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話分答:「Live」是意識流,要做有實用知識的「教輔」

對話分答:「Live」是意識流,要做有實用知識的「教輔」

自從迷上 AMA(網站 Reddit 的一個問答欄目) 模式,姬十三每個月都會組織一次頭腦風暴,直至 4 個月後,語音的形式才定下來。

在他看來,語音在更有親切感之外,也更像是一種定向的內容服務,容易提高付費意願,但只做嘗試,並沒有什麼清晰的規劃。直到看見這個產品火了,才把「在行」團隊其餘資源補充進起初 10 個人左右的小團隊中,大家像打雞血一樣做了一個 App 出來。

時隔近一年後,也是在同一間會議室,分答產品總監朱曉華告訴雷鋒網,「知識付費」這個詞最早是他們拍著同一張桌子「造」出來的。

作為走在風口前列的「拓荒者」,朱曉華認為這是剛開闢出來的一條賽道,目前市場很小,但很有潛力,大家都在出奇招,然而只有可以形成直接轉化的知識才能變成一門可持續的生意。因此,分答現在對知識的定位是普通大眾生活中的剛需,如情感、理財、職場、健康、理財等。

上線至今,分答共經歷了兩次爆發,第一次是剛上線時通過 「在行」公眾號 H5 的傳播,第二次是王思聰、章子怡、馬東等明星的入駐。朱曉華表示,分答之所以能火,主要是用戶覺得好玩,原意轉發,現在也主要是通過 App 現有用戶進行自然增長。

當下知識付費話題熱度持續攀高,分答卻表現得比較平靜。朱曉華向雷鋒網表示,外界對分答影響不大,但正在憋大招,會在五月份前後上線。

對話分答:「Live」是意識流,要做有實用知識的「教輔」

以下是雷鋒網編輯與分答產品總監對話中的精華問答,主要圍繞分答、在行與知識付費展開,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有刪減:

|「Live是意識流,非同步的知識效率更高」

雷鋒網:分答的迭代頻率是怎樣的?相比較剛上線時,團隊規模是否有變化?

朱曉華:App 基本是每周發一版,網頁幾乎每天都有新功能上線。(App)剛上線時大概是五六十人左右,現在大概是八九十人。

雷鋒網:年前上線的小講欄目是如何構思出來的?

朱曉華:這個事情想的比較久,第一次提出來是去年 8 月份,反反覆復的,因為要去研究用戶是怎麼用知識付費產品的,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痛點到底在哪,產品原型都畫了三四版,最後才真正開始,不是說誰做了一個我們也做一個,要真正去做用戶調研的。

雷鋒網:怎麼想了這麼久?

朱曉華:各種原因吧。除了考量用戶需求,還有這個想法提出來時我們剛好關站了,就有點擱置,等我們重新回來之後,又各種恢復,然後真正開始重新動手就已經到去年的 11 月份,之後主要是產品構想。

雷鋒網:調研的用戶是怎麼找的?都用了什麼調研方式?

朱曉華:首先調研的對象我們只選普通用戶,對產品並不是很有研究的人,基本上用過各個知識付費平台的都去邀請,先從是找同事的朋友開始,看看同事的哪個朋友有用過,我們去調研一下,這是一圈人,另外一圈人就是在各個知識付費平台上開過課的。大概總共找了幾十個人吧,都是一對一的訪談。

雷鋒網:最後得出了什麼結果?

朱曉華:你會發現微信群課或是知乎 Live 的大多數用戶,其實並不是時時聽,是事後爬樓的。這就說明,用戶並不是需要實時傳播。還有一個現象,很多人付費後來就忘了,可能有人會認為反正自己掙到錢了,但這其實意味著他不會再復購。

我們覺得這兩個產品對「Live」產品來說是很難克服的,因為用戶聽課的時間很難確定,下單購買時可能是衝動購買,如果立刻使用,可能使用率會高一些,如果是幾天後某個時段開課,有可能會忘了或是排不開時間,想起來的時候只能聽錄音,中間插了很多東西,所以信息是混亂的,最終導致信息效率非常低。

所以小講的產品定位就是非同步的結構化,並且下面是有互動問答的。

雷鋒網:錄製一期小講前後都有哪些準備過程?

朱曉華:會比較嚴謹,注重用戶體驗。「Live」是意識流,可以隨著性子講,但錄播的時候,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步,我們會先與主講人磨提綱,確定講什麼內容會讓用戶有付費慾望,而且聽完覺得值,有口碑。第二步就是錄,在我們的指導下自己錄。第三部是剪輯,在剪的過程中要保證速度感,同時濾掉廢話,保證乾貨。

雷鋒網:每日頭條功能是免費的,主要是為了帶動用戶嗎?

朱曉華:在選題方面,我們都是從剛需這個定位出發,並會給供稿人稿費。免費提供給用戶,對用戶留存和復購率都有提升。此外,裡面有純文字的內容,也有語音配文字的形式,這樣可以讓用戶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進行選擇,方便聽就聽,不方便就看,這樣會提高內容轉發率,與用戶使用率。

「內容的豐富程度是可持續的前提」

雷鋒網:分答和在行兩個產品現在是什麼關係?是否有側重?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朱曉華:現在我們更關注分答一些,但在行和分答會融合(成一個產品)的,很快就會動手做這個事情。現在有的用戶想要約行家,會先上分答進行試聽或試問答。在我們的願景里,這兩個產品都是在做人的淘寶,就是我們要提供關於人的知識經驗技能的交易平台,並且是親民的,最廣大人民最真實喜歡的東西。

雷鋒網:你覺得這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嗎?準備憋大招,是因為微信要入局了嗎?

朱曉華:我覺得是可持續的,因為這種需求更豐富。微信跟我們做的不一樣,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

雷鋒網:註冊用戶的專業程度你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判斷的呢?

朱曉華:不同行業的人需要提供的證明資質的材料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醫生就需要提供行醫執照,律師就要職業資格證,造型師就要提供你在某個學校、培訓機構的結業證明,或是獲獎證明。就是這樣,各行各業情況不同,但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認證的標準。

雷鋒網:從一分鐘到不限時長,分答都有哪些變化?

朱曉華:分答原來是一個比較輕薄的產品。當然也會說想做一些相對來說更塊大一些的、整體性一些的知識沉澱的東西。我們希望有有更多的結構化的、豐富的內容可以展示給用戶的。這是一個層面的考慮。另外一個考慮就是我們售賣給用戶的價值,除了個性化的知識服務之外還有一些公共性的知識。例如小講,上面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共性的話題。

雷鋒網:一般收聽率比較高的答主有什麼共性?

朱曉華:自己帶粉、有名氣的人、或是粉絲忠誠度高的。比如褚明宇,粉絲不比有些大 V 的幾千萬,但是付費率很高,粉絲就真的是原意為他付費。

「知識付費是大趨勢,分答的定位是『教輔』」

雷鋒網:比如小講,你們定價的標準是什麼?

朱曉華:也是有策略的。我們先會在小群里看看轉化率,根據結果評估價格是否合適,通常,10塊錢以下的轉化率都挺高的,沒太大區別。但也分話題。如果是傳授理財或是投資、買房等經驗,你要投入幾十萬或是幾百萬,花幾十塊錢聽別人講講買房經驗會覺得挺無所謂的,這種凈值高的剛需的知識價格彈性就小,我們現在主打的也是做剛需類、公共性的話題。

雷鋒網:新課程上線後的傳播渠道主要是什麼?

朱曉華:就是 App 上的用戶,還有公眾號。主講人自己也會推的,會送給粉絲、自己的朋友。

雷鋒網:後面做知識付費相關的越來越多,發現自己的產品被抄了以後,是什麼感覺?

朱曉華:肯定有壓力,大家互相競爭,都在出奇招,畢竟在中國的市場環境里,這是很正常的。

雷鋒網:最近知識付費特別火,也湧現了出了更多的產品,你們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

朱曉華:這是大趨勢。風口出來了,我們算是在這個風口裡站在一個比較前面的位置。也覺得大家都是有機會的,我們把它變成一種新型出版文化,市場潛力還是蠻大的。這麼大的市場,現在也才只有幾家來做而已。

雷鋒網:羅振宇說他們最後可能會去做影視文化傳播公司之類的,你覺得你們的終局是什麼?

朱曉華:定位不同。「得到」的目標用戶是中產階級。我們的目標用戶是普通大眾,內容定位是大眾剛需。拿理財來說,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是教你怎麼實現個人成長的,並不是真的教你理財知識,但我們是實戰經驗傳授。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拿出版行業對比,我們更像是有實用知識的教輔,市場份額遠超其它所有品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小米筆記本處理器升級,價格上漲
重磅 | 小程序再次開放兩大新能力
三星發布新旗艦 Galaxy S8/S8+;谷歌翻譯對中國開放,不再需要 VPN
除了當上特斯拉股東,騰訊還看好汽車產業的這些未來
如何用物聯網數據來構建工業智能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Java對於內存的需要知道的知識
想要baby的備孕女性,這些輸卵管知識要知道!
想要屬於自己的Totoro?這些知識不得不看!
Quora 版的「知識經濟」,要用視頻問答來實現
Facebook創始人分辨不了紅綠色? 這些有趣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你可能不知道的html5冷知識
我分享的是健康的身體和知識,請收起你們的污言穢語! | Keep Talking
輸入關鍵詞,有你想要的所有知識!
你不一定知道的冷知識(5):有卵用和沒卵用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Android系統用糖果命名?5個你不知道就落伍的冷知識
lol你沒在意過的冷知識,裝備篇
iPhone十歲,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騎行安全知識:拒絕freestyle,你只需要掌握這幾點!
關於凍干海參,你要知道這些知識,要不就OUT了!
幽默冷知識:zhuangbi還是冷知識好
漲知識:怎樣識別一部iphone的真假
看似無用的知識,如果會用,就有大用
Java進階自測:面向對象基礎知識掌握了嗎?
superman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