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之奇書篇《易經》
看到有很多的對《易經》的翻譯,不過大致上都是相同的,小編也想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易經
上經 乾卦第一
原文:乾:元,亨,利,貞。
常見譯文:乾卦的含義包含了元始,亨通,利和,貞正四個方面。
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小編見解:這段小編沒有意見。
描述龍的卦象
原文:初九,潛龍勿用。
常見譯文:初九爻,象徵水中之龍出生(腿和翅膀等還未長成),不能急於走或飛。
象辭:「水中之龍初生,不要急於『飛』」,因為此時陽氣還很弱小。
小編見解:龍代表的是什麼?是百獸之君,是出類拔萃的人。潛龍就是幼龍的意思,幼龍雖然沒有王者之威,但其屬於王者的氣質已經散發出來了。個人認為,「潛龍勿用」是指有能力的人不要貿然行動,而是應該默默的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常見譯文:九二爻,龍到了地上,應尋求「大人」的幫助。
象辭:「龍到了地上」,靠了「陽光雨露」生長。
小編見解:潛龍的力量積蓄完畢,此時潛龍對水域已經完全熟悉了(注意這個「水域」,我本身認為她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就是指狡兔三窟,這是第一窟。第二個含義,就是指精通的領域,按照古人的說法,「水域」應該指的是「文」的方面,「陸地」指的就是「武」的方面。)。潛龍依靠著水域的本領吸引來了貴人。通過貴人來對「陸地」進行了解。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常見譯文:(龍也許已經有了小成,但仍然要)像「君子」一樣永遠以天為榜樣,勤奮不已,警惕不已,這樣即使遇到險境,也能平安無事。
象辭:「君子永遠以天為榜樣」,學習不停積累功力的「反覆之道」。
小編見解:「龍」到了另一個不熟悉的領域,所以要「終日乾乾」,以防萬一。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常見譯文:龍能在地上水中,出入無礙。
象辭:「能出入地上水中」,表示已經打好了「飛「」的基礎,飛起來沒有什麼災禍。
小編見解:當「龍」完全掌握了兩個領域時,就暫時不會有什麼災禍了。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常見譯文:龍能飛上天空了(到了收穫的季節,至尊之位,全盛之時),但仍然不能脫離「大人」的幫助。
象辭:「龍飛上了天空」,是依靠了大人的幫助。
小編見解:貴人幫助「龍」進入了第三個領域,新的領域如同「龍」剛剛登岸時,「龍」此時對新的領域不熟悉,所以仍然要依靠貴人的幫助。直至三個領域完全精通為止。
飛龍在天
上九,亢龍有悔。
常見譯文:龍飛的太高了(驕傲了,沒「大人」願意幫他了),有悔悟。
象辭:「龍高高在上有所悔悟」,是認識到了滿盈不可長久的道理。
小編見解:此時的「龍」已經達到了至尊之位,由於「龍」已經完全挖掘了作為一個「龍」的潛力,所以他因不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感到後悔,同時貴人也沒有什麼能幫助他的了。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常見譯文:用九,帶著群龍一起飛,但並不以首領自居,大吉。
象辭:「掌握了乾卦」,明白了天德,就不會以首領自居。
小編見解:「龍」因為掌握了作為一個「龍」而能得到的全部知識,就向外追尋自己的價值,他開始將自己的經驗傳輸給下一代有潛能的「龍」,成為了貴人。放下天地任他們去闖而不加以干涉,以他們引導者的身份存在而不是首領,他的名因此而傳揚。
以上,就是小編的見解了,《易經》全書講的是(變化),所以說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們明天再見。


※淺談《易經》,個人理解的小部分
※《易經》也要遵循規律,可它是怎麼逃過一劫的?
※安順百年風塵老街,你所不知道的儒家《易經》建築
※生辰八字取名合不合理看這個就知道了
※易經:「周易」的名稱由來
TAG:易經 |
※世界古代文明——華夏文明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寶貴遺產
※《華夏文明之光》中國藝術展在俄羅斯舉辦
※銘記古老中國,鐫刻華夏文明
※揭秘:華夏文明在中亞為何不敵伊斯蘭文明?(深度好文)
※華夏文明只驚羨古今,論脈之書精無盡
※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
※大話《山海經》-華夏第一奇書的由來
※「華夏文明」之「數字篇」——八九十
※華夏文明——青銅器!
※華夏古幣文明系列第二集
※天下奇聞趣事,華夏文明殷!
※史前文明:華夏第一村
※揭秘絲路必經之地,探尋華夏文明之源
※華夏起源之謎,中華文明來自古埃及嗎?
※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
※古都洛陽:追溯華夏燦爛文明起源 神秘的河圖洛書
※解密文景之治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冥冥之中自有傳承
※江西吳城遺址推翻華夏起源,青銅文明前還有神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