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感恩救自己的太監而輕視救大明的忠臣?天啟皇帝不背這個鍋!
明亡於萬曆。這是現在很多人持有的說法。此說在《明史》中也有反映。《熹宗本紀》里有言,「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何況,繼位的熹宗,算不得剛明英武,他「庸懦」,權柄掌握在奶媽客氏以及宦官魏忠賢之手,死前甚至還留下遺命,「魏忠賢、王體乾忠貞可計大事」。他「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最後清人給出結論,「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魏忠賢與客氏 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似乎是為了證明《明史》中對朱由校的判斷沒有錯,幾十年後,宗室愛新覺羅·昭槤在《嘯亭續錄》如此感慨,「其遼左、奢安殉死諸公,如王三善、張銓等,亦頗有人。帝罔知憐恤,乃煦煦於溺死之閹,亦可謂厚其所薄矣」。這裡面提到幾件事。其一是天啟皇帝曾經在遊玩時划船落水,高永壽、劉思源等三個太監為救他溺水「犧牲」。為了不忘他們對自己恩德,朱由校在瀛台建海神祠,「塑明內官像三人祀之」,封三個太監為神。
(明朝太監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光從這件事上,似乎說明了朱由校是個知恩圖報之人。然而,昭槤所無法理解的是,在天啟朝,那些被閹黨所害的正人君子,「指不勝屈」,朱由校卻不感念他們的忠誠。如果說這尚可理解,因為當時他正寵信著魏忠賢呢,則為明朝平定內亂,被抓不屈而死的王三善;在遼東抗擊後金被俘自殺殉國的張銓也不「憐恤」,就真是難以理解,只能說明朱由校厚太監而薄朝臣。
(朱由校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熹宗真的沒有憐恤張銓他們嗎?翻到《明史 張銓傳》,可知張銓中進士之後,數次就遼東戰事獻策,認為因為遼東一地之勢而在全國不斷加稅,只會導致「竭天下以救遼,遼未必安,而天下已危。」甚至,他冒死陳言,萬曆皇上您自己錢庫里金銀堆積如山,卻不拿出來用,「與瓦礫糞土何異」。朝臣請皇上拿點私房錢出來補貼國用,你裝作沒聽見;一有人說要向民間攤派,早晨上的奏摺,晚上就批下來了——這國是你老朱家的呀,你如此不重視,我真是想不通。
(明朝與後金的戰爭 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不通,好啊,那就派你到遼東去。這就與袁崇煥類似了,站著說話不腰疼,你不是叫著遼東該如何如何嗎?自己去試試吧。到了遼東之後,經略袁應泰下納降令。張銓力勸不可,卻沒被接受,感慨,大禍臨頭啦!不過,他已決定以死守遼,最終被俘,後金兵要殺他,他伸著脖子就上去了,就怕你不殺呀!金兵怕讓他求仁得仁,反而全了他的名節,又把他送回官衙。決心一死的張銓「衣冠向闕拜,又遙拜父母,遂自經」。此時為天啟元年七月,消息傳到京城,新繼位的朱由校「贈大理卿,再贈兵部尚書,謚忠烈。官其子道浚錦衣指揮僉事」。一個「再」字,可以說明對他之撫恤,雖無建祠立廟,卻也是榮哀倍至了。而且,他父親張五典在家休養,「詔以銓所贈官加之,及卒,贈太子太保」。由是可知,昭槤說天啟皇帝沒有「憐恤」,實在有點「黑明朝」的意味。


※井上馨曾是伊藤博文的大哥,用交際花拉攏列強被日本人痛罵賣國!
※羅布泊又發現寶物,這顆不起眼的玻璃珠子,應該很值錢!
※清朝巨貪蔣全迪的漂亮媳婦被其他官員買去做妾,洞房之夜出了大事
※牛人江藤新平,被稱日本的商鞅,欲與俄國瓜分中國,最終掉了腦袋
TAG:歷史與現實 |
※感恩!雙臂全無媽媽是怎麼照顧寶寶的,母愛太偉大了!
※這隻患怪病的吉娃娃,卻給你帶了無限的快樂!大家都要感恩!
※我們什麼都不缺,只缺一顆感恩的心!
※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為你的家教沒做好!
※感恩教師節:還記得那些年讓你又愛又恨的老師嗎?
※懂得感恩!這些星座對父母很孝順,讓人有安全感啊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毒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心態,得感恩呀!
※把你的善良,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男兒淚不輕彈,男星痛哭為哪般?感性,感動,感恩,感謝和辛酸!
※誰說冷血動物不懂感恩?不懂感激?看看你就明白
※嬌氣的孩子聰明,卻難懂珍惜和感恩
※讓孩子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人的磁場很奇怪!你不感恩,就不順利
※救了只老虎,老虎卻咬死他的父親和弟弟,他居然還感恩戴德
※救場為感恩!人漂亮,心靈也美,幫助朋友,成就自己
※懂得感恩的人,運氣都不太差!
※太子:為啥將丞相貶官?唐太宗:為將來讓他感恩戴德,拚死效力
※這才是懂得感恩的孩子,這才是最美的堅持
※秦國這倆太后,一個被兒子感恩戴德,一個卻幽禁而死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