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兵敗烏江自刎,那麼五大虎將都是什麼下場?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項羽麾下五大虎將的故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兵敗垓下,飲恨自刎烏江。項羽最終的結局是選擇自刎,那麼他五大虎將都是什麼下場呢?(註:項羽麾下的五大虎將為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
第一位、龍且(被韓信斬殺)
龍且和項羽一起長大,兩人情同手足。可以說龍且是項羽麾下排名第一的猛將,作戰極其勇猛。前203年十月,韓信率軍平定臨淄,項羽派遣龍且率兵二十萬攻打韓信。當年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在濰水上游堆土袋造堰塞水。韓信率軍半渡攻擊龍且軍,偽裝敗退,結果龍且率軍追擊。韓信決堰淹龍且軍,最終龍且被韓信斬殺。
第二、英布(謀反被殺)
英布,本為秦國人,因壯年時的觸犯秦國的法律,被判以刑法臉上刺字。後來投靠項羽,因作戰勇猛被項羽封為九江王。但此人立場不堅定,後來又叛變投靠劉備,漢朝建立後被封淮南王。前196年,因謀反被殺。
第三、季布(壽終正寢)
季布少年成名,投奔項羽之後常在戰場上把劉邦逼向絕境,劉邦對其恨之入骨。項羽死後,劉邦懸賞發誓要擒之解恨。後來在漢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勸說下,劉備特殊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最後得以善終。在項羽的五大虎將中,季布是唯一一位壽終正寢的將領。史書記載,季布為人仗義,非常守信用諾言,因此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著名諺語。
第四、虞子期(不知所蹤)
此人很可能是虛構的,在漢朝的正史中沒有見到記載,多見於野史。據說是虞姬的哥哥,當年虞子期與項羽在酒館不期而遇,兩人再次比劍,最後虞子期「束手就擒」。虞子期跟隨項羽後,打仗也極其勇猛,多次立下戰功。項羽自刎後,虞子期不知所蹤。
第五、鍾離昧(自殺而亡)
鍾離昧作戰勇猛,曾多次給漢軍以沉重的打擊。關於鍾離昧,西漢開國功臣陳平曾說,「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因此陳平建議劉邦派人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劉邦採納其意見,結果項羽果然對鍾離昧產生了懷疑,項羽兵敗垓下時,鍾離昧叛逃,鍾離昧最後選擇自殺而亡。

※末代鄭親王后代,將電影廠告上法庭獲賠13億,結果依舊窮困潦倒
※日本有一座天皇陵,面積比秦始皇陵還要大,幾個世紀幾乎無人到過
※中國一不知名和尚畫幅畫,被日本裁成五份,每份都被日本視作國寶
※朱元璋生前已經料到:兒子會造孫子的反,留了一手讓朱棣吃盡苦頭
※中國有一座橋,被稱為天下第一橋,建成百年結果從沒出現質量問題
TAG:十三姨說歷史 |
※為什麼項羽在彭城能夠以一敵十,在垓下卻只能兵敗自刎?
※項羽烏江自刎後,手下的五大虎將何去何從?都是什麼下場?
※項羽自刎烏江後,手下5大虎將都是什麼下場?
※項羽烏江凄慘自刎後 他的5大虎將都是怎樣下場?
※項羽自刎後,麾下五虎大將都是怎樣的下場?
※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後,他的五虎猛將,都選擇了什麼樣的下場?
※項羽很強大家底卻很糟,一看這幾位長輩,就知他得被劉邦打敗自刎
※如果項羽沒有自刎,而是渡過烏江率江東子弟再戰,會贏得天下嗎?
※項羽都已經佔領咸陽了,為什麼最後還是自刎烏江?
※項羽為什麼被劉邦打敗,烏江自刎?原來有內鬼!早宰了啥事兒沒有
※項羽最大遺憾:不是鴻門宴而是垓下兵敗之前,若抓住這幾張王牌不放,自刎的可能是劉邦
※項羽為什麼要烏江自刎?從這件事上看早已埋下禍根
※項羽自刎後,為他打天下驍勇善戰的五大猛將,選擇了怎樣的後路?
※如果不是這個人, 項羽肯定不會自刎於烏江, 坐天下的未必是他劉邦!
※若沒有此人的數次相救,劉邦絕不可能一統天下,項羽也不會烏江自刎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猛將,卻兵敗自刎
※項羽自刎後,屍體被這五人肢解,還被封了候!
※別藍瘦,別香菇,項羽烏江自刎,那是活該
※假如劉邦沒有這10個人,那麼項羽就不會自刎烏江了