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個街坊住的加拿大白人老婦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鄧思傑】
有一年夏天,在所住的社區里溜達時,一位白人老婦給了我一點小費,令我難以忘懷。
那天,因為前晚在醫院裡乾的是深夜班,我白天睡覺,始終處在半睡半醒之間,很熬人,索性起床。人感睏乏,且無精神,便到窗口閑坐。
窗外,正是夏日時光,「繞屋樹扶疏」,草木在風中搖曳。
不妨出去走走吧,我才搬來此街坊不久,出去看看樹兒,聽聽風聲,瞧瞧風景,平靜一下再回來睡,或許好些。
正午的陽光熱烈著,慢慢步行在街邊人行道的樹蔭里。忽聞不遠處一陣狗吠,正準備繞道走,道傍幾步之遙,一扇木柵欄的門吱地一聲開了。
一隻小狗先跑出來,隨後跟著一位老婦人,一邊勸著小狗「Calm down」(不要叫),一邊跟我打招呼:「先生」,這位婦人看著我說,「你可否幫我一下,把後院里的一桶梨子拎到街邊? 」
一看是長者相求, 我連忙說,「No problem」(沒問題)。
照著她的指引,我一邊提防著搖著尾巴的小狗,一邊跟她走進人行道邊的木柵欄門裡。
已是梨子成熟的時節,老婦院中的一棵梨樹在風中婆娑著,已經碩果累累。梨樹濃蔭覆蓋著的地底下,散了一些落梨。樹腳下有一小桶,盛著已經收集起來的梨兒,還未裝滿。
老婦人說,就是這一桶梨,請你幫我拎到木柵欄外面,放在房前的街邊上吧。
明天清晨,這個城市的市政廢物回收車,會按時來到這個社區,分類收集各家各戶放在路邊的雜物。
這桶梨看上去並不重。我問她,是否需要把地上的落梨,一併裝進桶里,再拎到外面去? 她說,太好了。
落梨不多,彎下腰,我很快把它們都揀進梨桶,然後提桶,出木柵欄門,放街邊。 前後不到三分鐘。
「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 我順便問她。
這位看上去和善的老婦人說,沒有了,多謝你。
我說沒關係的,正轉身離去,她把我叫住:「 等一下,等一下,先生 」。
我停住腳步,看見她低頭,摸出小包,從中拿了一張二十元的加幣,笑著走近幾步,遞給我說,先生,這是給你的。
我連忙說,no, no, no,我不需要。她看著我,疑惑地問,是否給少了?
文化的隔閡來了,我連忙解釋說不是的不是的,一點點事兒,幫幫忙而已,哪裡需要錢的,「Don』t worry 。」
她堅持給我。卻之已是不恭,我收下了。她又問我,住哪裡啊? 是中國人嗎? 我說,是啊,住在另一個街道,不遠處,我們是鄰居呢。閑聊了幾句,道聲謝,我走開了。
一邊走一邊想, 以前在工廠做工,可是非常的累人,一小時所得,也就區區十元。今天僅花幾分鐘,提放一個小桶,並未出什麼力,卻得二十元。這老者真是捨得啊。她看上去並不像闊婦,這麼慷慨,是出於什麼樣的心境呢?
繼而又想,這婦人是獨居嗎?不然,這一小桶梨,為何無人給她提到街邊?那她日常的柴米油鹽,誰人置辦呢?
後來散步時,發現她的車庫和車道,經常空著。偶然,她的車道泊輛車,我便開始猜測訪客。是子女,親戚,亦或朋友 ?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她的門前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色的餐具、書籍、檯燈、椅子等等,都被抬出了她所居的房屋,並且被一一標上價碼,擺在門前的草坪上。
這一次,終於認識到她是有兒女的婦人,一子二女,三個中年人。
他們忙著招呼客人,介紹著母親的這些物品。間或聽到他們對來到moving sale的熟人說,母親老了,行動又不便,二個月前摔倒在浴室里,自己打了電話,請911把她送到了醫院,縫了好幾針。出院後,他們為她聯繫了養老院,近日已經搬出了這所舊居。母親在這所舊居,已住了四十五年矣。他們,她的兒女們,也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然後離開的。
舊主人離開後,這所房子目前已經處於待售中。她的子女們,近日已經在MSL為它掛牌。門前的草坪上,立著一塊牌子,上書「House For Sale」(房屋待售)。
顯然, 老婦房屋裡的這些舊東西,已無人使用或照看。現在便宜出售,或有客需。
我們轉了幾圈,買了一個花籃,給了他們二加元後離開。
歸家途中,我妻子忽然感嘆,西人婦女也不容易啊。這婦人年輕的時候,尋房築巢,哺育子女,賣力供屋。如今衰老憔悴,她已漸漸成為這所房屋的過客; 彷彿之間,她自己也成為了子女們的過客,退宿到她應該去的地方。
「我在醫院裡,也不時碰上這樣境遇的老人呢。孤居著,忽然在家裡摔了,傷著髖骨或額頭等,自己打電話給911送醫……」,我說。有時候,「即使有兒女,就在本市住著,也不見他們來探視老人。」
我曾問過其中一位老人,他卻不以為意,「Well ,they have their lives, I have own life」(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好像他們兩不相干似的,「但去莫相問」。
「西方的文化里,可能沒有孝的觀念吧。」 「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世哲學,我邊走邊說。
如此,「只有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了!」,我妻子說。
「可能你多慮了」,我疑惑地接話。
一面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面想著街坊這位老婦人,在流逝的時光里,關於那箇舊居的屋影樹聲,關於這個世界的溫度,關於中國的傳統和孝的文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歐盟提出英國「脫歐」後未來發展「五設想」
※印度血汗工廠虐待童工:終日不見陽光 勞作22小時
※日本一線女星堀北真希宣布退出演藝圈 專心相夫教子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國內這個地方滿大街都是白人姑娘,中國單身漢有救了
※此國是非洲首富,一大半人口是黑人,卻有幾十萬白人住進貧民窟
※這裡是白人女富婆最愛的地方,很多都來找一個男人尋歡!
※這個南非小鎮是白人的噩夢,白種人在這裡被隔離
※膚色癌坐不住了,這個黑人妹子竟長著白人的模樣
※我們跟幾個朋友聊了他們第一次睡白人的經歷
※為何一提到亞洲姑娘+白人老公,人們先想到是老傢伙帶著小媳婦?
※一個中國人一隻手就讓五個白人趴著不敢動!轟動美國 太長臉了
※歐洲有個中國村,是一個中國小伙在國外迷路娶了白人姑娘創造的
※納什和他老婆都是白人,生出一個黑兒子,最終納什、太陽這樣做
※18歲女孩在臉書直播「3名同伴兇殘霸凌白人男生」,冷血的行為讓大家都傻眼現在的小孩太可怕了!
※白人吃肉,有色喝湯,美國白人與其他種族的財富差距擴大
※中國一個白人民族,美女眾多,世代保衛祖國邊疆,讓人敬佩
※白人小女孩買下一個黑人芭比娃娃被店員制止;她接下來的言論讓全世界的大人深思
※大愛!黑人夫婦已有五名親生子女,再領養六位白人兄妹
※我國唯一一個白人種族,長著歐洲臉,說著伊朗話,駐守在我國邊疆
※一對白人夫婦一共有5個孩子,4個是黑人小孩,果然是妻子的問題
※這個國家的白人生活在貧民窟,每天被黑人歧視!貧富差距非常大!
※他是白人家庭里的唯一黑皮膚小孩,但爸媽卻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