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拒封破財自毀名譽:漢初一代賢相的避禍絕招

拒封破財自毀名譽:漢初一代賢相的避禍絕招

拒封破財自毀名譽:漢初一代賢相的避禍絕招

蕭何,沛豐(今屬江蘇)人,秦時為沛縣功曹掾(縣衙的主要官吏),漢初為丞相,後被封為相國,是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輔臣。「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這是劉邦給予蕭何的評價。他與張良、韓信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當蕭何還是秦朝縣吏時就和當時的泗水亭長劉邦是好朋友,經常幫助劉邦。起事後,又和劉邦在一起,幫助劉邦鞏固後方,保障兵源和糧食的供應,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萬世之功,並被劉邦評定為漢朝第一功臣。就是這樣一個不爭功又盡職,和劉邦同生共死的人,怎麼會幾次三番引起劉邦的疑心,差一點招來殺身之禍的呢?這還真應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民間俗語。那麼,蕭何到底是什麼原因會使劉邦起疑心,他又是用什麼招數一一化解了就要臨頭的大禍呢?

避禍第一招,送子孫兄弟上戰場當人質。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大軍出關中擊楚,作戰在第一線。蕭何留守關中,約束法令,保障供給,並有權在上奏同意後,設立宮室縣邑;若有緊急需要,不及上奏,也可便宜行事,權力真的夠大。蕭何辦事穩妥,治理有方,在他的領導下,關中百姓安居樂業,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關中地區成為楚漢戰爭中劉邦最堅強的後盾,蕭何也成了關中地區家喻戶曉的人物。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漢二軍正對峙於滎陽的京索兩地之間。在這嚴峻的戰爭關頭,劉邦卻數次派使者到後方去慰問蕭何,使得蕭何非常感動。這時,一個叫鮑生的門客提醒蕭何:「丞相,你的禍事來了!」蕭何不解其意,鮑生接著說:「漢王在前方作戰,食不甘味,睡不安寢,卻數次派使者來慰勞丞相,是因為丞相在後方名望太高,漢王對您不放心啊!漢王一旦起了疑心,您的禍事就要到了。」蕭何恍然大悟,向鮑生請教避禍之法,鮑生說:「如今能避禍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您家族中凡能打仗的子孫昆弟,都送到漢王軍營中去當兵,這樣,漢王一定會很高興,不但會對您放心,還會益發相信您。」蕭何聽從了鮑生的建議。當蕭何把家族中的數十名子孫昆弟,都送到前線的劉邦軍營當兵時,劉邦果然非常高興,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就這樣,蕭何用家人做人質的招數,躲過了第一次禍事。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在諸侯的擁立下,當了皇帝。漢六年大封功臣時,群臣爭功不己,劉邦卻認為諸將只是「功狗」,而蕭何是「功人」。更有關內侯鄂千秋進言:「曹參等諸將攻城略地,只是一時之事,一時之功;而蕭何鎮守關中,為皇上補充軍力和糧草,在皇上數次被項羽打敗之時,蕭何卻能保全關中,並及時給皇上提供新的補充,以鞏固的關中後方等待皇上,所以蕭何為大漢立的是萬世之功。」劉邦點頭稱是,並下詔,蕭何今後可以穿鞋帶劍上殿,入朝時也不用小步快走了。

楚漢戰爭結束後,社會經濟破敗,民生凋弊。蕭何根據當時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使社會逐步安定,生產得以恢復,人民得到安生。可就是這樣一個於漢有萬世之功,對漢盡心又職的蕭相國,幾年後,又讓劉皇帝對他產生了第二次信任危機。

避禍第二招,拒封破財保平安。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與蕭何合謀處死了準備謀反的韓信。己平定陳豨叛亂還未回到京城的劉邦,聞訊後立即派使臣回京,封丞相蕭何為相國,再增加封地五千戶,並派一個都尉率五百士兵負責蕭相國的安全保衛。大家都來向蕭何道賀,唯獨一個叫召平的人來致吊。這個召平,曾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成了老百姓,在長安城東種瓜為生,因為他種的瓜非常好吃,所以百姓稱他種的瓜為「東陵瓜」,這是一個賢能之人。召平對蕭何說:「您的禍事從此開始了。陛下連年征戰,餐風飲露,而您則安居都中。您沒有兵革之事,如今卻加封食邑,設置兵卒保護。表面上是尊敬您,以韓信在京城準備謀反的教訓來看,實際上是陛下對您起了疑心。」蕭何原本沒想這麼多,一經提醒,頓覺大事不妙。他意識到,自己因為功高壓主,己經成為繼韓信之後,皇帝疑忌的首要對象了,一時惶恐,不能自解。召平說:「您只要拒受封地,傾家中之財以作軍需,自然便可免禍。」蕭何依言而行,劉邦果然喜歡,猜忌之禍暫時消解。

但不久,第三次禍事又來了。

避禍第三招,自毀名譽度晚年。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討伐,雖然遠離都城,但卻記掛著蕭何,三番五次派使者回京看望蕭相國,並問使者相國在做些什麼?使者如實告訴劉邦,說相國在按照循例安撫百姓,傾盡家財供應軍需,如平定陳豨的時候一樣。劉邦聽後,什麼也沒說。有門客對蕭何說:「你被滅族的日子不遠了。您位居相國,功勞第一,己無可復加了。您初入關中,便得民心,如今己十多年了,百姓都親近您。因為您勤政為民,百姓對您由衷敬愛。皇上數次派人問您的情況,就是怕你會撼動關中,這不是滅族的大禍就要降臨了嗎?」蕭何聞言惶恐問計,門客說:「如今避禍之計,便是您用低價賒欠的辦法強買多買百姓的田地,以此自毀名譽。只有這樣也許皇上才會稍稍心安。」蕭何聽從了門客的建議,賤價強買百姓田宅,自毀愛民的聲譽。劉邦聽說後,非常高興。平定黥布回京時,百姓攔道上書,說相國賤價強買百姓田宅數千萬。劉邦回京後,蕭何來參拜,劉邦指著百姓的上書笑道:「這就是相國辦的利民的事嗎?」並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說:「你自己去向百姓們謝罪吧!」而蕭何卻因此又躲過一劫。

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禍事還是來了。儘管蕭何自毀聲譽,但他本質上還是愛民的。為了長安百姓的利益,他向劉邦上奏道:「長安地域狹窄,而上林苑(皇家園林)有很多空地,棄荒了很可惜,如果能讓百姓進去耕種荒地,可以將種的糧食歸種田人,糧稿歸官府。」這本是一個公私兼顧的好辦法,可劉邦聽後卻大怒道:「你一定是受了商人的賄賂,來為他們向我要上林苑。」並將蕭何交給廷尉下獄問罪。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衛尉利用侍衛劉邦的機會為蕭何求情道:「忠於自己的職責,為民之利請命,是真宰相應該做的事,陛下為何要疑心相國受了商人的賄賂呢?況且,楚漢相爭時,平定叛亂時,都是陛下率軍前往,而相國鎮守關中,當時只要相國一動搖,關中地區就不是陛下的了;斯時相國都不以其時為利,如今怎會接受商人的賄賂呢?」劉邦自知不妥,當即派使者執節去監獄放出了蕭何。此時,蕭何雖己年邁,但仍赤腳入宮謝恩,劉邦自我解嘲道:「相國不要這樣了!相國是為百姓的利益請求開放上林苑,而我不答應,說明我不過是桀紂之主,而相國則是賢相。我故意抓了相國,就是要讓百姓知道這是我的過失啊!」

蕭何為人一貫恭謹,有了這些教訓,晚年就更加謹慎了。他把田宅都置辦在窮僻之處,也不建高宅大院。他說:「如果我的後代賢能,一定會學我一樣勤儉;就是不能幹,家產也不會被豪強所奪。」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蕭何病重,惠帝劉盈前來探視時問:「您百年之後,誰可代您?」答:「知臣莫如君。」又問:「曹參如何?」蕭何在病榻上頓首道:「皇帝識人得當,蕭何死而無憾了。」其實,由於劉邦在建國初論功行賞時,評了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因曹參並不服氣,使得二人關係不太好,但蕭何卻不計較這些,仍然無私地舉薦了曹參。這才有了給大漢帶來安定繁榮的「蕭規曹隨」、「無為而治」。也就是在這一年,一代賢相蕭何去世了。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拒封破財,自毀名譽:漢初一代賢相的避禍絕招
金賢重被判無名譽毀損、誣告嫌疑
母親殺害新婚女兒被判死刑,聲稱為了名譽,絕不後悔
揭:三國史上形象名譽皆毀的三員大將
金賢重前女友被檢察院以詐騙未遂,名譽損毀等罪名起訴
三國形象名譽皆毀的三員大將
三國形象名譽被黑的名將,張飛排名第三,第一名毫無爭議
她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可名譽卻與相貌截然相反
謝晉去世真相揭秘,妻子曾為他的名譽告上法庭!
他洗澡時洗出龍鱗,隨後稱帝,結果名譽掃地,袁世凱留下一世罵名
父母竟然以「維護家族名譽」為名,殺死親生女兒,警方9年後終破案
「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
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
二戰後日本被某國背後狠捅一刀,不僅名譽掃地,而且賠光了家底
李晨因「插刀教」發律師函:禁止誹謗、侮辱我的名譽
台灣歌壇一代女神,卻因嫁錯人毀了一生,名譽掃地還倒賠八百萬
就這樣被農藥毀掉了名譽
世界最窮的總統,沒有豪車豪宅,卻名譽世界!
二戰後這位首相被槍決,60年後為之恢複名譽,俄羅斯表示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