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

「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

科學家推測:


「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


或代表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劉先琴


3月3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領銜完成的《在中國許昌發現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類頭骨》(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China)論文,論文稱在中國許昌發現的生活於更新世的「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研究人員認為,「許昌人」頭骨形態無法歸於任何一個已知的古老型人類類群,卻同時具有北京人、尼安德特人,甚至現代人的某些特徵。這將為研究人類,特別是東亞地區現代人類的起源和演化,再添重要證據。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完成的。


艱難的發現:

沙海揀金,碎骨拼圖


簡單地說,科學家把與考古學上發現的與現代人類不同的古人類,都稱為古老型人類,比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等。但古人類化石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稀少,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古人類化石是難以保存的,一是當時古人類比較少,二是當時人類屬於被捕食者,能保存下來的少之又少,所以哪怕發現一顆古人類的牙齒化石,都十分困難。」


在位於鄭州市隴海路北三街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靜謐的小院內,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向記者展示了高清晰度CT掃描、手工及三維虛擬復原的「許昌人」頭蓋骨照片。

「許昌人」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


「許昌人」1號和2號頭骨化石 吳秀傑供圖


2005年以來,科學家們在河南省許昌市的靈井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挖掘——這就像要在浩瀚的沙漠中尋找被隱藏的數粒金沙,2007年考古隊發現了23塊碎骨,16塊能夠被拼接在一起,之後直至2014年,才又發現了20多塊碎骨,總計45件人類頭骨碎片化石。


經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周力平教授等專家測定,「許昌人」生活在距今10.5萬年至12.5萬年之間。通過科學家們歷時兩年的拼接和比較,「許昌人」頭骨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項研究以化石形態特徵和可靠的地層年代數據提供了華北地區晚更新世早期人類形態變異及演化模式的關鍵證據。」李占揚說。


這些頭骨碎片代表5個個體,其中1號和2號個體相對較為完整。「許昌1號」由26塊游離的頭骨碎片組成,復原後的頭骨保留有腦顱的大部分及部分底部,代表一個年輕的男性個體;「許昌2號」頭骨由16塊游離的碎片拼接而成,復原後的頭骨保存有腦顱的後部,為一較為年輕的成年個體。


特殊的「許昌人」:

晚期古老型人向現代人演化的過渡類型


「特殊。」吳秀傑用這個詞來描述「許昌人」:「『許昌人』頭骨呈現複雜的混合及鑲嵌性形態特徵,頭骨呈現出更新世晚期人類、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歐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徵,也有與現代人類相似的特徵,我們傾向於認為『許昌人』是晚期古老型人向現代人演化的過渡類型。」


吳秀傑介紹,科學家們嘗試從碎骨中提取DNA,但失敗了。不過,從頭骨形態上,也能看出端倪。首先,「許昌人」的腦顱明顯擴大並呈纖維化,這與其他地區出土的從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早期的古人類化石有一致性,進一步證實這一時期的人類具有相似的演化模式。


其次,「許昌人」具有東亞中更新世早期人類,如周口店直立人、和縣直立人等的原始及共同特徵,比如低矮的頭骨穹隆、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等。吳秀傑說:「這提示我們,從更新世中、晚期,東亞古人類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連續演化模式。」

最奇特的是,「許昌人」頭骨上也發現了與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相似的兩個獨特性狀:一個性狀表現在項區,包括不發達的枕圓枕、不明顯的枕外隆突伴隨其上面的凹陷;另外一個性狀是內耳迷路的模式,前、後半規管相對較小,外半規管相對於後半規管的位置較為靠上。「這暗示了兩個人群之間可能曾有過基因交流。」吳秀傑說。


究竟是在何種情況下,「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了基因交流?李占揚推斷:在「許昌人」之前,東亞大陸極度寒冷,「許昌人」的先輩向氣候溫和的歐洲遷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雜交。在距今12.8萬年至7.4萬年間,氣候轉暖,這批古人類重返家園。這種遷移因氣候波動可能進行過多次。


重要的「許昌人」:


可能代表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在現代人類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中,多地起源說和非洲起源說一直爭論不斷。「許昌人」的發現、身份確認,雖然不能為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畫上句號,卻有助於讓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深入一步。


吳秀傑說,「許昌人」很可能代表著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從他們頭骨的形態特徵上看,既有中國古人類演化的地區連續性,也可能與歐洲古人類之間有基因交流」。她介紹,中國古人類學家近10年來開展了大量野外調查、發掘和化石研究工作,先後在湖北鄖西黃龍洞、湖南道縣福岩洞、安徽東至華龍洞等地發現了珍貴的古人類化石,對中國更新世中、晚期人類演化認識進一步深化。「許昌人」的發現,為了解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直接祖先的地區分布及化石特徵,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


「我們傾向於認為,東亞古人類的演化既不是簡單地線性進化,即割裂、單獨地本地起源並演化;也不是被取代,即被走出非洲的現代人類完全替代。」吳秀傑說,「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類不同類群多次遷徙和交流的痕迹。在晚更新世早期,東亞地區可能並存多種古人類群體,不同群體之間有雜交或基因交流。」


(綜合光明日報北京、鄭州3月3日電)


《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03日 12版)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重慶女工美國創業:開啟人生「下半場」
地震致紐西蘭海底峽谷生態遭重創
除了下棋,人工智慧還應做什麼
同行評議與「虛擬見證」
潘建偉:不忘初心,終成量子世界裡的領跑者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許昌人 或為中國北方人類祖先 新發現挑戰人類起源
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假說又遭到挑戰?東亞許昌人帶來新的問題
「許昌人」出現歐亞大陸不同人群基因交流特徵、人工智慧擁有「嗅覺」
河南發現古人類化石,「許昌人」或為華北現代人先祖
揭秘疑似東亞人祖先「許昌人」:生活不錯有肉吃
新發現的「許昌人」,能推翻「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嗎?
許昌人素質咋樣?走出個木匠都能當國王!‖賈鳳翔
新發現的「許昌人」,能推翻「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嗎? | 短史記
10萬年許昌人說:我們天生就是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