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已開始研究,「組合式動力」助力中國人太空旅遊夢
每年兩會都是科技領域信息解密的盛會,今年也不例外。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中國的「可回收火箭」技術已經在「十二五」期間就啟動項目研究,現狀已經取得一些關鍵性的技術突破。
圖:美國spaceX可回收火箭
這幾年,美國「X空間」公司憑藉火箭垂直回收技術多次佔領了媒體頭條,其通過高精度姿態控制、主發動機重複啟動以及著陸回收機構等尖端科技,已經驗證了火箭回收的可行性,並進行了海上回收的試驗。這,還僅僅是火箭回收技術之一。
據包為民介紹,中國總共研究了三種回收火箭以實現重複利用降低太空旅行成本的技術。除類似「X空間」公司的垂直回收外,還有「降落傘+氣囊」、「翼傘滑翔」兩種方式。目前,中國正在這三種方式上加緊研究,在「十三五」期間有望驗證並最終確定一種方式作用於中國的火箭回收。
圖:中國火箭發射架發射前夕
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動力,要能具有在大氣層吸收空氣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又有在真空環境下關注的能力,這就出現了一種「組合式動力」。聚成,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一些驗證性的成果。
上個月底,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宣布,2018年將開啟商業太空旅行項目,有兩名私人旅客將進行繞月飛行。這個消息一出,受到了美國富人的高度關注,紛紛做起了「太空旅行」的美夢。據之前的有關報道,美國公司向私人旅客開出的「機票」價格是4小時7.5萬美元,合計人民幣約48萬元。這樣的價格,恐怕會讓不少人躍躍欲試。
圖:太空飛船與空間站對接
實際上,早在2001年就有一個自費前往太空的美國富翁乘坐載人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當時他乘坐的是俄羅斯「聯盟TM-32」號飛船。後來,陸續又有南非人馬克?沙特爾沃思、美國人格雷戈里?奧爾森等6個富翁實現了太空旅行的夢想。
在旅遊的問題上,中國人自然不會不感興趣。前年,總部在加州的XCOR航空航天公司公布消息稱,計劃2017年開始運營亞軌道太空航班服務。消息一出,很快就有30多位中國大陸人士購買了旅行客票或者首付款。
圖:太空飛船飛離地球
那麼,「十三五」期間中國實現「回收火箭」技術的全面突破後,普通中國人的太空旅行夢距離實現還能有多遠呢?
不過,火箭回收技術研究取得全面成功之後,首先要用于軍事和科研上,完全商業化地進入普通民眾的生活,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TAG:領航者5 |
※「中國製造」+「核心動力」—牽手年輕設計師,助力外向型企業轉型
※伊頓混合動力系統助力中國公交
※日企合力打造四輪驅動月球車 助力太空開發支援
※烏克蘭再送中國一大禮 或將助力中國核動力航母建設
※「國是經緯」亮相國際動漫節,為民俗動漫助力
※畢業設計展映 藍海創意雲助力中國動畫新興生力軍
※中企動力助力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行業轉型
※動漫節助力揭陽打造最具活力遊戲動漫產業基地
※助力文創企業渡過「三年生死關」
※力克扶植中國原創設計,助力中國時裝品牌國際化
※源自美國的先進技術:中美運-8改造合作曾極大助力我國空軍!
※「世界心臟康復聯盟」籌備會正式啟動,新元素大健康助力聯盟落地
※天津促動器助力「中國天眼」
※健康中國——助力「運動康復時代」
※視覺中國攜手國家旅遊局 助力文明旅遊
※中緬原油管道項目正式啟動在即 助力中緬經濟發展
※助力創新 首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啟動
※李寧助力「中國瑞士旅遊年」
※烏克蘭軍工結緣中國 助力中國航空發動機實現了技術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