硬,以降低潛在的高額維護成本。為此他們找到了富士達這樣年產千萬輛自行車以上的大廠代工,和高端自行車品牌閃電與崔克共用同一條生產線。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共享單車的成本,生產製造還是佔了大頭,而非後續維護。根據網上資料,摩拜單車一輛成本達到接近千元人民幣(智能鎖成本高昂),ofo單車則在三、四百元人民幣左右。LimeBike的成本介於兩者之間,其使用價格為半小時一美元。如果每天每輛車的使用次數可以達到8至10次,那麼收回成本會比較迅速。因此做共享單車,必須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推廣開來,這樣邊際成本增加幅度很小,規模化就能實現盈利。


最後,共享單車所需要的其它配套環境,在中美也有差異。比如國內,摩拜單車的移動端APP能在2G網路中使用;但在美國,主流是4G網路(目前在升級5G網路過程之中),所以需要研發適配美國移動網路的應用。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而LimeBike單車本身,也是一台滿載高科技的智能硬體。首先,它內置了GPS,並且能聯入3G網路。用戶使用LimeBike到達目的地後,手機端APP會自動檢測車輛所在地址及周圍環境,指導用戶把車停在最近的安全區域。這樣既不需用戶尋找專門的停車場所,也能防止亂停亂靠擾亂交通的行為發生。其次LimeBike採用實心輪胎,車輪永遠不需要打氣。最後LimeBike使用智能鎖,手機APP可以輕鬆解鎖;車前有籃子,籃子下方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用於給智能鎖充電。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一切軟硬體設計都是為了減少自行車的維護成本,並且提高用戶使用的便捷程度。Toby提到一個中美消費者差異之處,就是美國有相當比例的普通用戶,會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在中國,消費者可能會同時下載數個打車應用、點外賣應用和單車應用,哪家搞活動有優惠就使用哪家,反正產品服務都差不多。但是美國消費者一旦覺得某個品牌好或者有區分度,就會一直使用它,哪怕價格貴一些也不在乎。比如Uber業務量最大,但是其競爭對手Lyft也活的很好,很多用戶就是只使用Lyft打車。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所以Toby表示,LimeBike的主要目標,就是提供用起來方便快捷感受佳的共享單車,從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擁有自己的使用群體。為此他們會在運營中採用多種方式。


舉個例子,對於大家擔心的:有人惡意損壞或亂停自行車怎麼辦?Toby說,LimeBike會建起一套獎懲體系——亂停車會有一段懲罰時間不能再使用自行車;而持續守規矩的用戶,能收到更多優惠,比如免費或打折用車的coupon。


起名字是門學問


這幾天社交網路被Airbnb的中文名字——「愛彼迎」刷屏了。看到滿天飛的吐槽和調侃,密探不禁感嘆:要想產品本地化,一個好名字是成功的開端!


很多企業進入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時,往往會花費大價錢,找專業公司提供起名字服務。比如Linkedin獲得自己的中文名「領英」,可是花費不菲的。


那麼,LimeBike為什麼要取這麼個名字?原因有三。


第一,Lime即「青檸」,是美國人很喜愛的一種水果,直接吃是酸牙的;但是加到湯里和酒水中,則是健康美麗小清新的。所以以此為名,非常的consumer-friendly,即對消費者很友好。


第二,Lime清新的綠色,很容易和「環保」、「綠色出行」等概念聯繫起來,用於共享單車這樣的健康出行方式,很容易博得「第一眼好感」,並給人留下印象。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第三則是很有趣的一點,就是Lime切開後正好是個車輪形狀——看到LimeBike綠色的自行車,再想想這個緣故,頗有相映成趣的討喜之感。


密探以為,從取名字的角度來看,LimeBike已經取得初步的成功。


做產品和市場出身的Toby向密探表示,自己最佩服的商業天才就是史蒂夫·喬布斯,因為其對產品的用戶體驗和對品牌管理,都有著極致追求,才引領iPhone 4的橫空出世,讓蘋果公司扭轉頹勢,成為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自行車現在已經成為「放大版的手機」了,是新一代的智能硬體,和未來「智慧城市」的一個個移動入口。LimeBike希望,可以通過不斷的迭代,讓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讓品牌得到長遠的發展。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矽谷密探報道的項目被以下資本密切關註:


GGV、Y Combinator、DFJ Venture、丹華資本、華山資本、SV Tech Ventures、LDV Partners、NewGen Capital、華岩資本、SocialStarts、TEEC Angel Fund、Amino Capital、500Startups、Plug and Play、博將資本、新進創投、西湖資本、HEDA Ventures、浙江創新中心、BOE Ventures、UpHonest Capital、國科投資、德成資本、騰訊眾創空間、百度戰略投資、真格基金、經緯創投、紅杉中國、中科創星、黑洞資本、集結號資本、雲起資本、線性資本、星河互娛、豐厚資本、浩方資本、阿爾法創投。


關注矽谷密探


緊盯全球創新趨勢

中國模式「出海」:一次性解答你對共享單車的所有疑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全球資本峰會GCS 2017即將在矽谷開幕
騰訊爸爸真是豪氣,買下特斯拉5%的股份
創業公司選擇顧問時,應該考慮這7個問題!

TAG:矽谷密探 |

您可能感興趣

共享單車出海在即 它的安全性問題過關了嗎
共享單車出海,面對的是機遇還是暗礁?
虛擬貨幣「出海」,進一步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有支船隊,每次出海必帶一批女人,原因為何?答案想不到
國外一家出海遊玩時,救了一條鯨魚,鯨魚的報答讓他們開心不已
他是誤國罪人 只因他的一句話 竟讓中國丟失了出海口
共享單車這張中國名片能遞出去嗎?出海後各國待遇千差萬別!
在BAT佔據的賽道如何存活?「出門問問」說:出海是條好路
中國瓷器再出海 難題如何解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不敢出海?中國武器專家一針見血說出真相
中國品牌如何成功出海?答案是…
這國航母剛出海就主軸斷裂!中國給出答案,看遼寧艦就明白了
印度網友評論: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出海都成問題
男子第一次出海,結果卻讓他嚇出冷汗!
共享單車:作秀式出海?
誤國罪人:因他一句話,中國丟最優質航道出海口,失兜擊日本基地
這塊飛地不簡單,不僅堵了鄰國出海口,還想自立為國!
它一出海,他國就出動海空艦隊收集它的數據: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
共享單車國內頻頻被叫停 出海或成破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